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北水利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北水利學院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坐落在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濱的鄭州市,是一所水利部河南省共建,以工科 為主,理、工、農、經、管、文、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等本科院校。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華北水利學院

創辦時間:1951年

學校簡介

學院創建於1951年,前身是北京水利水電學院,1969-1989年,曾先後搬遷到河北省磁縣岳城水庫和邯鄲市 辦學,1990年遷到鄭州市現址。學院目前位於鄭州市北環路,占地面積2340畝,建築面積40多萬平方米。現有研 究生、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12000餘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著名水利專家、國務院首屆學部委員汪胡楨曾於 1960~1978年在任院長18年。目前教職工中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350餘人,講師、工程師等中 級職稱人員近400餘人,青年教師中碩士、博士500餘人。

學院面向全國招生和就業。現有水利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土木與交通學院、機械學院、電力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信息工程系、管理與經濟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外國語言系、法學系、建築學院、社科部、體育部、研究生處、人文藝術教育中心等17個教學單位和兩個二級學院;有41個全日制本科專業。

學院是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現有水利水電工程、水工結構工程、水力學及 河流動力學、地質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農業水土工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應用 技術、機械設計與理論、流體機械與工程、應用數學等28個碩士點。學院還先後獲得了碩士研究生單考權資格、 免試推薦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接受免試碩士研究生資格、開展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資格和 工程碩士招生培養資格,擁有省部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省級特聘教授崗位學科。

學院是水利部監理工程師定點培訓基地和建設部建設監理工程師定點培訓單位,培訓點遍布全國28個省市自治 區,每年為國家培訓監理工程師6000餘名,學院監理中心是全國高校唯一的建設監理甲級資質單位。 學院注重產 學研相結合,主動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和國家大型水利工程,曾參與黃河小浪底、長江三峽、南水北調、東深港 (東莞—深圳—香港)供水、珠江入海口疏浚等特大型工程的科研和監理工作,學院勘察設計研究院具有乙級資 質,曾成功承接設計了第53屆世界小姐選美大賽主會場「美麗之冠」、鄭州市雜技館等省市重點、亮點工程。 學院設立水利行業電大開放教育試點工作辦公室,負責全國水利行業電大開放教育的教學資源建設及生源組織 與協調工作。2002年,成立了「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利職業學院」,2005年又成立了「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華信科技 學院」,拓展了辦學空間,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辦學的格局。

學院開展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工作歷史悠久,於1958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還經常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院 講學,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並先後選派優秀中青年教師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 加拿大、荷蘭、希臘、以色列、新加坡等國進修、考察或開展合作研究。學院還分別與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沃里 克大學、俄羅斯建工學院、俄羅斯土木學院等國際知名學府建立了校際合作交流關係。 2002年,學院與美國托伊 州立大學和匹茲堡州立大學簽訂《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每年選拔在校大二本科生赴美留學兩年,再回校 學習一年,成績合格者可獲得中美雙方大學學位。

學院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獨具優勢和特色,首創有大學生MMD(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被評為 「河南省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 「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 明學校」等稱號,連續六年被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稱號。

50餘年來,學院先後為國家培養了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0萬餘人,他們已經成為水利水電事業中的骨幹和 中堅。學院注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着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近年來學院的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高考第一 志願報考率及新生報到率均在河南省名列前茅。

辦學條件

學校有花園校區和龍子湖校區兩個校區,占地2330畝,建築面積近60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80多萬冊,儀器設備總值1.4億元。現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專科生2萬餘人。   

學校現有水利學院 、資源與環境學院、土木與交通學院、機械學院、電力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建築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學院、軟件學院、體育部、人文藝術教育中心、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研究生處、電大試點辦等20個教學單位。

學科建設

學校現有水利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土木與交通學院、機械學院、電力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建築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等19個教學單位。學校擁有3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21個省級二級重點學科,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院士工作站。有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5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擁有54個本科專業,其中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工程、農業水利工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工程力學、交通工程、工程管理、藝術設計為省級特色專業。學校1981年獲得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並具有碩士研究生單考權資格和推薦並接受免試研究生資格、開展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資格及工程碩士招生培養資格。學校與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20餘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教職工1500餘人。兩院院士潘家錚為我校高級顧問,中國工程院院院士顧金才 、王浩、倪維斗、周豐峻、王光謙為我校教授、雙聘院士,學校還聘請了鄭強、劉光鼎、王思敬、林皋、趙國藩、厲以寧等國內外知名學者、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擔任學校的兼職教授。學校設有6個省級特聘教授崗位。近年來,先後有100餘人次獲得全國模範教師、教育部優秀骨幹教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省級教學名師、省管優秀專家、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等榮譽稱號。經過多年的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發展趨勢好的教師隊伍已經形成。

院系設置

僅列舉本科以及專科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利學院:專業設置:工程管理 (造價方向)、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工程管理、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專業設置:地質工程(工程物探方向)、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土木工程(岩土及地下建築方向)、地質工程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土木與交通學院:專業設置: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工程力學、交通工程、土木工程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機械學院:專業設置:測控技術與儀器、交通運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電力學院:專業設置:核工程與核技術(核電技術方向)、熱能與動力工程(水動方向)、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熱能動力工程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專業設置:應用化學、消防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環境工程、給水排水工程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專業設置:物流管理、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經濟學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建築學院:專業設置:藝術設計(視覺傳達方向)、藝術設計(景觀設計方向)、城市規劃 建築學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專業設置:統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專業設置: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外國語學院:專業設置:俄語、對外漢語、英語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專業設置: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學院:專業設置:不設本科專業,只有研究生專業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專業設置:對外漢語(英語地區方向、俄語地區方向、日語地區方向、韓語地區方向、法語地區方向、西班牙語地區方向、德語地區方向、阿拉伯語地區方向、泰語地區方向、意大利語地區方向)、俄語、英語(科技英語方向)、英語(商務英語方向)、建築工程技術(專科)、會計電算化(專科)、英語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遊戲設計方向)、計算機信息管理(水利信息管理方向)、對外漢語(文化信息技術與傳播方向)、圖形圖像製作、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軟件技術 (均為專科)

校企合作

學校是水利部、建設部監理工程師定點培訓基地,每年為國家培養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員2000餘名。我校與90多個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研究或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協作關係。 學校現有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院士工作站,1個院士實驗室,11個研究(院)所。近年來,學校先後承擔了50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及重大橫向項目350多項。學校是水利部、建設部監理工程師定點培訓基地,培訓點遍布全國,每年為國家培養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員2000餘名。學校工程監理中心是甲級建設監理資質單位,承擔了東江─深圳供水改造、珠江河口整治、山西萬家寨引黃工程等多項大型工程的監理任務。學校參與科研和參加監理的「東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榮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被中紀委譽為「廉潔工程」。學校注重產學研相結合,主動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和國家大型水利工程,先後參與了三門峽、萬家寨、葛洲壩、小浪底、長江三峽、南水北調、東深港(東莞—深圳—香港)供水、珠江入海口疏浚等國家重大水電建設項目的科研、設計、監理、模型試驗等工作。學院勘察設計研究院具有乙級資質,曾成功承接設計了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美麗之冠」、鄭州市雜技館等省市重點、亮點工程,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

國際交流

學校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工作歷史悠久, 從1958年起就先後接受越南、尼泊爾、印度尼西亞、喀麥隆等國留學生。1960年學校受水利電力部委託負責援建越南水利水電學院。學校還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先後選派優秀中青年教師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進修、考察或開展合作研究。學校分別與英國沃里克大學、莫斯科建築工程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等國際知名學府建立了校際合作交流關係。學校與美國托伊州立大學和匹茲堡州立大學簽訂了《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2006年開始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合作辦學。

學校榮譽

學校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學校」、河 南省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連續10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授予「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連續14年獲得「河南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獲得2005年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二等獎兩項並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連續四屆被評為「河南省藝術教育一類院校」。   

建校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10萬餘名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他們以「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成為水利電力行業的骨幹和地方經濟建設的生力軍。連續5年來,本科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學校生源質量好,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好,深受用人單位歡迎,享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學校連續獲得「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和「河南省就業信息服務和網絡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6年被授予「河南省學位點建設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7年學校獲國家人事部、教育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先進工作集體」稱號。2009年獲得「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目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河南分市場」和「河南省畢業生就業市場水利電力類分市場」分別落戶我校。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連續多年招生形勢喜人。學校連續三年獲得「河南省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稱號。2011年,我校招生總計劃為8776名,其中普通本科招生計劃為6555名,專升本招生計劃為361名,高職高專招生計劃為1660名,少數民族預科生招生計劃為200名   60年來,學校三次搬遷,四易校址,風雨兼程,剛毅堅卓,自強不息,團結奮進,使學校發展壯大,並走向輝煌。現已發展成為以水利電力為特色,工、管、理、經、文、農、法相互滲透的多科性大學。

校史歷程

60年來,華北水院人薪火相承,弦歌不輟,向社會輸送了8多萬名優秀的水電建設者和接班人,桃李芬芳,泱泱華夏,為共和國的水利水電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當21世紀的帷幕開啟之際,我們奉獻給您這個展覽,旨在銘記歷史,把握今天,面向未來,緬懷先輩,激勵後人,勇往直前。   

因水而生 奮發有為——北京時期(1951-1969)   

新中國成立伊始,水電建設亟待振興,為此,在首任水利部部長傅作義先生的主持下,於1951年創建了北京水利學校,作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的前身,從此與共和國的水利水電建設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1958年10月,北京水力發電學校、北京水力發電函授學院併入北京水利學校,合併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成為新中國培養水電建設人才的重要陣地。北京水利水電學院繼承了三校的優良校風和嚴謹的辦學傳統,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水電技術人員,為新中國的水電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艱苦磨礪 矢志不移——岳城時期(1969-1976)   

1969年10月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遷至河北省磁縣岳城水庫辦學。1970年3月20日,水利電力部將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交由河北省管理,1971年1月1日,學校更名為河北水利水電學院。   

岳城時期是學校發展史上最為艱苦的時期。棚屋荒野,布衣蔬食,辦學條件極為簡陋。但學校為了國家水利水電事業的發展,仍堅持招生辦學。廣大教師不畏艱辛,堅守崗位,行化雨之春風,健自強之遠志。帶領學生下工地,勤實習;入農村,做調查;搞科研,常攻關,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人才。   

恢復調整 發奮圖強 ——邯鄲時期(1977-1989)   

1977年學校從岳城遷到邯鄲,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1978年河北水利水電學院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飽經磨礪之後,全校師生員工仍以培養水利建設人才為己任,同心協力,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學校教學、科研工作闊步發展,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思想政治工作卓有起色,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實驗設備和圖書資料逐步完善,學校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績。   

1990年以後,學校遷到鄭州市辦學,邯鄲分部作為學校一部分繼續招生。   

興校強校 今日輝煌——鄭州時期(1990- )   

自1990年學校遷鄭辦學以來,在原水電部和水利部領導的關愛下,通過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平穩地度過了邊建校、邊搬遷、邊辦學的建設過程,辦學環境改善,學科建設發展迅速,科研成果斐然,學校走上了改革發展的快車道,在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社會服務、思想政治工作、後勤社會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辦學規模和辦學空間實現了新的跨躍,為學校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中1990年9月6日,由國務院總理李鵬題寫的「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新校牌揭幕儀式在鄭州新校隆重舉行。   

從北京水利學校到今天的華北水利水電學院,60年過去了。60年創業,60年發展,學校以培育英才、繁榮學術、發展進步文化和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遵循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訓,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和自主創新,堅持質量、規模、效益並重,堅持「從嚴治校、從嚴執教」,情系水利,化育棟樑,煅出一代代打鼎撐天的百鍊之鋼。60年崢嶸歲月,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如東方朝暾,曙光初綻。華北水院人將在百舸爭流、千帆競渡的時代潮流中,高歌猛進,奮力遠航。

9特聘院士編輯 顧金才院士1939年2月生於河北省盧龍縣,1960年7月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19 65年2月畢業於西安工程兵工程學院地下建築專業。現為總參工程兵科研三所研究員,1992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並享受國家政府津貼,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顧金才院士長期從事工程岩體加固技術理論及實驗技術研究工作,參加了國防和黃河小浪底、二灘、大朝山、龍灘等大型水利樞紐的研究工作,在地質力學模型實驗、預應力錨索加固機理、噴錨支護和岩質高邊坡加固技術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PDY-50三向加載地質力學實驗裝置的研製和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預應力錨索加固機理與設計計算方法」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另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3次,軍隊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聘請顧金才院士任教授。顧金才院士作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工結構、岩土工程學科的學科帶頭人,領導並參與學科建設,指導學科發展方向和實驗室建設,申報科研課題,進行學術報告和專題講座,培養研究生。顧金才院士自2002年至2010年每年不定期在學院工作3個月左右。   

顧金才院士的加盟,必將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的學科建設上層次、上規模產生強大的推動力,為河南省高等教育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王浩院士,1953年8月13日出生於北京市,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2008年9月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受聘為我校雙聘教授,我校也成為河南省落實省委省政府第十屆中國科協年會「引進院士計劃」的第一所高校。   

王浩院士接過聘書後表示,華北水院是一所有着優良傳統的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他很高興加入華北水院的科研團隊,和大家一起努力工作,為振興國家的水利事業、為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浩院士是我國水文水資源專家,同時也是我國水利系統最年輕的院士。他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流域水循環及其生態環境效應方面的基礎研究、水資源規劃與管理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以及水資源經濟學和複雜系統決策理論方法方面的應用研究。   

倪維斗院士為動力機械工程專家,1932出生於上海市,浙江省寧波市人。1962年於前蘇聯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獲副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國家重點基礎研究專家顧問組成員。近年從事中國能源戰略的研究,推動以煤氣化為龍頭的多聯產能源系統、醇醚替代燃燒在國內的應用。曾獲得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電力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培養博士後、博士和碩士共60多人,於1993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在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40餘篇被SCI、EI檢索,出版著作5部。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豐峻院士歷任總參工程兵第三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兼任中國力學學會理事、河南省力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周豐峻院士是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軍隊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並多次擔任北京香山會議主席,負責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立項。   

周豐峻院士,男,1938年生,山東省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961年2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學士學位。現任總參工程兵第三研究所研究員,河南省力學學會理事長,防護工程學會名譽理事,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理事,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周豐峻研究員長期從事和主持防護工程領域的研究工作,對於爆炸效應試驗、爆炸理論計算以及防護工程抗衝擊爆炸作用模擬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開創性的研究,對防護工程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已經完成的重點項目和課題中,先後獲全國科技大會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對我國效應試驗和防護工程技術理論發展有突出貢獻。1996年以來根據面向21世紀防護科技總要求,主持開展了防護工程發展目標研究和防護工程技術專著編著工作,為防護工程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1992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豐峻院士長期從事和主持防護工程和岩土工程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工作,是防護工程和岩土工程專業的學術帶頭人。在岩土爆炸效應試驗、爆炸理論計算以及防護工程抗衝擊爆炸作用模擬、岩土防護結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成果,為國防工程和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先後有10多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全國科學大會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和譯著多本,其中有代表性的有「防護結構相關的爆炸現象評估」、「高精度球形裝藥爆炸衝擊波計算」、「面向21世紀的防護工程發展研究」、「反爆炸恐怖安全對策研究」、「地下工程與基礎設施公共安全發展規劃研究」、「岩土工程土釘支護與錨索加固應用研究」等。

校友擷英

劉慈欣,1963年6月生,1985年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電工程系,畢業後在山西娘子關電廠任計算機工程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科幻作家,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說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被譽為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三體》作者。   

陳雷,1954年6月生,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水利部部長、黨組書記兼武警水電指揮部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   

侯捷,1931年1月15日出生,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建設部原部長、黨組書記。   

矯勇,1956年出生,現任水利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李國英,1964年1月生,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利水電建設工程專業畢業。現任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鄂竟平,1956年1月出生,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工專業畢業。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   

蘇立清,1947年2月生,1965年至1970年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水利工程系學習。2002年7月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總十二屆執委,八屆浙江省人大常委。   

宋密,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原副主席。   

汪成傑,中國武警水電部隊指揮部第一副主任 ,少將,中共十三大代表。   

劉俊國,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並被聘為奧地利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客座研究員。在2009年獲歐洲地理協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是目前為止全球榮獲此獎的惟一一位水文學家。   

李勝才,英國華威大學博導教授,國際上研究流體機械和空化現象的知名專家。1959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學習核物理,後因故轉至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學習流體機械。   

劉松林,少將,武警水電部隊指揮部副主任,1975年從部隊到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機械系學習,先後擔任過武警水電三總隊、一總隊總隊長。作為四川汶川大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處置中的主要指揮員之一,光榮完成任務後調武警水電指揮部工作,提升為武警水電指揮部副主任。

歷任領導

汪胡楨

汪胡楨(1897-1989),中國現代著名水利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原水利部顧問。浙江嘉興人。1917年畢業於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1923年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獲土木工程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河海工程專門學校、中央大學、浙江大學教授。曾任淮河委員會設計主任工程師,整理運河討論會第二至第十屆董事會董事,第七屆副會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副部長。1950年治淮委員會成立後,兼任工程部長。1951年起兼任佛子嶺水庫工程總指揮。1955年任水利部北京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後任黃河三門峽水庫工程局總工程師。1960-1978年任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院長,以後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名譽院長。1978年任中國水利學會第二屆臨時常務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四屆名譽理事、第五屆榮譽會員。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顧問。1979年任水利部顧問,1981年、1985年先後被選為中國水利學會第三、第四屆名譽理事。曾任三門峽市科普協會副主席;政協河南省委員會第一屆委員、第二屆常委;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委、第六屆委員。   

主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前曾主持和參與制定《導淮工程計劃》、《整理南北大運河工程計劃》,並親自勘察了杭州到北京的大運河,曾設計了邵伯、淮陰、宿遷3個船閘,領導修複錢塘江海塘工程。1931年中國水利工程學會成立時,任理事兼出版委員會主任,主編《水利》月刊。日寇侵華時期,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組織了一批大學教師悉心著書。由他主編出版了《中國工程師手冊》,該書是我國最早出版的大型專業工具書之一,對以後的工程技術人員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治淮技術領導工作。由他主持和組織施工,修建了中國第一座大型連拱壩工程——佛子嶺水庫。在第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治理黃河的決定後,他作為總工程師負責了黃河幹流第一座工程——三門峽水庫的建設工作。   

汪胡楨先生熱心祖國水電教育事業,十分注意培養中國的水利專家。他從教數十年,不少學生已成為我國優秀的水利專家。在任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院長的18年間,崇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並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1965年,他不顧68歲高齡,親自帶領師生赴黃河實地勘察設計攔沙水庫,住窯洞、吃粗糧,奮戰4個月,完成了《磧口攔沙水庫設計方案》。他還把珍藏多年的1500冊水利專業圖書捐贈給了學院。

主要著述:《水工隧洞的設計理論和計算》、《地下洞室的結構計算》等。由他組織和主編的《現代工程數學手冊》共5卷,約500萬字,是目前國內少有的大型工具書。他經常在各種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其中《治江大計和三峽藍圖》、《發展水利必須改革壩型和移民制度》、《重力壩的主應力網》、《長江三峽船閘的初步探討》、《水電工程的經濟核算》等20多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產生很大影響。

劉鵬夫

劉鵬夫(1922-1998年),河北唐縣人。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曾任晉察冀邊區工業交通學院水利班副主任、主任。歷任華北水利專科學校教導主任、華北水利委員會秘書、水利部辦公廳秘書、北京水利學校副校長、黨委書記、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水利部勞動工資司司長等。   

主要貢獻:是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前身——建立於1951年的北京水利學校創始人。從1951年起在校31年中,繼承發揚了解放區的革命傳統,堅持自力更生、勤儉辦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辦學方針,重視教材、實驗室和師資隊伍建設,使中專辦得紅紅火火,成為當時全國眾多水利中專中辦得較好的一所,學校也因此於1958年升格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劉鵬夫同志能正確執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對知識分子政治上關心,業務上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並創造條件把他們放在教學生產第一線鍛煉,充分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1959年底和1960年初,學校先後被評為海淀區和北京市先進單位。後來學校雖經多次搬遷易址,但教職工始終保持着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克服各種困難,為我國水利水電建設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了各級領導領導和學科帶頭人。

白認

白認(1916-),1979年9月至1981年11月任院黨委書記兼院長。白認同志有長期的革命經歷和豐富的領導工作經驗。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後,曾在老解放區擔任縣長和專員,解放後擔任部長助理、西康省副省長、駐摩洛哥大使和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白認同志黨性很強,作風正派,處處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好作風去影響和帶動其他同志。對於「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一些壞作風,例如說假話,搞小圈子,互相吹捧,袒護錯誤等等不正之風,白認同志總是極力反對。對於某些沾然壞風氣的同志,他總是反覆、嚴肅地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   

白認同志認為,落實好知識分子政策,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特別是充分發揮那些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的作用,是辦好學校的的一個根本保證。白認同志到校後,對一些老教師非常尊重,經常與他們促膝長談,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把一些有豐富教學經驗並有較強組織領導能力的老教師提拔到院系兩極教學領導崗位上來。   

在認真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同時,白認同志也很關心行政幹部,注意發揮他們的作用。他同幹部談話時,總是開誠布公,使幹部感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位值得尊重的長者,原意同他交心。給幹部布置工作時,他不僅僅交待任務,而是同時交給工作方法。   

白認同志堅持與群眾同甘共苦,不允許對他本人有任何特殊照顧,甚至總務處的同志在他宿舍擺了兩個沙發,他也讓他們立即搬走。他住在一般的家屬宿舍,在教師食堂就餐,每天在辦公室的時間長達十幾小時,經常工作到深夜。在他身上體現了我們黨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他使我們看到了一個「老八路」的形象。   

白認同志到校後,一心撲到了學院的領導工作上,為了把「文化大革命」中失去的時間搶回來,他加倍地努力工作,希望把學院的工作儘早抓上去。白認同志就是這樣以他對黨的無限忠誠,勤勤懇懇地在學院工作了兩年多,為學院的建設做出了貢獻。

林牧

林牧(1922-),原名王煉光,曾用名林洛川,山東省榮成市人。1974-1976年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黨委書記。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於1942年到解放區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被分配到華北聯大政治班學習並任學生會主席。1944年秋入黨後調回中央局城工部,從事敵占區職工運動與地下工作。1945年初被派到日軍占領下的唐山市開灤唐家莊煤礦,登記為井下採礦工人,從事地下黨的職工運動工作。1945年底調至唐山市委所屬的東礦工委工作,任工委委員兼任唐家莊礦組組長。解放戰爭時期,一直在唐山近郊的唐灤縣、灤西縣、趙唐分工委任區委書記、副部長和副書記等職,從事唐山市開灤煤礦地下黨和職工運動工作。組織領導1946年開灤東三礦(趙各莊、林西、唐家莊)的罷工鬥爭。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進駐唐家莊礦區,任駐礦軍代表聯絡組組長,唐山市第九區委和礦黨委副書記兼共青團團委書記,1949年夏兼任礦工會主席。

1952年初籌建開灤工業學校(大專)。1952年底調到開灤林西礦任副礦長,1954年任礦長。1956年籌建開灤煤礦設計院(現河北煤礦設計院),任院長。

1965年籌建唐山礦冶學院(現河北唐山理工學院),任院長到「文化大革命」。   

1971年初調石家莊電機學校,任黨的核心組長,革委會主任,籌建河北機電學校。1972年底調河北省文辦,任綜合組組長。   

1974年初調到原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即現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任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1977年初到河北化工學院,任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1978年6月調到河北工學院(現河北工業大學)任院長、黨委副書記,1983年改任黨委書記到1989年。同時於1986年任河北省顧問委員會委員,到1993年離休。

程俊賢

程俊賢(1921-),1979-1984年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黨委副書記、書記。江蘇南通人。   

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3月參加中共地下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戰士。入伍前是檢修電機的電工,時年18歲。1942年南通縣開闢新區,成立中共通西工作委員會,任社會部部長,負責搜集敵占區情報和敵偽軍工作。1943年初,任中共劉橋區委書記,負責區黨、政、軍、群的抗日反「清鄉」鬥爭,勝利堅持了原地鬥爭的陣地。1945年1月任中共南通城工作委員會書記、大隊政委。負責開展敵占區隱蔽工作,建立組織「地下軍」,作為日後配合我軍進攻城市的內應力量。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3月,任南通縣委委員、中共城閘區委書記、區長。1946年10月,任南通縣委委員、社會部長、公安局長。負責搜集國民黨反動派大舉進攻我解放區情報和解放區內的鋤奸運動。1947年3月,為準備我軍主力南下以攻南通城,成立了通如支隊,任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1949年2月2日南通城解放,成立中共南通市委,任市委常委、職工部長。在城市解放前,組織決定由他領導,建立據點內的秘密工人糾察隊,保護了據點內的工廠。入城後領導工人進行恢復生產、開展生產競賽、組織成立工會、發展黨組織等工作。   

建國以後:任江蘇省總工會黨組成員,江蘇省紡織工會主席。1954年5月,為支援東北建設重工業基地,調往東北通化電業局任副局長,中共通化市委委員。不久調到長春電業局(吉林省電業局前身)任副局長,分管省內的電廠、「一次變」等項目建設和蘇聯專家聯繫工作。1958年任長春水利電力學校校長、黨委書記,吉林省水利水電學院副院長。1965年任吉林電力學院(今東北電力學院)副院長,分管教學、科研。1979年3月,調河北水利水電學院(後改名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副書記、副院長分管政工,之後分管教學、科研。1983年1月任學院黨委書記。   

1984年7月離休,回故鄉安度晚年,任離休幹部黨支部四屆支部書記。同時受聘市委黨史工委,為徵集黨史資料的特約研究員,撰寫了多篇回憶錄和文章,和其他一些老幹部一起為政府籌辦了一個城區的烈士碑,撰寫、提供區的《史略》被刊出。

尹雙增

尹雙增(1935-),河北南宮縣人。1984-1989年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黨委書記。現任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海南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際水力機械研究中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理事、清華大學海南校友會會長、海南省因特網俱樂部理事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水電站水工建築專業(6年制)。1963-1970年,在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任教,講授《水利工程施工》、《岩土工程》等課程;發表了有關工程水文學的Cv、Cs等學術論文。1970-1989年,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任教,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先後講授《工程結構學》、《建築力學》、《材料力學》、《斷裂力學》、《損傷力學》等課程,曾招收多屆碩、博士研究生,後又和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聯合招收博士後研究生。承擔十幾項國家科研攻關項目,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其中本人提出的兩個斷裂力學判據理論,即Rmin判據(塑性區最短距離判據)和T積分準則受到好評。1983年起先後擔任教務處長和黨委書記,主持學院的教學、教務和學院的領導工作。1989-1997年,擔任海南大學校長,主持全面工作,致力於學科建設、拓寬和調整專業、提高教學質量,科學研究和改善招生結構及生源質量等工作。   

1997-2000年,被選為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主要負責全省民間的國內外學術交流,學術合作和科學普及工作。同時任海南大學、清華大學教授,從事部分教學、科研工作。

黃瑾

黃瑾(1929- ),江蘇啟東人,1990-1993年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黨委書記,副研究員。1946年參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在江海公學學習後,在蘇中區黨委、華中工委、蘇南區黨委從事機要工作。1949年5月後在中共寶山縣委、金山縣委、松江地委任縣委秘書、青委書記、縣委宣傳部長、地委黨校負責人等。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江蘇省松江師範學校第一校長,華東水利學院系黨總支書記、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兼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副院長兼常州分院籌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河海大學副校長,1990-1993年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黨委書記。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貢獻:長期從事高校黨政領導工作,尤其是基層教育管理工作,為河海大學的改革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把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主體從河北省邯鄲市遷入河南省鄭州市新校址、全面提高其教育教學質量,使其成為中原大地上一所新型工科大學做出了重要貢獻。曾被評為河北省邯鄲市優秀黨務工作者,河北省高校優秀黨員,河北省普通高校優秀政治思想工作者。   

主要著述:參與主編《河海大學管理改革》一書。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設備有償占用》系列論文獲江蘇省教委和能源部優秀論文一等獎。

張鏡劍

張鏡劍(1931-),安徽滁州市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教授,195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系研究生班。後在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河北水利水電學院任教,1984-1993年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院長。國際岩石力學學會中國國家小組成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名譽理事。   

1977年3月至1979年7月受外經部和農業部派遣,到非洲尼日爾共和國任援尼日爾共和國農業技術組主管工程師兼工程小組組長。   

主要貢獻:在擔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院長期間,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採取多種措施和途徑,培養了一批碩士研究生,並和外校聯合培養了一批博士研究生,使學院教師隊伍後繼有人。由於種種原因,學院幾經搬遷。他和全校教職工克服多種困難加快建校進程,於1990年9月在鄭州新校實現了第一屆新生入學,為學院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學院管理上,主張「嚴字當頭」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在任職院長期間,堅持參加教學與科研,指導研究生。主持建成的水工結構實驗室設備完善,技術先進,特別是其中激光散斑成套設備技術在國內同行中居領先地位。與龔召熊、張光斗等合作完成的《地質力學模型試驗技術及其在壩工建設中的應用》項目,獲1985年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此項技術已應用於我國安康水電站等大型工程的大壩結構模型試驗中,為改進設計提供了依據,共節省投資達609萬元。負責主持「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研製複雜岩基上混凝土拱壩三維非線性有限元程序》和《岩體結構三維有限元計算中物理力學參數合理選取的研究》,前一項部級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後一項獲1989年國家計委、國家科委、財政部聯合頒發的科技攻關榮譽證書,他負責主持的兩項「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龍灘成層體系碾壓混凝土壩體應力與穩定分析》和《普定碾壓混凝土拱壩誘導縫研究》經電力部鑑定分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領先水平。共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6項。主持「七五」、「八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4項。由於他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學科建設、師資培養、教學科研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於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著述:共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12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和被收入論文集;與同行合作編著書5部。

馮國斌

馮國斌(1940-),教授級高工,196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系水電站動力裝置專業。1993-1998年,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黨委書記。現為黃委會黨組成員,紀檢組長,直屬單位黨委書記。兼任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河南省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長、全國水利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水利電力企業協會理事、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兼職教授等職。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65-1981年在新疆從事水電站建設和化工生產技術工作。曾任技術員、車間副主任、主任、工程師、技術科副科長、廠技術研究室主任等職。先後參加了新疆阿克蘇水電站、東方紅水電站及新疆化工廠等建設、生產及管理工作。1981-1989年在黃委從事技術幹部管理和組織人事管理工作,擔任組織處技術幹部科科長,組織處副處長、處長,幹部處處長,委直黨委委員等。1989-1993年調到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任第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除從事正常管理業務外,重點抓了擴建六、七號機的前期立項和機組選型招標工作,使三門峽水利樞紐由原來的25萬kw增容為40萬kw,同時又在1#-5#機開展了汛期渾水發電試驗研究,取得了在多泥沙河流上水輪機及過流部件抗磨蝕機理及防護措施研究的重大突破,該成果獲水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任學院黨委書記期間,在學院一班人的互相支持和全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使學院建設初具規模,各項工作走上了軌道。一批適應市場的新專業、新學科相繼出現,一批年輕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並堅持同廣大教師一起開展科研。主持的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研究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王克修

王克修(1940-),遼寧省營口市人,教授。1964年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水利系畢業後分配到原北京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工作。先後任水力學教研室、水利館副主任、主任,水利系主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副院長、院長,後任正廳級調研員,現退休。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水利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中國水利教育協會副理事長、河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高等學校水利水電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   

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37年裡,長期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工作。主要從事水力學和流體力學及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及其管理工作。先後參加水輪機暫態速率上升新公式的部分研究工作,並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和河北省科學大會獎,主持研究超長管道水力模擬試驗、冶金部重點工程西石門鐵礦人工河道整治試驗研究、電力部重點工程黃壁莊電廠水力系統試驗研究、南水北調輸水工程研究等大型課題,服務於生產實踐,並因此當選為邯鄲市先進工作者和邯鄲市優秀黨員。有的項目獲科技進步獎。

林勁松

林勁松(1940-),教授,江蘇省南京市人,1998年6月-2001年4月擔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1964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水文系,同年留校工作,已從事水利高等教育工作35年。先後在水利研究室從事水文實驗研究和科研處進行科研管理工作。1984年以後在河海大學歷任校長辦公室副主任、總務處處長、黨委宣傳部部長、校黨委副書記、常州分校黨委書記。兼任中國水利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分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主任、江蘇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承擔水利部《面向21世紀水利高等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及教育科學研究課題計劃》「面向21世紀水利高校德育目標體系和實施途徑」和江蘇省《加強江蘇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等課題研究。   

主編、參編的著作和教材有:《全國水利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大學生心理諮詢》、《面向21世紀創建一流分校》、《高校工作辭典》、《中國國情與社會主義》、《回顧與思考》、《形勢政策問答錄》等12本。其中《中國國情與社會主義》獲江蘇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一等獎。公開發表的論文有《淺論鄧小平教育思想》、《加強整體人才資源開發力度》、《面向21世紀高校德育目標體系的探討》等20餘篇。1993年起獲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獲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1996年獲常州市統戰工作先進個人。

朱清孟 朱清孟(1958—),河南鄧州人,副教授。2001年4月-2005年7月擔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黨委書記。1983年7月鄭州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分配到河南財經學院工作。在財經學院工作期間,從1988年2月起,先後任院學生處副處長、處長,學生工作部部長,黨政辦公室主任,黨委委員,院長助理,院工會主席等職。1997年8月調任河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2001年4月調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黨委書記。2003年3月—2004年1月,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2005年7月調任河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先後主編和參編了《黨課教程》、《法律基礎教程》、《管理心理學》等多本教材和專著;結合學習理論和本職工作撰寫了多篇學習體會,先後在《中國改革》、《高校理論戰線》等省級以上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其中,《切實加強黨委對改革的領導,全面推進學校事業發展》一文先後榮獲「中南高校管理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和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高校黨的建設研究」課題成果一等獎;《領導幹部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一文獲河南省委組織部、河南省領導科學研究會舉辦的「河南省領導幹部思想作風建設研究會」優秀論文二等獎;作為第一主持人完成了「河南省『九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新中國青年文化研究」;主編的《新中國青年文化研究》一書已被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論壇

年華似水論壇,為白鷺論壇之後的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論壇(BBS),以「建設華水理性溝通平台為宗旨」,打造真正的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社區論壇。

華水家園吧

華水家園吧,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貼吧替代吧。目前華水最大的非官方網絡社區,華水學子可在此自由談論以及獲取最新校內外資訊,以及認識更多校友,還有及時獲取校友的幫助。

校歌

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   

嵩山北麓,黃河之畔,中原綠城有我們可愛的校園。   

振興中華是我們的理想。開發水電是我們的志願。   

勤奮學習,努力鑽研,在知識的海洋中破浪向前。   

我們想的是興利除害,愛的是水庫電站。   

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事業可愛,前程燦爛。   

嵩山北麓,黃河之畔,中原綠城有我們可愛的校園。   

求實創新是我們的校訓。面向世界是我們的誓言。   

團結友愛刻苦攻關。在科學的高峰奮勇登攀,   

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把青春奉獻。   

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事業可愛,前程燦爛。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