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胡斯拉夫·馬爾蒂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博胡斯拉夫·馬爾蒂努(捷克語:Bohuslav Martinů,1890年12月8日-1959年8月28日),捷克作曲家,常被視為雅納切克的後繼人。7歲開始學小提琴,1906年進入布拉格音樂院,後又轉入管風琴學校,後被退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避居鄉下,開始作曲,1923年至法國向作曲家阿爾伯特·魯塞爾學習作曲,1940年離開法國,1941年到美國紐約,在美國期間寫下六首交響曲及其他許多樂曲。
博胡斯拉夫·馬爾蒂努是二十世紀最多產的作曲家之一。他出生在捷克 - 摩拉維亞高地上方的一座教堂塔樓裡,在納粹入侵法國迫使他逃往美國之前,他在布拉格和巴黎建立了自己。他在20世紀40年代成為美國的明星,但在1956年永久地回到了歐洲。他的民間堂穴「井的開放」(1955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非常受歡迎,涉及純潔,重生和流亡的痛苦主題。
作品
- 雙重協奏曲 (1938年),兩首弦樂團,鋼琴和定音鼓
- 交響曲1-6 (1942-46 / 1953) 為管弦樂團
- Sinfonietta la Jolla (1950年)為室內樂團
- The Marriage(1952) 兩部歌劇行為
作品視頻
Bohuslav Martinů - Nocturnes,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