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苜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苜蓿

南苜蓿(學名:Medicago polymorpha L.)是豆科苜蓿屬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90厘米。莖近四棱形,基部分枝,葉片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耳狀,邊緣具不整齊條裂,脈紋明顯;葉柄細長柔軟,花序頭狀傘形,總花梗腋生,纖細無毛,苞片甚小,尾尖;萼齒披針形,花冠黃色,旗瓣倒卵形,翼瓣長圓形,子房長圓形,種子長腎形,3-5月開花,5-6月結果。[1]

性味

  • 全草:苦、微澀,平。
  • 根:苦、微澀,寒。

功能主治

  • 全草:清熱利尿。治膀胱結石。[2]
  • 根:清熱利尿,退黃。治黃疸,尿路結石。

用法用量

  • 全草2~3兩,水煎或搗汁服。
  • 鮮全草3~5兩。
  • 根0.5~1兩。

形態特徵

一、二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莖平臥、上升或直立,近四棱形,基部分枝,無毛或微被毛。

羽狀三出複葉;托葉大,卵狀長圓形,長4-7毫米,先端漸尖,基部耳狀,邊緣具不整齊條裂,成絲狀細條或深齒狀缺刻,脈紋明顯;葉柄柔軟,細長,長1-5厘米,上面具淺溝;小葉倒卵形或三角狀倒卵形,幾等大,長7-20毫米,寬5-15毫米,紙質,先端鈍,近截平或凹缺,具細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在三分之一以上具淺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被疏柔毛,無斑紋。

花序頭狀傘形,具花(1)2-10朵;總花梗腋生,纖細無毛,長3-15毫米,通常比葉短,花序軸先端不呈芒狀尖;苞片甚小,尾尖;花長3-4毫米;花梗不到1毫米;萼鐘形,長約2毫米,萼齒披針形,與萼筒近等長,無毛或稀被毛;花冠黃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凹缺,基部闊楔形,比冀瓣和龍骨瓣長,翼瓣長圓形,基部具耳和稍闊的瓣柄,齒突甚發達,龍骨瓣比翼瓣稍短,基部具小耳,成鈎狀;子房長圓形,鐮狀上彎,微被毛。

莢果盤形,暗綠褐色,順時針方向緊旋1.5-2.5(-6)圈,直徑(不包括刺長)4-6(-10)毫米,螺面平坦無毛,有多條輻射狀脈紋,近邊緣處環結,每圈具棘刺或瘤突15枚;種子每圈1-2粒。種子長腎形,長約2.5毫米,寬1.25毫米,棕褐色,平滑。花期3-5月,果期5-6月。

主要價值

南苜蓿在莢果成熟期一次性收穫的乾物質產量高達10.3噸/公頃;在營養期的乾物質產量達5.98噸/公頃,莖葉比為1:0.7。營養成分為:乾物質91.8%、粗蛋白24.5%、粗脂肪2.5%、粗灰分14.0%、粗纖維18.6%、鈣0.63%和磷0.38%。南苜蓿每100克鮮莖葉含胡蘿蔔素約31.5毫克、核黃素0.22毫克、鈣168毫克。此外,它還含有植物皂素[註 1],植物皂素能和人體的膽固醇結合,促使其增加排泄,從而大大降低膽固醇含量,對防治冠心病有益。由此可見,南苜蓿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不僅是草食家畜的優質飼料,也是豬雞等單胃動物冬春較為理想的青綠飼料。另外,南苜蓿根系發達,結瘤效果較好,固氮肥地的能力較強。在州,冬閒土地種植南苜蓿對後作水稻的增產效果明顯,每年冬春季的種植面積在1000公頃以上。

注釋

  1. 「皂素」:皂素是一類結構較為複雜的成分,由皂苷和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機酸所組成。皂素廣泛存在於植物界,在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中均有分布。有關皂素中毒報道越來越多。如芸豆又稱四季豆,是我國常用的一種食物,食用芸豆不當常會引起中毒現象,這就與芸豆中含有多種抗營養素有關,皂素就是抗營養素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