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賣柑者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賣柑者言,杭有賣果者,善藏柑, 涉寒暑不潰, 出之燁然, 玉質而金色。置於市, 賈十倍,人爭鬻之。予貿得其一, 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

原文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 涉寒暑不潰, 出之燁然, 玉質而金色。置於市, 賈十倍,人爭鬻之。予貿得其一, 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

予怪而問之, 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 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聞有言,而獨不足於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之未思也!今夫佩虎符、 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 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 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 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無以應。退而思其言, 類東方生滑稽之流。 豈其憤世嫉邪者耶?而托於柑以諷耶?

——劉基《誠意伯文集》

賞析

設問答難是從先秦論辯體散文發展而來的一種散文寫作手法(多用於賦體散文)。作者借虛構的人物對話(主客問答)來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韓愈《進學解》等都是這方面有名的文章。劉基《賣柑者言》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就是把一定的情節內容引入問答體,構成寓言故事。這是寓言表現手法的一個發展。

文章中的賣柑者與「予」,都是作者的化身。我買了柑,發現這些柑外表漂亮而內部乾枯,責備賣柑者不應欺騙顧客。賣柑者並不掩飾自己的欺騙,卻列舉今之文臣武將高官厚祿者「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 反過來責問「今子是之不察, 而以察吾柑」, 使我「默然無以應, 退而思其言」。這個故事情節簡單, 卻很有戲劇性, 從買賣關係說, 當然是賣柑者無理。但賣柑者振振有詞的一席話,卻使故事進程發生了逆轉, 內容也轉而進入對社會政治的評論。「我」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從對賣柑者不滿,到從賣柑者言中受到啟發,認識到賣柑者是一個類似漢東方朔那樣的「憤世嫉俗者」。他用賣柑為欺的特殊方式, 來表達對朝廷中充斥的種種虛假腐敗現象的抗議。而這種對社會政治的批判態度,卻是「托於柑以諷」。這樣通過具有某種對立意味的形象把表現主體一分為二的寫法。不但增加了表達的巧妙曲折,在封建專制的社會裡,也有自我保護作用。

賣柑者的回答是一段很精采的文字。首先,他用「吾售之,人取之,未聞有言,而獨不足於子所乎」的話為自己辯護,借其他顧客來暗示整個社會受欺矇而不自覺的混濁昏暗。接着,把詞鋒一轉,憤怒揭露「世之為欺者不寡矣」的現實。一連串的反問與排比句象顆顆炮彈射向醜惡腐朽的官場,理直氣壯,咄咄逼人。試將這幾句話意譯如下:

「現在,那些掌握兵符,坐在虎帳中的人,威威武武地好象是國家的長城,他們果真能夠象孫臏,吳起那樣制訂出戰略戰術嗎?還有那些戴着高帽,拖着腰帶的人,趾高氣揚地好象是朝廷的棟樑,他們果真能象伊尹、皋陶那樣建樹出功德事業嗎?現在的實際情況是,盜賊四起卻不知道防禦,百姓困苦卻不知道救濟,官吏奸猾卻不知道禁止,法紀敗壞卻不知道整頓,他們白白地消耗國庫中的糧食而不知恥辱。你看看那些坐高堂、騎大馬、痛飲美酒、飽餐佳肴的人,從外表看來哪一個不是形象高大,叫人感到可敬,威儀顯赫,令人嚮往效法呢?這樣看來,什麼地方沒有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的現象呵! ……」

本文所揭露抨擊的具體對象,是元代末年的黑暗朝政,但它反映的現實本質,在封建社會具有普遍性,而且「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可以喻指一切徒有其表而無其實的人和事,所以成了一個很流行的成語。[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