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京方山定林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方山定林寺,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方山,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南朝佛教禪宗聖地、金陵名剎、「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自古高僧輩出,佛源廣播,全國佛寺輪藏之祖傅大士出於此寺,梁朝時禪宗之祖達摩來中國參禪的第一道場設於定林寺,在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美譽。然滄海桑田,禪宗祖跡幾經興廢,後僅餘定林塔立於流沙之上,千年不倒。

歷史上,定林寺分為「上定林寺」、「下定林寺」兩處,位於方山的定林寺為下定林寺。南朝梁武帝蕭衍時,來自天竺的達摩祖師留在國都建康(南京)期間,曾到下定林寺舉行佛事活動,方山至今尚保留有「達摩崖」等歷史古蹟,為禪宗之祖達摩偃坐之地,故此,在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說。到了時期,下定林寺香火很旺,隨着廟舍不斷增建,規模越來越宏大。[1]

中文名稱: 定林寺

地理位置: 南京市江寧區方山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定林寺塔

保存完好

另載,定林寺曾於元至治年間(1321~1323年)和明天順年間居士朱福寶及其諸子重建(1457~1464年)兩次大修後,隨後即遭到破壞,至清同治年間寺廟已毀,至太平天國時,更被毀殆盡。

清光緒間,由世稱「道明師祖」的僧人向四方化緣重建,增其舊制,規模宏大。而不幸文革期間,寺遭劫毀,僅塔尚存,為南京歷史最久的樓閣式硬塔,塔高約14.50米,為七級八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底層較高,邊長1.46米,直徑3.45米。

寺廟規模

為了恢復千年佛教古剎聖跡,在國家和當地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下,定林寺得以再次重建,大雄寶殿已竣工,殿內佛像及山門、藏經樓、天王殿、功德堂、鐘樓、鼓樓、禪堂、齋堂、祖堂、客堂、僧寮等建築還將陸續興建。

布局結構

定林寺塔(又稱方山斜塔)始建於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塔高約14.50米,為七級八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底層和二層內部為方形,三層以上則為圓筒形。在第五層設木架以承剎杆。底層僅南面開門,中央有石雕須彌座,東、西、北三面有佛龕。其他各層均四面開門。塔身用磚砌成仿木結構的柱枋、斗拱。因年久失修,腰檐、塔頂及塔剎已毀,塔身向北傾斜7.59度,經過糾偏後保留斜度為5.3度,超過聞名於世的意大利比薩斜塔。

1982年,方山斜塔被公布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世界著名的斜塔中,意大利比薩斜塔傾斜度為4度,經過糾正的方山定林寺斜塔斜為5.3度,比斜度為4度的意大利比薩斜塔還要「斜」,至今仍為世界第一斜塔。《新華社》2003年11月5日稱:定林寺斜塔至今仍堪稱世界第一斜塔。

2003年,相關部門對定林寺塔進行了搶救「糾偏」加固,以鋼板捆綁,並用鋼索拉住塔身,使斜度從7.5度拉回至5.35度。

民間傳說

傳說先有南京江寧方山、後有南京。方山又名天印山,頂平似削,方正似印,是風水吉祥命運山,帝王之氣灼灼逼人。傳說秦始皇滅六國,公元210年最後一次南巡,浮江而上南京,為方山王氣震撼;為破金陵之王氣、鑿斷方山地脈,引淮河污水入城,歸途中卻一病不起、駕崩途中,遭「破天機」之譴,南京終究成六朝古都,流芳百世。

歷史沿革

根據史籍記載:佛陀後,涅槃有兩顆佛牙舍利留存世間,一顆傳入錫蘭(今斯里蘭卡),一顆傳入當時的烏萇國,後由烏萇國傳到于闐。五世紀中,南朝高僧「法獻」游于闐,把佛牙帶到中國的首都建康(今南京)上定林寺佛牙閣里,廣受四方佛徒朝拜,這顆佛牙如今供養在北京西山八大處靈光寺佛牙舍利塔里。

南朝劉宋景平二年(423年)「慧覺」於南京鐘山創建「下定林寺」。

南朝劉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外國高僧竺法秀(曇摩蜜多)在南京鐘山紫霞湖一帶建「上定林寺」。文藝評論家劉勰皈依佛門後,依止大學僧「僧佑」十餘年,所著不朽巨著《文心雕龍》即完成於上定林寺。被《金陵梵剎志》列為中剎。

佛事活動

據《金陵梵剎志》記載:全國佛寺「輪藏」之祖——傅(翕)大士即在方山定林寺建輪藏並廣為弘法,(史載傅翕與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寶志共尊為「梁朝三大士」)。同時,南朝梁武帝蕭衍時,來自天竺的達摩祖師留在建康期間,曾到方山定林寺舉行佛事活動,方山至今尚保留有「達摩崖」等歷史古蹟,為禪宗之祖達摩偃坐之地,故此,在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說。

南宋孝宗乾道時(1164~1173年),高僧善鑒將「上定林寺」匾額移至方山,重建定林禪寺,與南京鐘山上定林寺在子午線上南北正對,同時建定林寺塔,此塔已有800餘年歷史,專供佛像,不能上人。

據清同治《上江兩縣誌》稱:宋乾道間,善鑒和尚因鐘山定林寺廢,便募資建寺於此,沿襲寺名。塔建於乾道九年,高十三米。底層特高,南面開門,另三面各有佛龕,塔剎和腰檐已毀。此後,遠近信徒、施者接踵而至,佛殿﹑法堂﹑僧房次弟建成。

視頻

南京方山定林寺景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