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會議)原圖鏈接來自 南京工業大學 的圖片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Institute of Advanced Materials, IAM)成立於2012年8月,是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的建設主體。「海外人才緩衝基地」作為海外高端人才的緩衝帶和孵化器,是南京工業大學的改革試驗田。

人才培養

海外人才緩衝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教授為學科帶頭人[1],以活躍於國際學術最前沿的青年學者為學術骨幹,全部核心成員均具有海外研究經歷。團隊匯集了來自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美國西北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的120餘位傑出學者。目前,研究院設立有機光電材料、納米光電材料、生物電子材料以及先進能源材料四個研究所,以及柔性電子技術、碳基能源技術兩個研發中心,擁有國家江蘇先進生物與化學製造協同創新中心(柔性電子研究部)(「2011計劃」)、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國家級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電子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國家柔性電子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江蘇省柔性電子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柔性電子工程實驗室、柔性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江蘇-新加坡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聯合實驗室、江蘇省平板顯示與固體照明中心等多個省級以上及國際聯合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近年來,研究院已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0餘項,包括國家「973」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集成項目、國家重大科學儀器研製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研究院在《自然》(Nature)、《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系列具有高顯示度的原始創新成果,助推南工「自然指數」快速攀升,業已成為一個在海內外具有較大知名度的優質品牌,在柔性電子科研領域具有顯著特色及國際學術影響力。研究院以南京工業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SCI論文700餘篇,申請公開發明專利300餘件,授權70餘件。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等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勵10餘項,併入選教育部2016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等獎勵。

國際合作

研究院先後邀請百餘位專家學者來訪,與俄羅斯科學院莫斯科國立大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等共建了多個柔性電子領域聯合研究中心,與施普林格 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團合作出版開放獲取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柔性電子》),舉辦《自然·柔性電子》研討會等國際性學術會議,並開闢多個有特色、高水平的國際合作載體。

為進一步釋放創新活力,實現特色發展,先進材料研究院(IAM)攜手先進化學製造研究院(IAS),共同豐富南工海外人才緩衝基地的建設,為匯聚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推進與國際相接軌的制度文化創新實踐,建設前沿交叉學科創新平台與高端人才集散地作出更大貢獻。

視頻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 相關視頻

南京工業大學新生十佳宣傳視頻
南京工業大學國際版宣傳片

參考文獻

  1. 學科帶頭人職責,貝貝文章網,2018-06-28
  2.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