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江南水鄉古鎮是江南地區漢族水鄉風貌最具代表性特徵的地區,都以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清麗婉約的水鄉古鎮風貌、古樸的吳儂軟語民俗風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馳名中外。對今人和後人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社會財富和巨大的無形資產,是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文化資源、品牌優勢,也是促進長三角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源泉。[1]
烏鎮
十大水鄉古鎮第四名:烏鎮-最具文化氣息的水鄉古鎮(浙江嘉興)
提起茅盾,幾乎盡人皆知,提起烏鎮,名頭也不小。因為這裡除了具備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築之外,更多地飄逸着一股濃郁的歷史和文化氣息。漫步在這個有千年歷史古鎮的街頭巷尾,不經意間就可以知道許多充滿了文化味道的故事。據說,在這個小鎮,歷史上曾經出過64個進士,161個舉人,以及如茅盾、沈澤民等名人。坐在烏鎮小河邊的廊棚下,體驗這個小鎮所具有的文化氛圍,你會深刻的感受到,歷史文化並沒有成為他的標本。
十大水鄉古鎮第二名:西塘-夢裡的水鄉古鎮(浙江嘉興)
從建鎮開始,西塘度過的時間約為600年,在江南的水鄉古鎮中算是短的,不過完整的明清代古建築,的確是江南水鄉古鎮中難得一見的。雖然建鎮只有600年,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稱其為"活着的千年古鎮"。鳥瞰西塘,薄霧似紗,兩岸粉牆高聳,瓦屋倒影。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人處其間,恍然桃源瓊瑤,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移。難怪這兩年西塘成為旅遊者最渴望的旅遊勝地之一。
周莊
十大水鄉古鎮第一名:周莊-神州第一水鄉(江蘇蘇州)
作為水鄉古鎮的一個,周莊也赫然其上,這是讓周莊人應該驕傲的,旅遊旺季,這個小鎮每天的遊客竟會達到上萬人。但是無論如何,周莊依然有它自己獨特的魅力。在徜徉了九百多年後,它俏立於畫家陳逸飛的筆下,亭亭玉立的走到了人前,頓時目光雲集,遊客如涌。雖然不再安靜,但是它依然是江南古鎮之典範。
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崑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國時期,周莊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搖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餘畝捐於當地全福寺為寺,始稱周莊,元代中期,沈萬三利用周莊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周莊因此成為其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遂為江南巨鎮。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周莊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明珠。
周莊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璧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石橋牢固而又質樸,建於明代,由一座石拱橋和一座石樑橋組成,橫跨於南北市河和銀子浜兩條小河上。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圓一方,錯落有致,宛如一把大鎖將兩條小河緊緊地鎖住。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璞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
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築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於元、明、清代的古橋樑,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
周莊位於上海和蘇州之間,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鎮,在這裡拍攝的各種電影和電視劇有四十多部。周莊"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河流呈井字形從鎮中穿過,"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小小的的周莊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歷史的古橋。
周莊鎮已有九百年的歷史,鎮內河流呈井字型,鎮中橋樑很多,其中歷史在四百年以上的古橋的就有八九個,明代時這裡住着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他個人出資修了南京明城牆的三分之一,沈萬三在各地都有許多產業,但是他始終把周莊作為他的根基。
小橋流水人家是水鄉的特色,在水鄉幾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碼頭。周莊還有一景就是"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船從家中過"是指張廳的院落中間有一條小河"箸涇"流過,在張廳的院子裡有一個一丈見方的水池,可以在哪裡會船和卸貨。
同里
十大水鄉古鎮第三名:同里-東方威尼斯(江蘇蘇州)
第一次看見同里,是在影視片中,只是感覺這個地方很美。後來就知道的越來越多了:這裡號稱"東方威尼斯",這裡有著名的集清代江南園林建築之大成的退思園,這是一個被15條小河分割,有49座小橋的千年古鎮,這裡有出名的同里影視基地……可能一時也說不完,不過還有就是每年越來越多的遊客。
甪直
十大水鄉古鎮第五名:甪直-難記的名字,難忘的古鎮(江蘇 蘇州)
"甪直",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無法念出它的發音。但是去過那裡的人,幾乎都難以忘記這裡地道的江南水鄉風情。"五湖之廳""六澤之沖"是對甪直的概括,也足以看出這個有兩千多年歷史古鎮的地理特點-多水。古鎮人貼水成街,枕河而眠。在江南六大古鎮中,甪直沒有周莊的張揚,沒有南潯的厚重,它默默的在水流交錯中感受着四季,安靜的似一個內向的少女……
南潯
十大水鄉古鎮第六名:南潯-曾經最富庶的江南古鎮(浙江湖州))
南潯是一個有近八百年歷史的水鄉古鎮,名列江南六大水鄉古鎮之中。別看這只是一個小鎮,它卻是近代史上罕見的一個巨富之鎮,"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潯半個鎮",在這個熙熙攘攘的古鎮上,有着號稱"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富,又有類如《紅樓夢》中寧國府、榮國府那樣八家公爵似的,號稱"八牯牛"的大富之戶,更有充滿了民間嘲諷意味的,號稱"七十二隻金黃狗"的豪門、財主。烏鎮的富有,在今天依然可以從小鎮留下的近代建築略見一斑,作為水鄉古鎮的南潯,似乎連隨處可見的小橋也與別處不同,充滿的是大氣與華貴。那你知道這個小鎮富有的秘密嗎?因為"附近遍地皆桑,家家養蠶,戶戶繅絲織綢",這在以農耕為主的封建和半封建社會,富庶也就不奇怪了。
"一段"系河道本體--頔塘故道,全長約1.6公里。這既是南潯古鎮的組成部分,也是南潯古鎮聯接運河文化的一條重要水道。"一點"指運河附屬遺產--南潯鎮歷史文化街區,即整個南潯古鎮,申報範圍總面積2.18平方公里,其中遺產區0.92平方公里,緩衝區1.26平方公里。
木瀆
十大水鄉古鎮第七名:木瀆-吳文化的聚寶盆(江蘇 蘇州)
吳王為取悅西施,修建姑蘇台,修建時需要大量的木材,就順水積木,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地名由此而來。如此推算,木櫝已經有了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先有木瀆鎮,後有姑蘇城",雖然歷史悠久,但木瀆的名氣並不如所謂的六大江南水鄉古鎮那麼有名。縱覽木瀆古鎮,這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吳文化的烙印。除了木瀆之名外,胥江、香溪均與吳國有着莫大的淵源,萬人空巷的廟會,更是展示了吳地節慶習俗的多姿多彩。
朱家角
十大水鄉古鎮第八名:朱家角-掩映在現代都市下的古鎮(上海)
朱家角在前幾年還是一派古色古香,可是經濟浪潮畢竟太過洶湧,不過幾年,朱家角的容顏已經大改,這個已逾五百年的小鎮,就在來往的人潮中悄悄的發生了變化,原本水色清幽,古建築保存完整的氣象依然,可是隆重的商業氣息掩蓋了許多的色彩。小鎮距上海市區很近,這讓朱家角的旅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不過真正去過朱家角的上海人不知有幾個。名氣不大,遊人不少,古鎮特色不夠突出是這裡的特點。不過在大都市上海的身邊,有這樣一座古鎮也實數不易。
光福
十大水鄉古鎮第九名:光福-香雪海的故鄉(江蘇 蘇州)
走近今日的光福古鎮,可能不會像大多數江南水鄉古鎮那樣,滿眼看到的是橋弄亭堂,在光福,傳統的水鄉古鎮特色已經在逐漸淡漠。但是兩千五百年的漫長歷史仍然說明了這裡的古老,深烙吳文化的建築還在蔚然挺立。到光福的人,大多是衝着光福鄧尉山塢的梅花去的,這也是眾多水鄉古鎮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安昌
十大水鄉古鎮第十名:安昌-感受紹興民俗的最佳場所(浙江紹興)
安昌古鎮始建於北宋時期,後因戰亂,多次焚毀,又於明清時期重建,其建築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一衣帶水,古樸典雅,其特產安昌臘腸、扯白糖遠近聞名,具有水鄉風情的水上婚禮也是別具特色。
河之南為民居,河之北為商市。安昌古鎮的經濟是由老一輩的商人支撐起來的。他們早在上個世紀就存在,作為商品貿易的主體,成了鎮上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時至今日,他們試圖延續一種生活常態:白牆黑瓦,船來船往,臘腸醬鴨筍乾麥芽糖等過去日子裡常有的東西。有一種古鎮情懷已在他們心裡紮根,他們引以為傲的手藝是值得一生去堅守的。
沙溪
古稱沙、印溪(七溪),曾享有"東南十八鎮,沙溪第一鎮"之譽。全鎮總面積132.41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2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全鎮人口9.1萬人。據載:"昔猶瀕海,在唐宋已有村,統稱塗松市。至元時投沙泊所,始有印溪之名。又以其在枕七浦塘,故又名七溪。(江蘇 蘇州)
沙溪古鎮屬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第二批(與湖州南潯、蘇州木瀆、紹興安昌為同一批),崑山周莊、吳江同里、蘇州甪直、嘉善西塘、桐鄉烏鎮為第一批。雖然擁有國家級的名片,但沙溪古鎮開發較晚。嚴格意義上說2010年才真正商業化,2010年可以說是原生態的古鎮。
具有江南風情的一河、二街、三橋、八景、一島的人文景觀受到越來越多遊客的青睞。
主要景點:三里古街、橄欖島、明清一條街、三橋、雕花廳、樂蔭園、吳曉邦故居等 沙溪名人 中國一代舞蹈宗師吳曉邦,存景點吳曉邦故居
文革名人顧阿桃,她從一個文盲、農民上升為省革委會常委、中共九大代表,成為六十年代的知名人物,在全國掀起了一場"學洪涇、看阿桃"活動。
原國民黨中央委員、台北市市長陸京士
史學家桑悅
古琴家徐上瀛
星象學家龔樹模
沙溪歷史上曾是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是太倉的工業重鎮。清光緒三十二年,江蘇省第一家輕紡工業濟泰沙廠(現利泰紡織廠前身)就誕生在鎮西市街。
沙溪鎮民俗風趣,民風純樸,民間燈會,妙趣橫生。沙溪自古香火很旺,尤以普濟寺、長壽寺、延真觀最甚。沙溪的豬油米花糖、桃珍糕、盤香餅、塗松山芋等風味小吃、特產也遠近出名。
江南水鄉古鎮是沙溪最顯著的特色。"古巷同戶寬,古街三里長,古橋為單孔,古宅均挑梁,戶戶有雕花,家家有長窗,橋在前門進,船在門前盪",構成了一幅幅精美典雅的水鄉風俗畫。南京東南大學建築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建築學家朱光亞認為,沙溪臨水建築與同里、周莊各有千秋,戶戶有河棚、水橋、臨河落地長窗可眺望遠景,房屋脊樑、門窗雕刻精美,富有江南水鄉特色。1999年6月28日,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專家組對沙溪鎮進行考評,十二位專家全票通過,他們一致讚嘆:沙溪三里古街保護得如此完好,在全國實屬罕見。
沙溪古鎮不僅是旅遊勝地,而且還是購物天堂,躋身全國百強市場33位的輕紡市場,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皮鞋市場,以及農貿市場,小商品市場,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盪口
盪口古名丁舍,相傳是東漢孝子丁蘭故里,因位於鵝肫盪口而得名。盪口古鎮位於無錫東南鵝湖鎮境內,西鄰鴻山越國貴族墓群和泰伯墓,東與蘇州、常熟接壤。這裡歷史遺存眾多,有四個(13處)省級文保單位,一個市級文保單位,一個控保單位,50處歷史建築。2004年被公布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被確定為無錫市五個重點保護的歷史文化街區(名鎮)之一,2010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秀麗的鵝湖孕育了歷史名鎮。鎮內居民以華氏居多,其祖先華貞固熟讀諸子百家,著有《慮得集》行世,族內子孫代代相傳。因此,這裡孝義之風盛行,物華天寶、鍾靈毓秀、名人輩出,經濟社會發展快速,成為江南糧賦第一鄉。這裡河道縱橫、湖盪密布,小橋流水、環境幽雅。歷經數年保護開發,盪口古鎮歷史文化街區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精心打造成了一個集旅遊、休閒、觀光、度假為一體的江南水鄉古鎮。
楊橋
楊橋古鎮位於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以楊橋街南有一座單孔石拱橋"南楊橋"得名,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是江南一帶唯一未被完全商業化開發的千年古鎮,因此古鎮的原生態保存十分完好。百年前的楊橋古鎮商賈雲集、貿易發達,集聚着多家戲院、茶館、酒店、當鋪、寺廟和富商宅院,有着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楊橋古鎮三面環水的古街老房子面積約有近3萬平方米,占地360餘畝。現存楊橋北街、南街、東街、橋南西街、橋北西街等五條長約730米、極具中國古典韻味的老街。南楊橋、莊基橋、謝橋、五洞橋、東西虹橋等6座歷史悠久的古橋坐落其中。其內另有六座保存完好的寺廟古建築,更有六百多畝漁區水產基地。幽長的青磚路、深不見底的小巷、傍水而建的古屋、形式各異的古橋,處處都透着水光韻濃的江南特色。
據有關專家考證,明末清初的紅蓮教根據地紅蓮寺即坐落於此。由於歷史上受戰亂影響比較小,太平庵、保丁寺、白虎堂、關房閣等大部分古蹟以及唐代古剎"萬福禪寺"都保存完好,歷經滄桑的整個南楊橋古街基本保持古色古香的原貌。
起始於南宋,元末明初已成為江南行省常州府的重鎮,它東西分別通達常州府的太湖和滆湖,以及鎮江府的金壇縣,是北上常州府城,南下宜興縣城及浙江湖州府城的必經之地。清代中期,楊橋鎮成為常州府陽湖縣和宜興縣交界地區的集市貿易中心,大批商賈雲集於此,築園造第,樓宇毗鄰,其繁華一度超過宜興縣城,被稱為"太湖首鎮"。清末民初,雖然周邊逐漸興起一些市鎮,但以楊橋老街為中心的商貿盛況仍居湖塘鎮等街鎮以上。從以南楊橋為中心地段形成的東、西、南、北等老街上,遺存的古典建築及構件上,仍能反映出當年繁盛的概況。據當地人回憶,此地曾集中有飯館、綢布莊、南北雜貨、國藥、木行、竹器、銀匠店、漁行、肉莊、染坊、槽坊、豆腐坊、木匠店、茶館、小吃店,甚至還有煙館(鴉片館)等各行各業商號店肆百餘家,其中當年的同仁堂藥店、白虎堂茶館、丁家堂糧行、陳萬隆煙店、全盛嫁妝鋪、榮光客棧等老字號商鋪更是名噪一時。而鎮上開張的戲院和創設的中學堂也早於周邊街鎮。當時水路交通極為便利,每天有常州、無錫往返於宜興、溧陽的輪船及不定期的班船泊於楊橋碼頭。至今無數遺存於保存完好的千餘米長的石駁岸壁間的牛鼻孔纜繩石,見證了當時船隻擠泊之情景。為了防止盜賊作案,老街四面街口均設置有晝開夜閉的柵欄門,並僱傭專職更夫巡邏報點。
新市
江南著名古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新市坐落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的湖州市德清縣東部,東去30公里,便是烏鎮和西塘,往北30公里外,有南潯與周莊、同里。相比這些江南古鎮,新市古鎮濃郁的民俗文化和商貿文化堪稱別具一格。新市始建於西晉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因此新市的商貿文化從時間可上溯到兩晉,從地域能輻射到日本、南洋,尤其是絲綢貿易,新市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之一。新市同樣人文薈萃,南宋有狀元詩人吳潛,清朝有影響日本一代畫風的畫家沈銓,現代有著名神學家趙紫宸和他的翻譯家女兒趙蘿蕤,中國古橋古船專家朱惠勇……
新市鎮為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千強鎮,國家級生態鄉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浙江省中心鎮、百強鎮、文明鎮、衛生鎮、歷史文化村鎮、民間藝術之鄉、體育強鎮,湖州市十強鄉鎮,德清縣副中心城市,2003年被省政府列入杭州灣城市體系規劃,2010年底與杭州市瓜瀝鎮一起成為浙江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之一。
古鎮隨大運河而發展而成形,是當時運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現存古建築風格、樣式受運河文化影響深遠,明顯體現商貿特徵。店坊、民居臨街而建、傍水而居,駁岸商鋪林立,前店後坊(寢)、廳大院小,封火牆、騎樓、廊棚緊密連接,建築多融磚雕、木雕、石雕藝術於一體。保存較為完整的成片古民居主要集中在覺海寺、西河口、南柵三個區塊。街與街之間有弄堂相連,宅弄深遠,曲徑通幽,弄里建有宅第、作坊,現存有直街、南昌街、南匯街、朱家弄、覺海寺路、寺前弄、胭脂弄、甘河弄等數十條街弄,古鎮上的民居建築年代多為清代,部分為民國時期建築,古建築總建築面積八萬多平方米。
新市文物古蹟眾多,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新市河埠群及南聖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新市河埠群及南聖堂、劉王廟戲台題記等三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覺海寺、永寧寺經幢、梅林遺址等和文物保護點泰山堂藥店、楊元新醬園、宋氏祠堂等共57處,其中位於鎮區27處。古鎮現存傳統街巷20餘條,近百幢廳堂,代表性古建築有曹宅、尤宅、童廳、徐宅、張宅等。另有12座古橋樑, 3座寺廟,明清駁岸1500米,保留較完整的古河埠碼頭 130個。古運河與傳統街弄、古橋樑、古民居,以及古剎、駁岸等共同構成了古色古香的江南水鄉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