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窮官兒的年夜飯:朱熹喝蔥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宋窮官兒的年夜飯:朱熹喝蔥湯,歷史名將故事。[1]
故事內容
中央黨校一位姓林的女教授說:「沒想到我們的幹部這麼經不起追查,一查就總有問題,就倒下來了。」(新浪微博 @侯寧)那麼,如何理解她的這個「沒想到」呢?用總書記那句反腐語錄--「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財」就可以解釋:當了官,總想着怎麼撈取「十萬雪花銀」,當然經不起追查。
馬上要過年了,跟趙炎一起去南宋,瞧瞧那幫子窮官兒是如何過年的,他們的年夜飯是個啥樣子,他們這些人為何能夠做到「當官不發財」?他們在固守些什麼?
蔥湯麥飯兩相宜崇德
慶元三年(1197年),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時任煥章閣侍制、侍講的朱熹,也被免職回家。這一年春節,老夫子寫詩記錄他的年夜飯:「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飢;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飲時」。
需要說明的是,宋代官員的「免職」(這詞兒如今很熱,所以加上引號),從北宋「慶曆新政」開始,就變了味兒:名義上不再做官,其實還是官,因為薪水照發,不過減半而已。尤其像朱熹這樣的曾做過多年地方行政長官,又做過皇帝老師的人,怎麼可能真正的離開體制內?怎麼可能又窮到如此地步?
但朱熹是真的很窮,因為他為官清正,不貪不腐,純粹靠薪水養家糊口。那麼一大家子人,微薄的薪水自然捉襟見肘,有口飯吃、有口湯喝,老夫子已然很滿足,因為前村還有百姓連湯都沒得喝呢。心裡裝着百姓的官兒,其年夜飯大致如此,「不患食之不美,而患德之不崇」,可敬!
青絲菜甲銀泥餅節約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范成大離任四川制置使,五月底從成都萬里橋出發,十月,回到蘇州老家,打算過年後再去杭州接受新的任命。除夕日,恰好漫天大雪,他填寫《朝中措》(一說是立春所寫,算小年吧):「東風半夜度關山。和雪到闌干。怪見梅梢未暖,情知柳服猶寒。青絲菜甲,銀泥餅餌,隨分杯盤。已把宜春縷勝,更將長命題幡。」
范成大擔任的四川制置使,是個多大的官呢?查一下南宋官制可知,絕對的二品大員,軍政一把抓的省部級幹部。
這麼大的官兒,年夜飯也僅僅是比較精緻的一盤青絲菜,外加銀泥餅(米麵做的)作為主食罷了。范成大很窮嗎?說不窮也窮。比起級別小的基層官兒,他薪水不低;比起那些貪腐成性的大小官兒,范成大算很窮的了。
為官而不忘其本,是范成大之年夜飯的特點。他原本出身貧寒,非常了解百姓生活的困苦。其田園詩「支字之陳陳,一唱之嗚嗚」,莫不關乎民生;其為官理想也可用「權為民所用」來概括。
這樣的好官,又怎會享用山珍海味、滿漢全席之類的年夜飯呢?
一日二餐唯是藕清白
南宋洪邁《夷堅志》里寫過一個地方官兒過年,情狀慘澹之極,似有文學加工,但真實度還是頗高。
說是某縣縣令即將任滿卸任,寫了首詩:「二年憔悴在三鴉,無米無糧怎養家。一日二餐唯是藕,看看口裡吐蓮花」。
南宋縣一級官員卸任,沿用古制,春節前如果沒有接到另行任用的通知,春節後只能打鋪蓋捲兒走人。為何要等到春節後呢?因為事關「職田」(官田)收入與庫藏交割問題,新任的官兒得年後才能到任。大家還記得陶淵明卸任時的情節不?掛印走人,但賬目必須交割清楚。
從這則故事來看,此人是個「拎着烏紗帽做事」的好官兒,起碼沒有貪污官田收入,更沒有在官位上利用權力為自己牟利,以至於一旦離任便陷入「無米無糧怎養家」的窘境。
年夜飯以藕充飢,窮官兒發愁之餘,忽然驕傲起來,吃藕怎麼啦,我的嘴巴乾淨而高尚,「口裡吐蓮花」,潔身自好,品德高尚!
只把魚蝦充二膳正身
這個故事也出自《夷堅志》,之所以寫下來,是因為可以體現當時地方州縣小官兒的薪水到底是個啥標準。
說是高宗紹興末,平江府(今蘇州,范成大老家)某官員回家過年,老婆讓他上街買點羊肉好安排年夜飯,他轉了一圈卻空手回來了。老婆問他:「買的肉呢」?他順口以打油詩回答:「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買嘗?只把魚蝦充二膳,肚皮今作小池溏」。趙炎查了一些資料,發現他的話倒也真實可信。
當時蘇州的豬肉,大約每斤120文,牛肉基本也是這個價。朝廷雖禁止屠宰耕牛,有「凡倒死(自然死亡)牛肉,每斤價直(值)不得過二十文」的規定,但民間偷殺現象並未禁止住,而牛肉的售價也並未下降。羊肉呢?范成大曾感嘆「羊價絕高」,說明蘇州羊肉價格肯定遠遠超過豬牛肉,900文一斤,應該不是洪邁的誇張。
我們不禁要問,這官兒既然買不起羊肉,為何不買一些豬肉或牛肉呢?問題還是出在「俸薄」上,薪水太少,只夠買魚蝦的。蘇州緊挨着長江和運河,城內也到處是河渠,南宋時魚蝦普遍很便宜,幾十文可買一大簍子。我在「南宋吃貨跟魚兒較勁」的文章里有過介紹,大家去翻來對照着看。
如今的年夜飯,有魚有蝦,算不錯了,但在南宋,窮人過年才吃魚蝦。這位蘇州的父母官着實不是一般的窮,其年夜飯折射出的廉潔自律也很不一般:唯其窮,可見不貪;唯其窮,可見廉正;唯其窮,可見過年沒收禮;唯其窮,可見作風正、民心在。「肚皮今作小池溏」,跟老婆調侃的意味十足,留給後人的卻是官場正能量:「大道」不偏離。
何謂大道?用宋朝張之才的詩句來概括:「一官來此四經春,不愧蒼天不愧民。神道有靈應信我,去時猶似到時貧。」
為官一任,造福地方,上不負黨和國家的重託,下無愧黎民百姓的期許;卸任時,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固守了這樣的為官正道,還怕有司追查嗎?(文/趙炎)
參考資料
- ↑ 南宋窮官兒的年夜飯:朱熹喝蔥湯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