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瓜炭疽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瓜炭疽病

南瓜炭疽病
原圖鏈接

炭疽病是南瓜上的主要病害,在南瓜生長各階段均可發病,嚴重降低南瓜產量;主要以菌絲體擬菌核在種子上,或隨病殘株在田間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大量分生孢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南瓜炭疽病

英文名:Pumpkin anthracnose

病原中文名:葫蘆科刺盤孢

南瓜炭疽病
原圖鏈接

病原拉丁學名: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Berk. &Mont. )Arx(異名C. lagenarium(Pass. )Ell. et Halst.)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南瓜

主要為害部位:果實

病期症狀

病期症狀幼苗期發病,病苗子葉上最初為小的黃色水漬狀斑,以後逐漸擴大至黑色,病部乾枯易破碎穿孔,葉片枯萎至死;接近地表的莖基部變為黑色;病部縊縮,致使幼苗猝倒死亡。成株期發病,病葉初呈水浸狀圓形或紡錘形病斑,後呈黃褐色,有的出現同心輪紋,外圍有一紫黑色暈圈;在蔓和葉柄上發病,病斑長圓形,凹陷,初呈水浸狀黃褐色後變成黑色,病斑蔓延莖周圍,則植株枯死;幼果受害後發育不正常,多呈畸形或萎縮腐爛;成熟果實病斑初呈水漬狀小斑點,擴大後呈環狀,暗褐至黑褐色,凹陷,濕度大時中部產生紅色粘稠狀物質――分生孢子團。[1]

傳播途徑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或擬菌核附在被害組織、*壤或種子上越冬,第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源。後病部又能形成分生孢子盤及分生孢子,造成再次侵染。病菌分生孢子傳播主要依靠雨水或地面流水的沖濺,故一般貼近地面的葉片首先發病。

發病條件

濕度大是誘發此病的主要因素:在溫度適宜、空氣相對濕度達85%~95%時,病菌潛育期只有3天,溫度在10~30℃範圍內都可發病,適是20~24℃,濕度越大,發病越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在條件適宜情況下,南瓜炭疽病發病速度快,如不及時防治,2~3天後病害明顯加重,造成植株生長停滯。

防治方法

防治南瓜炭疽病,應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採取以下防治措施。

1、合理輪作實行與非瓜類作物進行3年以上的輪作,以減少病菌侵染源。

2、越冬菌源,調節土壤酸鹼度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千克進行灌水溶田20~30天,然後進行冬翻曬白待種,從而達到消源,調節土壤酸鹼度的目的。

3、選用抗病品種或進行種子將種子用55~60℃熱水浸種15分鐘,然後倒入涼水冷卻,或用4%福爾馬林200倍液浸種30分鐘後清洗、催芽,從而減少初侵染源。

4、土壤結合澆定根水,用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進行土壤。

5、藥劑防治根據常年發病時期提前3~5天噴藥防治,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粉劑1000~1500倍液、百菌清500~600倍液噴施噴施,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可預防病害發生。[2]

相關視頻

蹊蹺!南瓜上竟長出「年輪」?是真是假


原來種植南瓜有這麼多的講究,現場聽小伙講服了,這裡面都是知識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