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歌勸君莫唱南行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行歌勸君莫唱南行歌》是一首明朝詩歌,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時期,詩詞作為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時期也有着豐富的表現和發展。
明初的詩壇在政治背景的影響下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文學現象和代表人物。這一時期的詩人們在創作中表達了時代的創傷和個人的遭遇,以及在特殊環境中產生的憂鬱與彷徨,形成了凝重悲愴的基調[1]。
“ |
勸君莫唱南行歌,幽夕聞歌更嗚咽。 潞河錦纜指天津,載滿魚鹽沽海竭。 田畝樵蘇屋宇薪,千里帆檣宮府列。 所司貢獻立程規,器皿廚珍懲莽裂。 觸禁愆期條例新,入金贖罪可即雪。 乘時行令玩物華,弋獵遨嬉忘歲月。 守衛鞕驅撫按趨,齊魯淮陽勢如爇。 長江天塹布龍舟,平履金山登巀嵲。 瓜步千官戎服鮮,駕近留都咸伏謁。 六軍萬騎塞閭閻,隨處觀風矜瑣屑。 劇戲搶攘法從先,入城百技喧舊闕。 宣傳苗狩起鐘山,麋鹿潛蹤鳥避節。 龍江彩綺斗划船,角撼金鉦鼓撾羯。 網罟星羅玄武湖,浪說吞舟魚可截。 甲冑躋攀牛首游,士馬輿屍觸炎熱。 長干兵器動哀鳴,晉石訛言自消滅。 皇朝景命比天齊,杞國何須淚垂血。 翠華歸馭忽倦勤,導俑群奸膏斧鉞。 山陵北拱眼成枯,貞白臣心何處揭。 |
” |
— [明代]李堂 |
明朝詩詞風格
隨着明朝的發展,文學風格和流派也在不斷演變。從明初到明中葉,出現了多個文學流派和代表人物,如「台閣體」、「茶陵體」、「前七子」和「後七子」等。
台閣體:以楊士奇、楊榮、楊溥為代表,內容多是應制、頌德之作,藝術上講究雍容典麗,缺乏生氣。
茶陵詩派:以李東陽為代表,主張詩學漢唐的復古主張,對聲調節奏掌握。
前七子與後七子:分別提出了重視真情表現的主情論調和復古、模擬、少創新的主張。其中,「前七子」包括李夢陽、何景明等,「後七子」包括李攀龍、王世貞等。
晚明時期,文學風格進一步多樣化,出現了以袁宏道為中心的「公安派」,他們主張直寫胸臆的抒情特徵,清新輕逸的藝術風格3。
袁宏道:倡導「性靈說」,主張在學古中貫穿作家個人的真情實感,力求學古與求真的統一。
明朝的文人詩詞經歷了從明初到晚明的演變過程,每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文學風格和流派。這些發展和變化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氛圍,也展示了文人們對於文學藝術的探索和追求。通過對這些文學遺產的研究和欣賞,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文人詩詞的獨特魅力和發展軌跡[2]。
參考文獻
- ↑ 第九講:明代文學,搜狐,2017-05-12
- ↑ 國學常識——詩的種類大全,搜狐,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