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岳百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華岳百韻》 是一首明清詩詞,詩人屈大均。而其所著《廣東新語》第十七卷《宮語》一文中記述,因「屈姓之所居」在歸州「屈沱」,而屈原祠「在歸州屈沱之上」,因此屈大均所寫的《翁山詩外》、《翁山文外》、《廣東新語》等5部書稿也被稱為「屈沱五書」。
詩歌受到了理學思想的影響,被用作傳播社會意識的工具,這導致了詩歌藝術本身的被忽視。在這個時期,詩人往往強調文道合一,即文學與道德的統一。這種情況下,詩歌成為了宣揚社會教化和傳達官方意志的載體,而不是純粹的藝術表達。
到了明朝中後期,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詩歌創作出現了衰落的趨勢。這與當時的政治壓力、文人的情感體驗平庸化以及文學創作的內卷現象有關。詩人的情感體驗不再像唐朝和宋朝那樣豐富多彩,而是趨於平庸,這在他們的作品中有所體現。同時,統治階級的高壓政策,如文字獄,也限制了文人的創作空間和思想自由[1]。
“ |
至道生元氣,神山結混茫。 靈胡開華岳,少皞主秋方。 肅殺清天地,明禋恪帝王。 軒游受圖籙,虞狩會衣裳。 萬壑懸河漢,三峰壓雍梁。 冠危司寇立,鼎聳紫微妨。 井鬼精相接,嵩衡影在望。 輪牙千仞辟,峪口一夫防。 垂峽天如練,橫溪石作航。 樹陰交茂密,泉響擊砰磅。 太素芙蓉發,真源玉井藏。 雲霞天四塞,渾沌帝中央。 千葉擎珠闕,三花滴玉漿。 蔽虧秦日月,照映漢旂常。 疊巘森堂奧,攢霄亂劍鋩。 潼關收虎踞,沙苑放龍驤。 表里金城擁,縱橫錦幔張。 我來凌百二,仙舉出陰陽。 霧入張超市,風窺玉女房。 胸襟披早爽,吟詠寫清商。 踴躍牛心谷,徘徊古柏行。 一天通箭括,九地出車箱。 鑿翠成飛棧,嵌空作曲堂。 鞠躬遇搦嶺,垂足度懸崗。 自汲憑雙綆,人騎向一梁。 竇中穿𥦖窱,陂上躡毫芒。 慘澹愁春靄,淒寒怨曉霜。 屬厓頻甐耳,沿澗幾迴腸。 贔屓扶天柱,滂沱哭帝閶。 小心恆惴惴,高視每洋洋。 但使玄都達,安知玉趾傷。 歌翻風浩浩,渴挹露瀼瀼。 壁笑飛猿墜,龕憐白鹿翔。 憑虛驚禦寇,履險藐瞿塘。 舞袖回高掌,琴聲挑玉姜。 蓬壺雖自引,溝壑未曾忘。 八極閒揮斥,群真凜拜颺。 懷柔思哲後,宰割試封疆。 金主驂煙至,甄蕭向日妝。 霓旌互摩盪,鸞節共趨鏘。 光彩紛離合,忠誠一贊襄。 神京鐘鼓在,王母簡書將。 遺璧傳龍死,搴蘋吊國殤。 為旒師矗矗,如帶恨湯湯。 寤寐宗周久,經營陜服長。 商顏猶繞霤,渭汭且浮觴。 禾黍哀何及,干戈命靡嘗。 西昏逢昧谷,東旦想扶桑。 勢蹴中條裂,流傾星宿黃。 真形含菡萏,盛德見圭璋。 秉矩三公穆,生華庶物昌。 萬巒朝落雁,半榻臥修羊。 鬱郁莎羅木,陰陰罨畫廊。 香爐氛霮䨴,金撿色輝煌。 奧府長司命,中華此搤肮。 崤陵接風雨,蒲阪列屏障。 瀑布瓴長建,桃林甲莫當。 逡巡還六國,約法待三章。 昔我明高帝,興基邁古皇。 齋心恭默後,飛夢削成傍。 聖藻輝岩岫,文思格昊蒼。 蓐收迎羽葆,白虎奏笙簧。 社首遲封禪,華胥享樂康。 天威瞻咫尺,仙樂聽鏗鏘。 繞指潛幽草,攀髯墮大荒。 壺公暫肥遁,箕子久佯狂。 戰陣存棋石,璣衡運算場。 瑤台何偃蹇,姣服自芬芳。 蹻捷時爭鳥,超騰或射狼。 鈎梯窮上下,博箭賭興亡。 有母悲三北,無人繼一匡。 季龍偷玉版,交甫失明璫。 丹筍乾雲直,青柯拂雨涼。 坪前三輔小,溪底四州強。 太白皆孫干,岷峨是女牆。 終南相倚伏,雷首乍低昂。 霰雪秋頻冷,芝苓夜有光。 雲英堪沐發,石馬欲施韁。 絕頂誰盤礴,明星獨頡頏。 丈夫臨乳洞,童子執油囊。 不死何須藥,無生自有鄉。 淵明難止酒,弘景早休糧。 姑射真冰雪,神堯亦秕糠。 洗盆通渤海,御道跨欃槍。 同澤紛毛女,承旂儼鳳凰。 波濤奔楚鄧,蠛蠓化氐羌。 豐鎬勞經緯,昆崙賴紀綱。 孤根標不止,變態浩難量。 赤縣今淪沒,黃巾昨擾攘。 鱉呿坤軸動,狐嘯盜兵倡。 發憤吾安往,飄零道不祥。 思從杶檜麓,永解蕙蘭纕。 構宇仙人砭,移家天子鄣。 犁溝種瑤草,劈石佐神香。 鶉首天方醉,蛾眉世不揚。 將軍松落落,太上水泱泱。 但自調干羽,何煩缺斧斨。 聰明歸峻極,膂力養方剛。 申甫鍾何晚,桓文履未臧。 希夷不蟬蛻,更掃讀書床。 |
” |
— [明末清初]屈大均 |
明朝社會意識在詩歌中的體現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時期,詩歌作為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文人墨客抒發個人情感的工具,更是反映社會意識、時代精神和政治態度的載體。明朝的詩歌涵蓋了廣泛的主題,從描繪自然景觀、表達個人情感,到反映社會現實、批評時政等,不一而足。
1. 反映社會變遷和動亂
明朝初期的詩人們多經歷了元末的社會大動亂,他們的作品中往往蘊含着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和對民生疾苦的同情。例如,高啟作為明初著名的詩人,他的作品中既有對個人命運的感慨,也有對社會不公的揭露1。
2. 抨擊時政和揭示社會矛盾
明朝中期,隨着政治局勢的變化,一些詩人開始利用詩歌來抨擊時政、揭示社會矛盾。如吳偉業的《圓圓曲》等作品,通過對特定歷史事件的描述,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際的社會動盪和亡國之痛。
3. 強調文學的教化作用
明朝的一些詩人在創作中強調文學的社會功能,即通過詩歌來傳播道德教化。例如,宋濂和劉基的作品中就包含了大量讚美上層統治者和表彰貞潔婦女的內容1。
4. 反映個人身世和抒發真情實感
除了反映社會現實之外,明朝的詩歌中也有大量作品涉及個人身世遭遇和抒發真情實感。如袁凱的《江上早秋》等作品,通過個人的經歷和感受,展現了真實的人間煙火和社會生活。
5. 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明朝的詩歌在繼承前代文化的基礎上,也有所發展和創新。如高啟主張取法於漢魏晉唐各代,他的文學活動主要集中在元末,這一時期的詩歌體現了時代的文學特點。
明朝詩歌是當時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反映,它不僅記錄了歷史的變遷,也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觀察和批判。通過這些詩歌,我們可以窺見明朝社會的全貌,了解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念。同時,它們也為後人提供了研究明朝歷史和文化的寶貴資料[2]。
參考文獻
- ↑ 古代詩歌體裁常識匯總,搜狐,2017-05-04
- ↑ 好書·新書丨跟着詩歌了解明朝那些事兒:明詩三百首 ,搜狐,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