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為什麼有那麼多文學家和詩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梁 |
南梁為什麼有那麼多文學家和詩人南梁(502年-557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三個朝代,由雍州刺史蕭衍(子姓蕭國後代)取代南齊稱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國號為梁。因皇室姓蕭,又稱蕭梁。[1]
南梁後期國政敗壞,導致侯景之亂,戰火使南朝的社會經濟遭到巨大破壞。隨後南梁皇室為爭帝位又紛紛招引北齊和西魏為援,使這兩朝趁虛攻奪了南梁大片土地,使南朝實力大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強的局勢。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定國號為陳,以陳代梁,建立陳朝。至此享國五十五年。3年後北周攻滅了位於長江上游郢州的南梁殘餘。另外北周還扶植蕭衍的孫子蕭詧在江陵建立西梁,傳三帝,隋滅陳之前將其取消。
公元502年,以"廢昏立明"的名義起兵攻入京城建康的雍州刺史蕭衍迫使他擁立的傀儡皇帝齊和帝蕭寶融禪位於己,正式在建康稱帝,改國號為梁,史稱南梁。
自從西晉永嘉大亂以來,漢族政權偏安江南,在與北方遊牧民族政權的軍事鬥爭中一直處在被動的態勢。但在經濟文化上卻強於北方政權,而南朝從東吳開始在江南建立政權以來,南朝經濟文化最盛的時期就是梁朝。這與蕭衍本人的文化素質是分不開的,蕭衍的文化水準在南朝皇帝中可以說是最高的。他當皇帝以來,在國內是實行一種溫和的政策,以發展經濟為重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重視文化的發展。
當時與南梁對峙的北魏自從孝文帝元宏死後,漢化的鮮卑貴族日益腐化墮落,各種社會矛盾激烈,國力急轉直下。在蕭衍建立梁朝十幾年後,北魏內部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內亂,直至北魏分裂。這期間一直沒有實力和精力對蕭梁實行進攻態勢,使南梁可以趁着軍事壓力的減弱大力發展國內的經濟和文化。蕭衍對文化的重視也使得舉國上下充滿了文化氣息,文化氛圍十分濃厚。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貴族,都以儒雅為榮,都在努力提高着自己的文化素質。所以,蕭梁一朝在統治時間不算太長的五十五年裡卻湧現了一大批有重大成就的文學家和詩人。
比如《昭明文選》的作者蕭統、《宋書》的作者沈約、《南齊書》的作者蕭子顯、《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詩品》的作者鍾嶸,以及文學名士如江淹、謝出、到溉、到洽、丘遲、吳均、瘐信、劉昭、劉峻、陶弘景,當然還有後來成為皇帝的蕭衍的兩個兒子--簡文帝蕭綱和元帝蕭繹。除以上所提到的之外還有許多在歷史上不太知名的文學名人。蕭梁一朝的文學之盛,堪與盛唐、北宋相比肩。
當南梁的統治已經穩固,國力開始成上升勢頭之後,蕭衍漸漸變得好大喜功、喜諛恨諫,以賢臣賀琛為例,僅上書朝廷內外現狀,便被貶黜。他又開始大為佞佛。他在統治區域內極力營造佛教氣氛,鼓動周圍的王公貴族也信佛。他還四次捨身同泰寺,每次又都讓群臣聚財千萬贖他,為此虛耗了大量國家財力。又使朝政鬆弛,佞幸得勢。政治上的腐敗也必然導致軍事上的無能,加上當時北方政權雖然已經分裂,可從東西魏分裂出來的北齊和北周經過各方面改革和整頓實力得到相當發展。再有梁武諸子孫分據大鎮,昭明太子蕭統死後,他們皆有爭位之心,武帝又"復予之爭奪之資",諸王勢大,成為南梁的一個嚴重隱患。
王僧辯收復台城時,亦大肆搶掠,時"僉以王師之酷,甚至侯景。"太清六年(552)十一月,經王僧辯、陳霸先等人的勸進,蕭繹稱帝於江陵,改元承聖,是為梁元帝。陳霸先奉命鎮守在京口(今江蘇鎮江),王僧辯鎮守在建康。梁元帝崇尚玄虛,暴戾兇狠,心胸狹隘,又剛愎自用。不急仇寇之誅,先行昆弟之戮。為爭帝位,先後害死兄蕭綸、弟蕭紀、侄蕭譽等人,爭得了一個殘破的江山。既是學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