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克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克之

來自搜狗網的圖片

中文名字:

華克之(1902年12月20日-1998年1月7日),原名華皖,曾用名張建安,寶應縣氾水鎮[1]。青年時信仰三民主義,參加國民黨[2]。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華克之開始尋求反蔣救國之路,多次組織「刺蔣行動」。1937年3月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後加入共產黨[3]

1998年1月7日在北京辭世。

中文名稱:華克之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1902年12月20日

畢業院校:金陵大學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寶應縣

逝世日期:1998年1月7日

信仰 :共產主義

目錄

1人物簡介

2人物經歷

1人物簡介

華克之,原名華皖,曾用名張建安,寶應縣氾水鎮人。青年時信仰三民主義,參加國民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華克之開始尋求反蔣救國之路,多次組織「刺蔣行動」。經周密策劃,「刺蔣行動」在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

上,國民黨中央委員集體合影時施行,但因蔣介石並未參加合影,執行刺殺活動的孫鳳鳴只好臨時變動刺殺計劃,連開3槍,重傷國民黨行政院

長汪精衛。「刺蔣行動」失敗後,華克之經歷國民黨特務瘋狂追殺和深刻反思,於1937年3月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後加入共產黨。在毛澤東親自

安排下,他奮戰於黨的隱蔽戰線。他曾化裝成商販、記者、哲學教授、龍井茶種植園主、國民黨高級將領和華僑巨商等各種人物,大智大勇,出

生入死,收集了大量情報,及時提供給黨組織;騙得上海日軍倉庫中的194挺新機槍和540箱炸藥運送到蘇北新四軍軍部;竊得國民黨國防部保管

的絕密軍用地圖提供給人民解放軍等,為人民解放事業作出卓越貢獻。華克之於1998年1月7日在北京辭世。寶應縣革命烈士陵園中,安放着華克

之銅像,讓人們銘記他的不朽功績。

2人物經歷

華克之,1902年生於江蘇寶應,1924年,華克之在南京金陵大學就讀時加入國民黨,並作為工作人員到廣州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7年北伐軍占領南京後,華克之出任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的青年部長。不久,蔣介石背叛革命,並試圖拉攏作為國民黨左派人物的華克之, 但華

克之斷然拒絕。

1929年,華克之遷居上海。在他的周圍,迅速聚攏了幾位曾是國民黨左派或對蔣介石統治極度失望的知交。大家經常在一起探討救國良策。他們下決心要消滅蔣介石,手段則是刺殺!

為刺殺蔣介石,華克之於1934年11月,在南京設立了一個掩護機關,即晨光通訊社。社長為華克之本人,化名胡云卿,是一位「出資資助的華僑

富商」。總務兼編輯部主任張玉華,採訪主任賀坡光,記者孫鳳鳴。他們獲知,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將在南京召開,認為機會

難得,決定在會上動手。華克之成為刺殺行動的總指揮,而槍法精熟的孫鳳鳴則毅然擔負起刺客的重任。

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四屆六中全會)如期舉行。當時,蔣介石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主席,汪精衛任行政院主席。國民

黨南京中央黨部戒備森嚴,但孫鳳鳴還是順利地進入會場。當各中委出禮堂至第一會議廳門口攝影時,刺殺機會來臨。但蔣介石遲遲不肯出來,

轉而由汪精衛作代表,與眾人合影。

孫鳳鳴無法刺殺蔣介石,便向汪精衛開槍。他迅速從大衣口袋裡抽出一支六彈左輪手槍,一邊高呼「嚴懲國賊,誅殺漢奸!」一邊向汪精衛連擊

三槍。汪精衛倒在血泊中。

場內秩序大亂,汪精衛的侍衛舉起手槍,向孫鳳鳴胸部連開兩槍,孫鳳鳴中彈倒地。事發之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汪精衛遇刺與蔣介石有關,

令蔣非常被動。在緊急搶救下,汪精衛總算保住一條性命。而孫鳳鳴的生命卻走向了終點。[3]在國民黨軍警搜捕下,賀少茹、張維等人以及眾

多與事件無關人員被捕、遇難,華克之僥倖脫險。

1937年5月,華克之在延安見到毛澤東,1939年底,他由廖承志和潘漢年介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深入虎穴,出生入死,屢建

奇功,成為中共隱蔽戰線上的一員功勳卓著的幹將。這位當年的「三民」主義者、反蔣鬥士,最終選擇了共產主義道路。

1998年1月7日在北京辭世。寶應縣革命烈士陵園中,安放着華克之銅像,讓人們銘記他的不朽功績。

參考資料: 1. 華克之

寶應日報[引用日期2021-08-23] 2. 華克之的選擇

中國紀檢監察報[引用日期2021-08-23] 3. 華克之的傳奇人生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1-08-23] 詞條標籤: 歷史人物人物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