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壩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壩鎮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地處宣漢縣東部。東接天台鄉、茶河鄉,南鄰上峽鄉,西靠桃花鄉,北界峰城鎮。 轄區總面積143.42平方千米。

北魏屬漢興縣。2005年12月,昆池鎮併入。 2020年,撤銷天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南壩鎮管轄。 截至2020年6月,南壩鎮下轄8個社區和21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聖燈東路1號。 截至2018年末,南壩鎮戶籍人口100853人。

截至2018年末,南壩鎮有工業企業34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1]

建置沿革

原南壩鎮

北魏時,今南壩境為漢興縣治所。

西魏時,今南壩為西流縣治所。

清康熙時,建張廟場,乾隆時改名南壩場。

民國沿襲清置。

1949年,置南壩鄉。

1959年,撤銷南壩鄉,改建南壩人民公社。

1961年,由南壩公社析置南壩鎮。

1985年,設立南壩鎮,屬南壩區,昆池鄉、雙柏鄉屬昆池區。南壩區轄南壩鎮、下八鄉、黃石鄉、黃龍鄉、涼風鄉、上峽鄉、塔河鄉,昆池區轄昆池鄉、雙柏鄉、五寶鄉、平樓鄉、龍觀鄉、茶河鄉、天台鄉。

2002年,昆池撤鄉建鎮。

2001年,撤銷南壩區公所,改設南壩區工委,居民委員會更名為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4年,撤銷南壩區工委。

原昆池鎮

1950年析南壩鄉置昆池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49.4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沙灣、岩灣、磨灘、石河壩、龍門、觀河、觀池、道河、豐樂、五龍、農台、石牛、五道河、排牙、於黃、墩子1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004年,原雙柏鄉併入昆池鎮,鎮政府駐謝家壩。

雙柏鄉

1952年析南壩鄉置團結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雙柏公社,1984年為雙柏鄉。1996年,面積30.9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雙柏、柿樹、耳子、石灣、鐘花、龍灣、高田、老扁8個行政村。

2004年,原雙柏鄉併入昆池鎮,鎮政府駐謝家壩(原昆池鎮政府駐地)。

合併時期

2005年4月20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銷昆池鎮,將原昆池鎮所屬的行政區域併入南壩鎮,南壩鎮政府駐南壩聖墩東路。

2007年,南壩鎮轄26個村、176個村民小組和5個社區、34個居民小組。

2008年,撤銷南壩鎮岩灣村與書苑社區1、2組合併建書苑社區,將南壩鎮沙灣村1、2組與書苑社區3組合併建花灘社區。

2010年9月9日,撤銷南壩鎮新橋村,新建新橋社區,下設5個居民小組;將南壩鎮雙柏村改設為雙柏農村社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壩鎮位於四川省東北部,達州市東北部,宣漢縣東南部,東與五寶鎮、天台鄉相接,南鄰上峽鄉、西靠下八鎮,北接峰城鎮,距宣漢縣城32公里,幅員面積143.5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南壩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受海拔高度影響大,境內立體氣候明顯。海拔500米以下地區春早夏熱,雨水集中,旱澇交錯,多風、秋雨,冬暖霜雪少,屬四川盆地嚴熱帶氣候。海拔800米以上地區春遲秋早,夏短冬長,具有分緣山地溫帶氣候特徵。鏡內四季分明,傳統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初日。季風環流對鏡內氣候產生影響。冬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常受西北冷空氣影響,氣候乾冷,夏季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受東南及西南暖濕空氣影響,濕熱多雨。[3]

地形地貌

南壩鎮境內平壩、丘陵、低山交錯,兩河沿岸平壩、階地相連,惟東西兩部地勢較高。

水文特徵

南壩鎮境內河流屬嘉陵江水系,前河縱貫南壩鎮全境。

前河,又稱前江,唐名東關水,宋曰大江、溉江。有二源,北源(正源)出城口縣燕麥鄉光頭山,水從二穴湧出,西北流,至蓼子口折向西南名前河;南源較短,出自重慶市城口縣咸宜鄉明月村,西北流,名漢昌河。前河、漢昌河匯於巴壁店,西北流,成為宣漢、成口兩縣界河。至土堡寨入縣境,西南流,經雞唱、龍泉、渡口、樊噲、土黃鎮、華景入境內,經五寶、天台、南壩、昆池、下八、黃石、三河、東南14鄉鎮,於縣城東與後河交匯入州河(州河以流往達州得名)。

人口民族

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原南壩鎮常住總人口36695人,原昆池鄉常住總人口30624人,原雙柏鄉常住總人口7649人。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南壩鎮常住總人口91491人。

截至2016年,南壩鎮總人口16.2萬人。[18] 人口以漢族為主。[3]

經濟

綜述

201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億元,招商引資完成2.5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1324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45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8億元,完成本級稅收3140萬元,財政投入市政建設等重大民生領域超5000萬元。

2014年,南壩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675億元,同2013年比增長1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08億元,同2013年比增長56%;招商引資完成2.57億元,同2013年比增長19.8%;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17063元,同2013年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7139元,同2013年比增長2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8億元,同2013年比增長12.7%;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933.85萬元,占年初預算223.76%。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居全縣前列。

2015年,南壩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3億元,增長11.9%,[18] 其中第一產業收入5.2億元,工業總產值實現5.3億元,第三產業收入突破4.8億元,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3.4、3.5、3.1。全社會消品零售總額9.8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85元。

第一產業

2013年,南壩鎮糧食總產量保持在3200萬公斤以上。緊抓"油、蔬、果、菌、牛"五大產業,種植油菜1.7萬畝以上,排牙萵筍等蔬菜1000畝以上,食用菌65萬袋以上,做大做強"聖墩青脆李"品牌,栽植青脆李5000畝,已投產3000畝。養殖肉牛1.9萬頭,其中新發展蜀宣花牛5500頭以上,新發展肉牛規模養殖小區2個,養殖專業合作社2個。

2015年,南壩鎮第一產業收入達5.2億元。2015年,發展集中連片設施農業500餘畝,農民專業合作社2個,培育家庭農場2家。以龍文、沙灣、墩子等村為主線,建成玉米示範片2000餘畝,種植優質水稻0.5萬畝,實現糧食總產3192.6萬斤。發展時令蔬菜基地1000畝,食用菌60萬袋。新建肉牛養殖場1個,出欄肉牛5500頭、生豬5萬頭,實現畜牧產值9000餘萬元。

截至2016年,蜀宣花牛、生豬、家禽養殖大戶達300戶以上,以聖墩青脆李、東陽柑橘為代表的產業示範帶初步形成,萵筍、蓮藕等時令蔬菜種植達1000畝以上,轄區鮮活農產品供應占市場需求的60%以上,已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37個、家庭農場3家、觀光休閒農家樂7家,建成連片設施農業1000畝,糧食總產保持在3000萬斤以上。

第二產業

2013年,全鎮工業總產值5.78億元。以牛肉製品等2家企業為核心。以"米業"、"酒業"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米業公司、2家食品有限公司等牛肉製品企業即將入南壩工業園區,城鎮內的各釀酒業也將相繼退城入園。

2015年,南壩鎮工業總產值達5.3億元。2015年,佳肴5000噸牛肉製品廠、福順碎石廠建成投產,巴山情牛肉廠、漢璽牛肉廠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桃花米業加快建設。2015年全年新增規上企業8家,完成招商引資2.97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6.18億元。

截至2016年,南壩鎮境內有天然氣淨化廠,並依託該廠開發天然氣下游產業,推進了南壩工業產業園區建設,已成功招駐8家企業入駐園區,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以南壩牛肉製品、優質大米為主。

第三產業

2013年,南壩鎮有"帝師故里"、"紅軍之鄉"、"毓秀南壩"三張旅遊品牌,重新修繕帝師墓,新建帝師文化廣場,修復聖墩戰役遺址,打造聖墩山景區等,發展紅色文化旅遊、鄉村休閒旅遊,帶動周邊鄉鎮旅遊資源同步開發。實現旅遊產值8000萬元。

2015年,南壩鎮第三產業年收入突破4.8億元,全社會消品零售總額9.85億元。2015年新建商貿物流網點5個、商貿物流中心4家,尚品德龍生活超市、家家福超市運營投產。借力電商平台宣漢特產館,成功將南壩牛肉乾、桃花米、聖燈青脆李等特色農產品推出宣漢,走向全國。龍灣商城、郵南大廈、濱江新城等樓盤開盤建設,四川南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實現新增主營業收入1億元。城市景觀平台建成投用,唐瑜墓地保護工作全面啟動,全年實現旅遊收入9150萬元。[4]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南壩鎮城鎮規劃面積21.14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建城區面積6.8平方公里,城鎮人口9.7萬人。

2015年,南壩鎮硬化村道公路20公里,拓寬石灣村村道公路11.7公里,新增養護公路14.5公里;南(壩)塔(河)路路面場鎮段拓寬工程、南(壩)上(峽)路路面場鎮段硬化工程全面竣工。大力開展交通環境大整治,安裝交通監控設備20餘套。投資77.5萬元整治山坪塘16口、維修渠道4公里、新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6處,成功解決1200餘人飲水安全問題。濱江便民橋建成投用,全面完成昆池大道、政府街油化、彩化、綠化、亮化工程,整治、維修場鎮破損路面3.6公里,維修下水道3000餘米。昆池農場段濱河路加快建設。

2016年10月,南壩鎮按照宣漢縣副中心要求,打造了具有商貿休閒特色的商業街、園丁廣場、濱河路風貌;按照居住區開敞融合、街坊式布局要求,完成了一些城市綜合體建設;以"新城"概念,完成了昆甄大道"四化"工程、唐家灣新區主幹公路、工業園區入園道路等建設工程,啟動了唐家灣新區城市綜合體建設、棚戶區改造工程;啟動了清水溪大橋、龍駒壩大橋、昆池繞城大道等重點工程建設;按照彰顯地域文化特色要求,規劃建設了沙灣、曾家灣、張家灣新農村綜合體和黃家灣新農村聚居點。

2016年10月,全鎮推行"戶集、村收、鎮運"模式,採取"市場運作+政府補貼"的垃圾處理模式,7個社區配有大型垃圾收集箱55個,24個村建有垃圾收集池100餘個。配套環衛督查車2輛、城管執法車8輛、垃圾清運車14輛、道路清掃吸塵車1輛、灑水車4輛,聘請環衛工人近300人,落實分級分段屬地管理。場鎮栽植銀杏、桂花、紫薇等綠化樹5000餘株、苗木4.8萬餘盆,綠化面積達6萬餘平方米,沙灣新村、園丁廣場、濱河路、帝師公園成為場鎮居民休閒勝地。沙灣新村被評選為省級"美麗新村"。

教育

2013年,南壩鎮有公辦中小學8所,在校學生2.9萬人。

2015年,南壩鎮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達100%,17500名學生享受免費"營養餐",全鎮所有大專以上畢業生全部登記造冊,昆池幼兒園啟動建設。計生惠民服務紮實開展,人口自然增長率5.38‰,發放獨子獎勵資金65.86萬元。

宣漢縣南壩中學始建於1938年,原名"私立精英中學",1950年,更名為南壩中學,是達州市示範性高中,學校占地40畝。

昆池職業中學創立於1976年6月,始名宣漢縣昆池中學, 1983年7月經原達縣地區行署批准改制更名為宣漢縣昆池職業中學。2006年7月,原陶成初級中學併入該校,該校分為校本部和陶成校區,占地面積68.8畝,建築面積24300平方米。

聖燈中學創辦於1980年,位於前河中游的宣漢縣南壩鎮聖燈山麓,占地面積22000平方米。

醫療衛生

2013年,南壩鎮有醫院3家;[12] 截至2015年,南壩鎮有2家醫院,分別是宣漢縣第二人民醫院、宣漢縣南壩中心衛生院(昆池骨科醫院)。

宣漢縣第二人民醫院是宣漢縣前河上游26個鄉鎮的醫療預防保健中心,醫療服務輻射半徑2.5萬平方公里,服務人口達60餘萬人,並擔負轄區突發事件的應急工作。醫院配有全身螺旋CT、進口彩超等30餘台(件)。全院有綜合性門診部2個,8個臨床一級科室,住院部設有內科、創傷科、普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6個病區,設有ICU病房1個。醫技科室有放射科、檢驗科、功能檢查科、藥劑科、中心供應室。現開放病床158張,各病區設置了高檔病房,內設電視、空調、衛生間。中心供氧、中心負壓吸引、呼叫對講系統及各科床單元設施配置齊全。

宣漢縣南壩中心衛生院由原宣漢縣昆池中心衛生院於2011年更名,增掛宣漢縣昆池骨科醫院牌子,轄8個鄉(鎮)衛生院,承擔原南壩區、昆池區8個鄉鎮衛生院近30萬人口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宣漢縣唯一的公立骨科醫院。[7] 該院占地面積2125m2,房屋建築面積4145m2,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國家一級甲等醫院和國際愛嬰醫院,各類保險病人定點醫院。截至2012年,有在職職工75人,臨聘人員56人。全院編制床位60張,實際開放床位125張。設有住院部、綜合性門診部、護理部、功能科、內婦科、手術室、行後部、防保所,各種萬元以上設備23台(件),醫療設備總價值500多萬元。[8]

社會保障

2015年,南壩鎮人口自然增長率5.38‰,發放獨子獎勵資金65.86萬元。建成31個村(社區)陣地和便民服務站,惠民幫扶覆蓋率達100%。新建社會養老公寓1個、日間照料中心4家。五大社會保險參保人數10.2萬人,新農合參合率達100%,新農保參保率完成下達任務達130%,城鎮醫保參保率完成下達任務110%。規範城鄉低保動態管理,8743人享受低保補助;1632人次享受大病醫療救助。40名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接受"雨露計劃"資助。重點優撫退伍軍人938人。[5]

歷史文化

方言文化

南壩話屬川東方言語系。南壩、昆池一帶方言點,其語音對〔f〕、〔h〕兩類聲母字讀音顛倒混淆。如"花"念〔fa-〕,"風"說〔hong〕等。(省略拼音及專業介紹、方言字也用近音字代替,直接上詞彙)。

名優特產

南壩鎮的牛肉製品統稱宣漢牛肉,宣漢縣黃牛被列入世界優良牛種名錄,肉質特佳,有五香牛肉乾、麻辣牛肉乾、香油牛肉片、牛肉鬆等23個產品。宣漢牛肉色彩紅黑透亮,五香川味,食後回味綿長。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

名勝古蹟

唐瑜墓

唐瑜墓,1938年國民黨陸軍上將唐式遵帶領川軍一個團駐紮南壩訓練一年後出川參加抗日戰爭。在觀音岩題寫"自強不息"大型石刻,至今保存完好。唐瑜墓1984年被宣漢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底,達州市人民政府將唐瑜墓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聖燈寺戰場遺址

聖燈寺戰場遺址,1933年10月29日,奉徐向前總指揮的命令,許世友率紅九軍二十五師和十一師在南壩聖燈山上與敵進行過一晝夜激戰,紅軍以兩個師和游擊軍近兩萬餘人的兵力先後殲敵八個團,繳獲武器裝備數千件及其大量輜重,於10月30日上午取得全面勝利。

城鎮榮譽

2013年,被列為全省首批"百鎮建設試點鎮"。

2014年,成功申報為全國重點小城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