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博勒吉德·根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博勒吉德·根登

圖片來自min

博勒吉德·根登(Пэлжидийн Гэндэн,1895年-1937年11月26日)蒙古族,出生於今蒙古國前杭愛省塔拉格特蘇木。蒙古政治家,曾任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蒙古人民共和國國家小呼拉爾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和人民委員會主席(政府首腦)。[1]

生平

早年生涯

根登出生於外蒙古賽音諾顏部(今蒙古國前杭愛省塔拉格特蘇木,出生年份不同文獻記載有差別,有1892年和1895年兩種說法。1922年,根登參加了蒙古革命青年聯盟,一年之後被任命為其所在地方組織的代理領導人

1924年11月,根登在京都庫倫作為前杭愛省代表參加了第一屆蒙古國家大呼拉爾。總理巴林·車林多爾濟注意到根登的坦率直言,根據車林多爾濟的建議,根登當選為國家小呼拉爾主席團主席,負責國家的日常事務。 從1924年11月29日至1927年11月15日,根登擔任該職務,併兼任蒙古工會中央理事會主席(Central Bureau of Mongolia's Trade Union)。

左傾

從1928年12月11日至1932年的6月30日,根登擔任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的三位書記之一(其他兩位是奧勒扎·巴德拉克巴特奧齊爾·額勒德巴奧齊爾,後來是卓勒賓·希耶)。因此,他成為1930年代初的快速而強迫推行的共產主義經濟政策的幕後推動者之一,這些政策包括強制集體化,取消私有企業,關閉佛寺並沒收僧人的財產。[2]其結果是「反革命」的起義於1930年至1932年間在多個省份爆發。莫斯科對此作出回應,下令中止了被其稱為「左傾」的蒙古政府的政策,並且於1932年5月清洗了多位試圖「過早地」推進共產主義措施的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人(包括巴德拉克希耶,以及總理清格勒泰·吉格吉德扎布)。

出任總理

儘管根登在實施左傾政策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但他在圍繞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權的內部鬥爭中巧妙地獲得了約瑟夫·斯大林的青睞,度過了清洗。莫斯科隨後於1932年7月2日任命根登出任總理(時稱人民委員會主席,chairman of the Assembly of People's Commissaries)以推行「新轉向」(New Turn)政策,該政策是對共產主義經濟原則的放鬆,以蘇聯列寧新經濟政策為藍本。

在新轉向政策下,稅收減少,私有企業成長,宗教機構獲得保留而不受干擾。總體經濟形勢的好轉,物資短缺減少。因此,根登變得非常受歡迎,而且政府相對於蒙古人民革命黨占有主導地位,這也是蒙古革命以來的第一次。

勒庫姆案

1933年,由於兩派人員間的私人恩怨,導致在蒙古人民革命黨內產生了莫須有的指控,指黨內存在與日本間諜有關的大陰謀,尤其是在布里亞特人中間。其中一些被蘇聯特工烏蘭巴托逮捕和審問的人交代稱,時任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書記的姜巴·勒庫姆是他們的領導。數百名無辜的人,包括勒庫姆本人,均被逮捕。56人最終被處決(包括孕婦),260人被處以3至10年的監禁,126人被流放到蘇聯。遭受迫害者絕大多數是布里亞特人。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是根登和內務委員會領導人D. Namsrai開始了此次對政敵的清洗,但有證據表明蘇聯特工在很大程度上掀起了此次事件,以肅清蒙古的布里亞特人。

個性

根登被認為「無禮,精明,充滿詭計,急性子,好戰,能言善道,直率和傲慢」。據說他愛好女色與飲酒,他平日就很健談,在酒精的影響下就更健談。他常在三杯黃湯下肚後,公開批評斯大林和蘇聯,例如他曾公開稱蘇聯為「紅色帝國主義」。他因在莫斯科與斯大林的公開會面中毫無懼色而聞名,是少數不畏懼斯大林火爆脾氣的政治家。

矛盾的是,根登是一個「篤信佛法赤色分子」,他曾經說過:「地球上有兩個偉大的天才——佛陀列寧」。1933年,他公開宣稱他希望「不反對宗教」,並允許喇嘛公開誦經禮佛[3]

抵制斯大林

由於對蘇聯的控制有牴觸,根登拖延了1934年及1936年的兩個雙邊協議:在1934年的雙邊君子協定中,蘇聯承諾蘇聯將在蒙古受到入侵時保護蒙古;1936年的《友好合作條約》則允許蘇聯紅軍駐紮蒙古。 根登的外交政策利用了蘇聯同日本的緊張關係以維護蒙古的利益。[4]

根登同樣對斯大林的建議感到躊躇,斯大林將蒙古的內務委員會升格為完全獨立的部,並擴大了蒙古軍隊的規模。根登和斯大林的關係早在1934年便開始出現裂痕,當時在莫斯科的一次會見時,斯大林對根登施壓,要求根登將10萬名佛教喇嘛「消滅」,因為「敵人藏在其中」。

1935年12月末,根登再度來到莫斯科,斯大林再次指責根登沒有遵照他的指令,消滅十萬僧人,酩酊大醉的根登在蒙古使館接待處公開咒罵斯大林,罵道:「你這該死的格魯吉亞人,你已經快成為俄國沙皇了!」。據稱,根登咒罵時掌摑了斯大林一下,搶走了斯大林的菸斗,並當眾砸碎,然後高喊:「蒙古正在考慮與日本結盟!」

清洗

根登返回蒙古後,斯大林和喬巴山於1936年3月在烏蘭巴托舉行了蒙古人民革命黨第二次全體會議,以徹底清除這位總理。黨員們嚴厲批評根登在莫斯科的行為,並指責他破壞蒙古與蘇聯的關係。隨後,根登被撤銷了總理和外交部長職務,並被軟禁。阿南德·阿瑪爾再度被任命為總理,以取代根登。此後,喬巴山成為斯大林在烏蘭巴托的寵兒,成為新的內務部領導和在蒙古最有權勢的人。

處決

1936年4月,根登被送往蘇聯,表面上是為了治療痼疾,其實是遭到史達林軟禁。此後,他花了整整一年在黑海度假勝地福羅斯「度假」。1937年夏,根登被捕,在刑訊下承認與「反動派喇嘛」和「日本特務」進行陰謀活動。蘇聯最高法院軍事審判庭稱根登「試圖政變和充當日本間諜」,判處極刑。1937年11月26日,根登在莫斯科被秘密處決。

平反

蘇聯最高法院軍事審判庭1956年為根登平反。然而在蒙古人民共和國,依然沒甚麼人敢提及他的名字,直到1990年蒙古革命

根登的女兒策倫都蘭(Tserendulam)於1993年在根登的故居內開了一家紀念博物館,紀念蒙古在政治上受到迫害者。該博物館提供有關政治迫害受害者的信息,據估計政治迫害受害者在蒙古達到了人口的14%。

參考文獻

  1. 博勒吉德·根登,min
  2. Sanders, Alan J. K.,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ongolia, 1996, ISBN 0-8108-3077-9. p. 117
  3. Baabar, B., History of Mongolia, 1999, ISBN 999-0-038-5. p. 322
  4. Baabar, B., History of Mongolia, 1999, ISBN 999-0-038-5. p.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