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策文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策文
南策文
出生 1962年11月
籍貫 湖北浠水
民族
母校 華東理工大學無機材料系
職業 材料科學專家
研究領域
功能複合材料和陶瓷材料

南策文[1]

中國材料科學專家。清華大學教授。1962年11月生於湖北省浠水縣,籍貫湖北浠水。1982年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無機材料系,1985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92年獲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國際陶瓷聯盟(ICF)理事長。主要從事功能複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研究。

教育背景

  1. 1978年9月~1982年7月,華東理工大學無機材料系玻璃專業,學士學位;
  2. 1982年9月~1985年7月,華東理工大學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3. 1990年2月~1991年4月,前往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微觀工程陶瓷中心學習;
  4. 1992年6月,獲武漢理工大學(在職)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 1990-1991,任美國New Mexico 大學微觀工程陶瓷中心研究科學家;
  • 1991~1994年,任國家863計劃新材料領域「金屬—非金屬複合新技術、特種製備技術」專題第二負責人,曾承擔「863」高技術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
  • 1994-1995年,任美國California 大學Santa Barbara分校材料系客座教授;
  • 1996-1997年,任德國Saarlandes 大學納米材料研究所Humboldt研究員;
  • 1999年,任美國Rutgers大學客座教授;
  • 1999年11月,調任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
  • 2000年1月,獲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 2002年,擔任「功能陶瓷」學科方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 2006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至2015年)。
  •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12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功能複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研究。構建了處理複合材料中複雜多場耦合效應的有效介質方法,給出了計算宏觀多場耦合性能係數的解。設計發展了鐵磁合金基磁電複合新體系,提出了複合巨磁電效應。系統研究了多鐵性磁電複合薄膜,提出了多種新型磁電存儲器及傳感元件。建立了計算非均質材料界面因素對宏觀物理輸運性能影響的有效介質模型方法;在界面模型指導下,發展了新型高介電材料、安全鋰電池用複合固態電解質等。

學術成就[2]

  1. 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被SCI他人引用10000多次 (H因子=52);出版學術專著1部;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項。
  2. 發展了量子物理中多重散射理論,對非均質材料的顯微(組織)結構與性質之間關係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論模擬,提出了材料顯微結構物理的概念,建立了描述及預示材料顯微結構─性質定量關係的理論框架。
  3. 首次建立了壓電、熱釋電複合材料及陶瓷的熱─力─電交叉耦合場響應,以及壓電相─壓磁相複合材料的乘積磁電效應的嚴密散射理論,對這一類功能材料的顯微結構與性質關係給出了一系列定量描述和預示。
  4. 建立了描述及預示金屬—陶瓷複合材料熱彈、彈塑性的理論基礎,提出了彈塑性問題的對應原理;成功地進行了金屬—陶瓷梯度材料計算設計。
  5. 對複合固態電解質、半導體敏感陶瓷電性質(包括強非線性電性質)提出了系列定量描述及預示;發展了確定複合材料(及陶瓷)界面(及晶界)對其輸運性質影響的理論方法;建立了分相玻璃奇異雙折射新理論。
  6. 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58篇,被SCI和EI分別收錄28和15篇,SCI檢索被引用68次。在其它媒介(如專著、文集等)中也多次被引用。應邀為國際系列評論「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撰寫了一集題為「無機非均勻材料物理」專論 (已由Pergamon出版社出版)。這些工作形成了一個統一理論框架,這也是材料計算設計的一個重要理論基礎。

主要獎項

  • 2001年,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排名第四)
  • 2002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05年,非均質材料顯微結構與性能關聯:理論及實踐,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 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二)

參考資料

  1. 移至 南策文 中國科學院學部網
  2. 移至 南策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工程與材料科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