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極半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極半島 (Antarctic Peninsula) 亦稱帕默半島格雷厄姆地奧伊金斯領地。 位於西南極洲,是南極大陸最大、向北伸入海洋最遠(南緯63°)的大半島,東西瀕臨威德爾海別林斯高晉海,近海有寬廣的大陸架,東側有菲爾希納陸緣冰。北隔970千米的德雷克海峽南美洲相望,南接崎嶇的山地和冰雪高原。南極半島是南極大陸最溫暖、降水最多的地方,年雨量可達500-600毫米,局部地方有時能達到900毫米,有「海洋性南極」之稱。[1]

簡介

南極半島屬於新生代褶皺帶,基岩起伏不平,海拔5140米的文森山是南極洲的最高峰。海岸曲折,近海島嶼很多。通過海底山脈可將南極半島—南奧克尼群島—南桑德韋奇群島—南喬治亞島—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連成—蟠龍式的連續相接的山系。半島及附近島嶼蘊藏着豐富的錳、銅、鎳、金、銀、鉻等礦產。南極半島是南極大陸最溫暖、降水最多的地方,年雨量可達500-600毫米,局部地方有時能達到900毫米,有「海洋性南極」之稱。西海岸有較多的「綠洲」,生長着少量高等植物及苔蘚、地衣和藻類,動物和鳥類也較多,故南極半島有「南極綠島」之稱。

面積

南極大陸面積1,366萬1,000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面積的10%。約為澳洲的1.8倍,美國的1.5倍和台灣的380倍,為世界第五大陸塊。南極大陸像大黃貂魚而大致呈圓形狀,其直徑約為4500千米。它亦是最為偏遠的大陸,離最近的南美洲約有1000千米,而與新西蘭,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島及南非洲分別約有2500、2720及3800千米之距離。南極大陸之平均海拔為2300米,是最高的大陸,與北美洲的720米及澳洲的340米高出很多,南極縱貫山脈有多座超過4000米高的山峰。

地質資源

南極半島原為南美洲的延伸,與南美洲之安第斯山脈(Andes)有極近似的地質狀況,含有火山湖侵蝕的遺蹟而多沉積岩。它的西海岸地區氣候較不嚴酷,故有較多土壤,且其年代較年輕.又因有較多野生動物之活動,所以它含有豐富的腐植質。

永凍土

因為只有總面積約0.4%左右的南極大陸地表是暴露在外,而未被冰帽覆蓋,所以直接的地質研究較為困難.只有透過近代的遙控探測技術,用無線回應感測,可以揭開深厚的冰帽之下的南極大陸地質的真相.由於南極大陸的冷與干,使得其岩石的風化過程極為緩慢,在那裡的土壤極為有限,且其年代極為久遠。除非在濱海地區的動物棲息處含有鳥糞土,否則通常都含有較高的鹽份,由於缺乏有機物,因此大都極為貧瘠,在地質學上是屬於「原始的」土壤.海岸地帶較「溫暖」,地下1米處可能達4℃且較濕又多動物活動,所以有較多含有腐植質的土壤.在南極大陸上,有些土壤是在地表之下永遠結凍的,名為永凍土(Permafrost)礦藏。

礦產資源

由於南極大陸的礦脈被深埋在冰帽之下,只有少數的蘊藏被發現,初步估計有500億桶石油,還有煤,銅,鐵,鈾,鈽及儲藏其他貴金屬.在南極半島北端之詹姆士羅斯島(James Ross),有石油氣蘊藏,東南極大陸的查爾斯王子山脈(Princess Charles),有初級之鐵礦,而南極縱貫山脈可能有世界最大量的初級煤礦蘊藏,在杜福克山群(Dufek Massif),發現鈽及鎘.東南極大陸。

地理位置

南極半島也叫「帕默爾半島」或「格雷厄姆地」。位於西南極洲,是南極大陸最大、向北伸入海洋最遠(南緯63°)的大半島,東西瀕臨威德爾海和別林斯高晉海,近海有寬廣的大陸架,東側有菲爾希納陸緣冰,有深400-600米的大陸架,寬度在550米以上。西側為別林斯高晉海,大陸架也寬廣。有的常年冰封。北為與南美洲相距970千米的德雷克海峽。南接埃爾斯沃斯高地,是崎嶇的山地與高原。北隔970千米的德雷克海峽與南美洲相望,南接崎嶇的山地和冰雪高原。南極半島屬於新生代褶皺帶,基岩起伏不平,海拔5140米的文森山是南極洲的最高峰。海岸曲折呈峽灣形,近海島嶼很多。為多山半島,東岸更為陡峭高峻,山地冰川發育且發現有種子植物,植被最綠,動物和鳥類也較多,故南極半島有「南極綠島」之稱。半島中央部分礦產有錳、銅等,沿海島嶼有鎳、鈷、鉻等礦。

多岩陸地

南極縱貫山脈將南極大陸分隔成兩部份:東南極大陸(East Antarctica)或稱大南極大陸(Greater Antarctica),和西南極大陸(West Antarctica)或稱小南極大陸(Lesser Antarctica)。東南極大陸之岩石屬古地質代之結晶岩,其較堅硬而無化石,年齡至少有30億年,而已知在恩得比領地一帶有南極大陸最古老的岩石-39.3億年,他們與澳洲西部已知地球最古老之43億年的岩石接近。東南極大陸之岩層的平均高度接近海平面。

南極大陸原為一稱作剛瓦納大陸塊的一部份,它是個多岩石的陸地,其最古老的岩層,可達約30億年以上.有數個知名的無冰地區極富科學研究價值。

1912年,德國的氣象學家華格那(Alfred L.Wegener)提出「大陸板塊漂流理論」。他認為原本在地球南面,有一稱作「剛瓦納(Gondwana)」之超級大陸塊(Supercontinent),它包括今日之南極大陸,澳洲,新西蘭,非洲,南美洲及印度.當今的地質學家認為,大約在1億800萬年以前,剛瓦納大陸塊開始慢慢分裂漂離,而形成今日以上之各大陸,亞南極陸塊及島嶼等,南極大陸約在4500萬年前漂流到南極點附近成型,且環繞四周強烈的南冰洋洋流,將其與較暖的北方海洋分隔,而開始極劇冰凍成所謂的「冰川凍土」之地.新西蘭和澳洲約在9600萬年前,最後才從剛瓦納分裂出來,今天各陸地,仍然以每年1-6厘米的速度再繼續漂離。

科學家們曾分別於陸地發現同樣之岩石,礦物,動植物化石,甚至海底陸地的地磁型態.於南極大陸之恩德比領地(Enderby Land)之海岸一帶,與印度半島東岸及斯里蘭卡一帶有極為相同之結晶岩.新西蘭,澳洲之塔斯馬尼亞及南美洲的阿根廷發現同樣的櫸樹林.而在今日南極大陸上之南極縱貫山脈,可發現與澳洲,新西蘭,印度,南美及南非有相同的動植物化石。另外,在以上不同陸地上,當冰河退卻後,可發現來自3億5000萬年前之冰河時期所遺留下來之相同的沉澱物。

南極條約

這個別名為《南極俱樂部(Antarctic Club)》的條約,如今有大約占世界總人數90%之42個國家成為其簽約國.其中由前述之12個「原簽約國」及在南極地區設有研究基地並進行積極的科學研究活動的簽約國組成「南極條約顧問國(ATCP)」,他們在「南極條約顧問會議」中均擁有投票權.現今共有27個南極條約顧問國,其15個非原簽約國如下:(括號內分別是其簽約與晉入顧問國之年月)波蘭(6/1961,7/1977),荷蘭(3/1967,11/1990),巴西(1975.5,1983.9),德國(原西德)(1979.2,1981.3),烏拉圭(1/1980,10/1985),意大利(3/1981,10/1987),秘魯(4/1981,10/1989),西班牙(3/1982,9/1988),中國(6/1983,10/1985),印度(8/1983,9/1983),瑞典(4/1984,9/1988),芬蘭(5/1984,10/1989),韓國(11/1986,10/1989),厄瓜多爾(9/1987,11/1990),羅馬尼亞(9/1971,5/1998),其中荷蘭是唯一且第一個為從事積極的科學研究,但無設立研究基地的國家.另有15個「非顧問國(NCP)」,他們在前述會議中,只是觀察員而無投票權:(括號內為其簽約年月)捷克(6/1962),斯洛伐克(6/1962),丹麥(5/1965),保加利亞(9/1978),巴布亞新幾內亞(3/1981),匈牙利(1/1984),古巴(8/1984),希臘(1/1987),朝鮮(1/1987),奧地利(8/1987),加拿大(5/1988),哥倫比亞(1/1989),瑞士(11/1990),危地馬拉(7/1991),烏克蘭(10/1992),自1996年起設有研究站,並積極地作科學研究,惟未申請加入為顧問國.得到59分。

生物

主要動物有:企鵝、海豹、海狗、磷蝦、鯨、鳥類和一些昆蟲 。南極陸地動物雖有150餘種,但其中多為海鳥和海獸身上的寄生蟲,並非真正的陸地動物。真正的南極陸地動物有昆蟲和蜘蛛類,它們是在南極大陸土生土長的土著居民,如蜱、蟎、尖尾蟲和蠓。

蟎也叫無翅南極蠅,是南極大陸最大的陸地動物,體長僅2.5-3毫米。它分布於南極半島兩側南緯64°-65°30′之間的狹窄地帶,靠食苔蘚和地衣及其他碎屑生活。

尖尾蟲(也叫彈尾蟲)和蟎在南極大陸分布最廣,從海岸到海拔2000米的高原,甚至遠到內陸南緯84°的地區都有分布。尖尾蟲多見於生長地衣的岩石表面上,常和地衣生活在一起,有時在岩石下或小碎石縫中也有發現,但不常見。蟎多見於岩石下,少見於岩石表面,主要與苔蘚生活在一起。蟎能忍受較低溫的環境。隱爪蟎科的鐮螫蟎是與藻類生活在一起的南極蟎類,以藻類為食,能在凍沙中生活。

此外,南極洲的淡水塘、溪流和湖泊中生長着種類稀少的扁蟲、圓生和其他甲殼類動物如水蚤等。在長滿苔蘚的淺灘沼地和淡水塘中有緩步類動物,其體長僅有0.1-0.8毫米,呈紅棕色,身披角質層,有觸鬚,腿短,卵生,以苔蘚和藍綠藻為食。

中國生物學家在中國南極長城站附近的岩石縫裡或岩石底下,發現了一種蜘蛛類動物,其體長有數毫米,呈粉紅色,身體柔軟、透明,一碰就碎,它通常生長在長有地衣的岩石上,可能以地衣為生。

爭議

英國、阿根廷、智利三國有爭議地區。英國聲稱其為英屬南極洲領地(British Antarctic Territory)的一部分,屬福克蘭群島。半島構成南極洲向北朝南美洲南端延伸的部分。南北長達1300千米。多山,為冰所覆蓋。最高點傑克森山(Mt. Jackson)海拔3050米。北隔布朗斯費爾德(Bransfield)海峽與南設得蘭(South Shetland)群島相望。1820年1月30日,海豹獵人史密斯(William Smith)和英國海軍的布朗斯費爾德(Edward Bransfield)航行穿過今布朗斯費爾德海峽時,看到該半島。這是人類看到南極洲的最早有記載者之一。[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