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萬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萬鎮隸屬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地處陸河縣西北部,東毗河田鎮,西鄰紫金縣、五華縣,南連上護鎮、新田鎮,北接螺溪鎮。轄區總面積111.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南萬鎮常住人口為3160人。

1949年後,南萬屬河田鄉。1959年,設置南萬公社。1983年,改制為南萬區。1986年,改制為南萬鄉。1993年,撤鄉建鎮。截至2021年10月,南萬鎮轄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萬全村。

南萬鎮有省級紅椎林自然保護區、神像山和南告水庫等自然景觀資源,是汕尾市首個"廣東省生態示範鎮"和"廣東省森林小鎮"。

2018年,南萬鎮工業企業個數共16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共有1家。[1]

經濟狀況

2004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7938萬元,工業總產值1689萬元,農業總產值4100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3260元,鎮財政收入120萬元。

2006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9960萬元,比增12%;工業總產值2482萬元,比增20%;農業總產值4695萬元,比增7%;農民年人均收入3560元,比增5%;鎮財政本級收入60萬元,比增10%。

2006年,生產毛茶5萬斤,產值280多萬元。引資170萬元的富竹窩水電站在興建之中。全鎮建成投產的小水電站共有13座,電站總裝機容量達8000kw。2006年全鎮總發電量近3000萬kwh,產值約1000萬元。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大力推進農田復墾,搞好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建設,增加糧食種植面積。2006年種糧直補總面積443.98公頃,補貼給農民的金額達46594.38元,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建立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認真做好農資服務,加強農資市場管理,為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6年,糧食總產量3000t,比增4.3%。

茶葉龍頭農業有新發展。鎮政府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建立了華南農業大學教學實習基地和華南農業大學茶業科學研究基 地。南萬茶葉發展公司緊緊依託華南農業大學的技術後盾,不斷提高茶葉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知名度,發展新品種,建立了10畝"福雲6號"優質新品種茶研究示範基地,從而改變了南萬長期單一單叢茶品種結構的歷史,促進茶產業優化升級。

自然資源

南萬鎮珍稀動植物和土特產豐富,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俗稱娃娃魚),綠色農產品—白葉單叢茶、龍鬚菜、美人芋絲、鹹菜、甜粄蕃、蜂蜜等,有珍貴藥材—白面風、鳳凰腸、金線風、沉香、何首烏等,還有皮滑、肉嫩、味美的家雞和雞蛋。

社會事業

旅遊引資開發步伐加快。引資3000萬元開發南萬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南天湖、神象山、梅角漂流及紅椎林生態公園等景點。2004年累計投入300多萬元建設神象山、梅角漂流景點。引資700多萬元開發廣隆、上坑、羅庚壩3座小水電站,裝機容量共900kw,其中廣隆和上坑電站已上馬建設。全鎮小水電站達13座,總裝機容量7000kw。2004年全鎮總發電量1500kwh。

投資1000多萬元的黃金坑至南告水庫大壩公路已基本建成;投資70萬元,長3km的萬全至黃福公路硬底化建設通車;投資21萬元的萬全村北門村道硬底化建設於年初通車;梅角、羅庚壩等移動通訊盲區也已經得到改善,建造了無線轉發站。旅遊開發闊步向前。

2006年共投入旅遊開發資金1000多萬元,景區建設形成規模。兩個黃金周期間,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近3萬人次,僅門票一項就收入50萬元,對當地餐飲業發展和土特產的銷售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1]

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的台階。多方籌集資金近400萬元,完成了長梅公路、長田村、萬全村及深渡 村村道共18公里的硬底化建設;籌資225萬元,完成了鎮中心小學、深渡小學、羅庚壩小學共2800㎡教學樓建設;投資60萬元完成了文化站綜合樓主體及配套設施建設。[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