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非劍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非劍羚,或稱南非長角羚,食草動物,是一種原產於非洲南部的偶蹄目,是長角羚屬(Oryx)現存的四個成員之一。分布於南非、納米比亞博茨瓦納。不論是雄性或是雌性都有長而直的角,其中以雄性的角較大,最長可以達到約120厘米。群體棲息於沙漠之中。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偶蹄目

科: 牛科

亞科: 馬羚亞科

屬: 長角羚屬

種: 南非劍羚

( Linnaeus, 1758 )

體長:150-200厘米

身高:肩高110-130厘米

體重:100-200公斤

生命:20年左右

食性:草食性,吃草或樹葉

繁殖:孕期264天左右,一次產下一仔

習性:棲息於沙漠,群居

分布:非洲南部

外形特徵

南非劍羚是四種劍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90-210厘米,肩高約110-130厘米。體重約210-240千克,是劍羚屬中最大型的種類。不論是雄性或是雌性都有長而直的角,區別於大多數羚羊的特點是雌雄個體的角非常相似,長角末端尖銳如同刀劍,因此叫"劍羚"。其中以雄性的角較大,最長可以達到約120厘米。 通體呈藍灰色,身體上覆蓋的毛是灰褐色,但臉部、腹部及四肢下部的體毛是白色,除了四肢上部、腹部外側以及脊背上各有一條黑色條紋外。它的黑白臉也是比較醒目的生理特徵,臉部中央、眼睛到嘴巴四周、咽部、前肢與後肢之間的體側、四肢的脛部及尾巴都有黑色的毛分布。

生態習性

集群生活,每群6-40隻不等,平均數量是14隻,最高紀錄為300多隻,羚群由一隻強大的成年公羚為中心,帶領數隻母羚和幼羚共同生活,領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成年雄性會離開群體獨自生活。晨昏活動,白天氣溫較高時躲在陰涼處休息,為草食性動物主要食物是草、樹葉,條件艱苦時可以用強壯的前肢挖出地下1米深處的植物根莖充飢。 南非劍羚同本屬的其他幾種大羚羊一樣,都非常耐乾旱。由於長年生活在炎熱乾燥的環境中,南非劍羚進化出了多種適應沙漠環境的生理特性,缺水的時候它可以連續幾天不飲,為了保留住體內寶貴的水分,它能使自己的體溫從35.7℃上升到45℃這個其它哺乳動物肯定死翹翹的溫度,減小了身體和外界的溫差,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熱量的吸收。非常適應在沙漠的生存 南非劍羚的視覺和聽覺都很敏銳,警惕性很高,而且即使在沙漠中它也可以快速奔跑一段時間,再加上它體大如馬身強力壯還配有兩把"利劍",使得它鮮有天敵,能夠威脅其生存的幾乎只有分布在卡拉哈里沙漠中毛色青灰的獨特的獅子種群。

繁殖方式

每年12-翌年3月間交配繁殖,期間雄羚之間會爆發激烈的奪偶戰爭,雙方會用尖角把對方扎得血肉模糊,以競爭與某隻雌性繁殖的機會。雌羚的懷孕期約為9-10個月,通常每胎僅1仔,偶爾2仔,幼羚於9月至翌年1月間出生,出生3-6周後可以參加群體活動。哺乳期約3-4個月,5個月大時即可獨立生活,雌性2歲左右性成熟,雄性5歲,壽命18-22年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較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生長繁殖

南非劍羚繁殖的形式是胎生,孕期264天左右,一次可以產下一匹幼仔,出生3至6周後可以參加群體活動。5歲性成熟,壽命在20年左右。 繁殖期時,雄性之間會互相以角搏鬥,以競爭與某隻雌性繁殖的機會。

地理分布

南非劍羚分布於南非、納米比亞及博茨瓦納。

南非劍羚的英文介介紹

The gemsbok or gemsbuck ( Oryx gazella ) is a large antelope in the Oryx genus. It is native to the arid regions of Southern Africa, such as the Kalahari Desert. Some authorities formerly included the East African oryx as a subspecies. The current gemsbok population in Namibia is estimated at 373,000 individuals.[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