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馬仙琕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史·馬仙琕傳出自於《南史》,《南史》由唐朝李延壽撰,中國歷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紀傳體,共八十卷,含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陳後主陳叔寶禎明三年(589年)。記載南朝宋、齊、梁、陳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1]
原文
馬仙琕琕,字靈馥,扶風郿人。仙琕少以果敢聞,父憂毀瘠過禮,負土成墳,手植松柏。仕齊位豫州刺史。梁武起兵,使其故人姚仲賓說之,乃斬於軍門以徇。帝又遣其族叔懷遠說之,又命斬之。懷遠號泣,軍中為請乃免。武帝至新林,仙卑猶於江西日抄運糟。建康城平,仙琕舉哀謂眾曰:「我受人任寄,義不容降,今眾寡不侔,勢必屠滅。公等雖無二心,其如親老何?我為忠臣,君為孝子,各盡其道,不亦可乎?」於是悉遣城內兵出降,余壯士數十,閉門獨守。俄而兵入圍之數十重仙琕令士皆持滿兵不敢近日晚乃投弓曰諸君但來見取我義不降乃檻送建康至石頭而脫之帝勞之曰:「卿勿以戮使斷運,苟自嫌絕也。」謝曰:「小人如失主犬,後主飼之,便復為用。」帝笑而美之。俄而母卒,帝知其貧,膊給甚厚。
仙脾號泣謂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獲上報,今復荷殊澤,當與爾以心力自效耳。」天監四年,師侵魏,仙琕每戰,恆冠三軍,與諸將論議,口未嘗言功。人問其故,仙琕曰:「大丈夫為時所知,當進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年生願也,何功可論?」胸山人殺琅邪太守劉晰,以城降魏,詔假仙琕節討之。魏徐州刺史盧昶以眾十餘萬赴焉,仙琕累戰破走之。進爵為候,遷豫州刺史,加都督。仙琕自為將及居州郡,能與士卒同勞逸。身衣不過布帛,所居無幃幕襲屏,行則飲食與廝養最下者同。其在邊境,常單身潛入敵境,伺知壁壘村落險要處所,攻戰多克捷,士卒亦甘心為用,帝雅愛仗之。卒於州,贈左衛將軍,諡曰剛。
譯文
馬仙琕,字靈馥,扶風郡郡縣人。馬仙琕青少年時期憑藉果敢聞名於世,父親去世,他因過於哀傷而極度瘦弱,守喪超過禮儀的規定,自己背土堆成墳墓,親手種植松柏。在齊朝做官位至豫州刺史。梁武帝起兵後,派遣馬仙琕的舊友姚仲賓勸說他歸降,(馬仙璋)就在軍門把他斬首示眾。梁武帝又派他的族叔馬懷遠勸說他,(馬仙琕)又下令把族叔斬首。馬懷遠大聲哭喊,軍中眾人為他請求才得以赦免。梁武帝率軍到達新林,馬仙琕還每天在江西攔截運糧船隻。建康城被平定,馬仙琕舉行哀禮對眾人說:「我受別人的信任託付,按道義不容得投降,現在寡不敵眾,勢必被屠殺滅絕。各位雖然沒有背叛之心,可是你們的老父老母怎麼辦呢?我願成為忠臣,也望各位成為孝子,每個人都儘自己的道義,不是也可以嗎?」
於是把城內的士兵全部遣送出城投降,留下幾十個壯士,閉門獨自守衛。很快敵兵就進來了,把他們包圍了幾十層。馬仙琕讓士兵都把弓拉滿,敵兵不敢接近。天晚的時候才把弓扔在地上說:「你們只管來抓我,我忠誠於大義決不投降。」於是便用囚車把他送往建康,到了石頭城就除去馬仙琕身上的刑具。梁武帝慰勞他說:「您不要因為殺死使者、攔截運糧船隻的事而有所顧忌,自己疏遠我。」馬仙琕道歉說:「小人像失去主人的犬,被後來的主人飼養,便又為其所用。」梁武帝笑着加以稱讚。不久他母親去世,梁武帝知道他很貧窮,於是賜給他豐厚的財物資助他辦理喪事。馬仙琕大哭着對弟弟馬仲艾說:「我承受大的恩惠,還沒有獲得報答的機會,現在又承受了特殊的恩惠,應當和你用忠心和全力獻出自己的力量啊。」
天監四年,出兵進攻北魏,馬仙琕每次作戰,總是全軍第一,和各位將領議論,口中不曾談起自己的功勞。別人問是什麼緣故,馬仙琕說:「大丈夫遇上好時世,應當進不求名,退不逃避罪責,這就是平生的志願,有什麼功可論呢?」朐山人殺死了琅邪太守劉晰,帶着縣城投降了魏國,梁武帝頒布詔令授予馬仙卑符節前往討伐。魏國的徐州刺史盧昶率領十幾萬大軍奔赴那裡,馬仙琕多次作戰把他打敗趕走。馬仙琕脾受封晉升爵位為侯,調為豫州刺史,加任都督。馬仙琕自從當了將軍和做了州郡長官,能和士卒同勞共逸。身上穿的不過是布帛衣服,所住的地方沒有帷幕屏風,率軍出征,他的飲食跟那些服賤役的最下等的人相同。他在邊境上,常常孤身潛入敵境,偵察掌握壁壘村落的險要處所,攻擊戰鬥多能取勝,士兵也甘心為他所用,梁武帝十分看重和依賴他。他在豫州去世,朝廷追贈他為左衛將軍,諡號為剛。[2]
作者簡介
李延壽,生卒年待考。唐代史學家,今河南安陽市人。貞觀年間,做過太子典膳丞、崇賢館學士,後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璽郎,兼修國史。他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即《經籍志》)、 《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還獨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新唐書》對兩書評價頗高,稱「其書頗有條理,刪落釀辭,過本書遠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