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澗彝族自治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澗彝族自治縣
來自百度的圖片
南澗彝族自治縣

中文名稱 :南澗彝族自治縣

氣候條件 :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非遺級別 :彝族話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州

南澗彝族自治縣(簡稱南澗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處大理、臨滄、普洱三州(市)五縣的結合部。初名"濮賧",唐朝蒙舍詔時,因南澗地處所屬政區南部,夾澗水之間,故名南澗。南澗縣東接彌渡縣,南毗景東縣,西望鳳慶縣,西南鄰雲縣以瀾滄江為界,北界巍山縣。至2013年,南澗縣轄5鎮3鄉,面積1731.63平方千米;總人口為22.31萬人。南澗縣旅遊資源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主,主要有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碌摩山古寺、石洞古寺白雲古寺、李文學就義遺址等。[1]

歷史沿革

  • 南澗,先秦時期,屬古滇國。
  • 漢代,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屬於益州郡邪龍縣;漢永平十二年(69年),屬永昌郡邪龍縣。
  •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起,先後歸雲南郡、東河陽郡邪龍縣。
  • 唐朝,屬於姚州都督府下的宋州。南詔國時期,屬蒙舍詔的一部分,歸於其十啖區的蒙舍啖轄屬。
  • 大理國時期,初屬天水郡轄;大理國廢除節度制後,將開南、威遠、原蒙舍啖地設立蒙舍鎮,南澗地歸於蒙舍鎮管領。
  • 南宋,寶祐五年(1257年)起,屬楚雄一路管轄。
  • 元初,由大理總管府下的威楚府屬欠舍千戶所管領;元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年),南澗正式設置為縣一級政區,命名為定邊縣,隸屬鎮南州轄;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南澗地改設為鄉,仍隸鎮南州直領;元末,為擴張勢力所把持。
  •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南澗地恢復為縣一級政區,仍稱名為定邊縣,由楚雄府直接管領;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邊戰役"後,南澗地實際上是作為駐軍屯墾的重地;明代中期,南澗公郎、碧溪地設為巡檢司,由蒙化府轄;小灣東由順寧府轄。
  • 清初,南澗屬楚雄府定邊縣;清雍正七年(1729年),撤銷定邊縣建制,原定邊縣東部由楚雄府領,其餘之地歸蒙化府轄。
  • 民國元年(1912年),原蒙化直隸廳改稱為蒙化府,南澗地仍為蒙化府轄;民國3年(1914年),原蒙化府改為蒙化縣後,南澗地設分縣,即南澗分縣、浪滄分縣;民國21年(1932年),分縣撤銷,統一划為四、五、六3個區的建制;民國29年(1940年),改為鄉鎮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1961年,由蒙化縣(後改稱巍山縣)直轄;1965年11月,南澗彝族自治縣正式成立,隸屬大理白族自治州領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南澗縣轄5鎮3鄉,共有80個村(居)委會。其中:南澗鎮轄14個村(居)委會;寶華鎮轄10個村委會;公郎鎮轄14個村委會;小灣東鎮轄7個村委會;擁翠鄉轄7個村委會;樂秋鄉轄7個村委會;碧溪鄉轄8個村委會;無量山鎮轄13個村委會。

自然環境

南澗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處東經100°06′-100°41′、北緯24°39′-25°10′之間。東與彌渡縣接壤,南與景東彝族自治縣毗鄰,西南與雲縣以瀾滄江為界,西至黑惠江與鳳慶縣隔水相望,北與巍山縣相連。縣域東西橫距59千米,南北縱距55千米,總面積1731.63平方千米。[2]

地形地貌

南澗縣地處雲南省西部橫斷山系縱谷區,在雲嶺余脈的無量山、哀牢山結合部。地勢由中南部向東北、西南逐步降低。南澗縣最高點為北部的太極頂山,海拔3061米;最低點為瀾滄江畔的小灣子一帶,海拔994米。地形為高中山地區,除縣城為10平方千米的盆地外,大部分為河谷、山巒和坡地構成的山區或半山區。瀾滄江、把邊江、禮社江由西而行,將縣境分割成北部的南澗河谷地、東南部的石洞寺深谷、西南部的公郎河谷及中部與西部大片山嶺地區四部分。地貌構成主要有侵蝕構造地貌、侵蝕堆積地貌、剝蝕地貌、斷塊山地貌、岩溶地貌等。

氣候特徵

南澗縣屬中國西部熱帶海陸季風區域,氣候隨海陸季風的進退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從而形成乾濕季節分明,四季氣候不明顯,雨熱同季的低緯山地季風氣候。受地形和高大山脈走向影響,使光、熱、水等氣象要素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產生再分配,呈現出"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和區域氣候。年平均氣溫18.9℃,年極端最高氣溫34.3℃,年日照時數2272.4小時,年降雨量820.9毫米。

河流水系

南澗縣境內有瀾滄江和元江兩大水系,共9條幹流,59條支流。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0年,南澗縣有國土面積173881.88公頃,其中:耕地24473.22公頃、園地6504.41公頃、林地115653.08公頃、草地8498.88公頃、商業服務用地2.95公頃、工礦倉儲用地40.38公頃。土壤資源有棕壤、黃棕壤、紅壤、紫色土、石灰土、沖積土、水稻土、鹽土8個土類,分為16個亞類、34個土屬、66個土種、10個變種。

生物資源

南澗縣生物資源主要分布於無量山自然保護區。植物有蝶形花科6種、杜鵑花科33種、山茶科35種、杜英科7種、薔薇科20餘種、衛矛科1種、葡萄科42種、槭樹科10種、桃葉珊瑚科1種、茜草科1種、茜草科1種、忍冬科1種、報春花科20種、苦苣苔科40種、紫葳科4種、金絲桃科9種、黃楊科1種、桑科40種、冬青科15種、禾本科5種、樟科60種、木棉科1種;有哺乳動物123種,隸屬9目30科78屬;有兩棲爬行動物104種;鳥類446種,隸屬15目44科。

水能資源

南澗縣年平均降水量有18.24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7.75億立方米,合計水資源總量9.61億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3年末,南澗縣總人口為22.3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81萬人,占總人口的93.3%;非農業人口1.5萬人,占總人口的6.7%;男性人口為11.47萬人,占總人口的51.4%,女性人口為10.84萬人,占總人口的48.59%。

民族

截至2013年末,南澗縣有漢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景頗族、瑤族、藏族、布朗族、滿族、土家族、獨龍族等19種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11.13萬人,占總人口的49.89%。

景區景點

永安古橋

永安古橋位於南澗縣樂秋鄉,始建於明末清初。石墩磚拱,長約15米,高5米,寬2.5米,兩側有50公分高的石欄。橋的兩端半坡上各建有橋頭寺一座。

白雲寺

白雲寺位於南澗縣北部,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嘉慶年修復。廟宇分前、後、左、右殿,殿內均有大小不等的佛像。大殿斗拱飛檐,畫棟雕梁,橫匾壁畫,石雕木刻。

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段)位於南澗縣東南部,在無量山的中上部。保護區東面為川河流域,西面是瀾滄江河谷,呈一狹長帶狀,南北長約33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保護區總面積7583公頃。

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屬南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為瀾滄江與沅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總面積811.2公頃,頂峰海拔2528米。[3]

相關視頻

大理南澗彝族自治縣公郎鎮板橋打歌對唱!相思調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