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威廉·舍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卡爾·威廉·舍勒是瑞典無機化學家。1742年12月9日生于波美拉尼亞的施特拉爾松德(今屬民主德國),1786年5月21日因哮喘病卒於瑞典雪平(另外一種說法是死於汞中毒,可能是因為他親自「嘗」了貢導致的)。
概況
1757年在哥德堡做一藥劑師的學徒。1770年在烏普薩拉做藥劑師。1775年選入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研究了燃燒現象,分離出了氧氣(當時他稱為「火空氣」),並於1775年底寫成《論空氣與火》一書,但未能及時出版,直到1777年才與讀者見面。1775年2月4日,舍勒當選為瑞典科學院院士。他所發明的新化合物之多,幾乎是18世紀時史無前例的。
人物介紹
舍勒早年曾在哥德堡、馬爾默、烏普薩拉、斯德哥爾摩等地的藥房短期工作過,大部分時間是在小城鎮徹平的藥房工作,大量實驗研究也是在徹平進行的。舍勒經常處於窮困之中,大量的實驗工作是用簡陋的儀器在寒冷的實驗室中進行的。
舍勒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所取得的成果卻相當多,首先發現了氧、氯、氟、氨、氯化物、氫氟酸、鎢酸、鉬酸等幾十種新元素和化合物,他一生髮現的新物質有30多種。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在舍勒一生的發現中,最為突出的貢獻是發現氧氣和氯氣。
他的第一篇論文是關於酒石酸的,發表於1770年。接下來又得到焦酒石酸。氧氣的發現是在1773年,舍勒分別通過硝酸鉀、硝酸鎂、碳酸銀、碳酸汞、氧化汞等鹽的熱分解,以及軟錳礦與濃硫酸的共熱製得了氧氣,並對氧氣的性質進行了研究。舍勒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匯集於《論空氣和火的化學》一書中,但由於出版商的延誤,此書1777年才出版。而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於1774年製得並研究了氧氣後,很快就發表了論文。因此化學史上認為,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各自獨立發現了氧氣,他們都是氧氣的發現者。
在1774年,他研究了二氧化錳,並且利用它製得了氯氣。他製成了錳的許多化合物,例如:錳酸鹽和高錳酸鹽等。他還解釋了玻璃的着色和脫色問題。在1775年,他研究了砷酸的反應,在1776年發表了關於水晶、礬石和石灰石的成分的論文,還從尿里第一次得到了尿酸。在1777年他製得了硫化氫,並且觀察到,銀鹽被光照射以後,可以變色。在1778年他製得了升汞,從鉬礦里製成了鉬酸。他分析了空氣里所含氧的比例,並且多天都重複作了這樣的分析。實際上,他在1778年就知道空氣里至少有兩種元素。當時沒有發表,所以現在化學史書上,把這項工作列在卡文迪許名下。1780年他證明了牛奶的發酸,是因為產生了一種乳酸,乳酸被硝酸氧化之後,得到粘液酸。舍勒的很多實驗研究成果,生前沒有發表。
在1781年他發現了白鎢礦,因為這是他首先發現的,所以化學上利用他的姓,名之為Scheelite。在1782年他首先製成了乙醚,在1783年他研究了甘油的特性。在差不多同時,他又研究了普魯士藍的特性和用法。記載了普魯士酸(即氫氰酸)的性質、成分和化合物,當時他還不知道氫氰酸是一種很毒的物質。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研究了多種植物性酸類。例如:檸檬酸、蘋果酸、草酸和五倍子酸等等的成分。
1892年,紀念他誕生150周年之際,化學史學者詳細整理了他生前的日記和書信,但並沒有正式發表。直到1942年,紀念舍勒誕生200周年的時候,他的全部實驗記錄經重新整理之後,才正式發表,共有8卷之多,其中大部分是瑞典文的,也有少數德文的。。[1]
在致力於研究之外,為了培養自己實驗室里的那些大學生,舍勒親自動手編寫了一部《分析化學實驗教程》。編寫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這些年輕人免於陷在人們過去已經做過了千百次的實驗中,虛拋了光陰,以便能夠一開始就進入實質性的新研究。
從他和朋友所寫的許多書信里,知道他對於化學很早就發生了興趣,對於當時有名的一些化學書里的實驗,他都重複做過一遍。由於實驗的結果,他否定了「火」是一種元素的舊說法。 在他這些日記和文件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舍勒和甘恩這位大學教師的通信。這些信件里很明確的說明了舍勒在18世紀,對於化學實驗所具有的能力和貢獻。由於舍勒發現了骨灰里有磷等物質。這使後來甘恩證明了骨頭裡面確有磷。在這以前,人們只知道尿里有磷,而發現骨頭裡有磷,是從舍勒開始的。他從螢石和硫酸的作用發現了氫氟酸。他又利用軟錳礦和鹽酸的作用,得到了氯氣,但卻誤認為發現了燃素。他在1773年寫給朋友的信里說:如果把軟錳礦溶解在鹽酸里,就得到了一種黃顏色的氣體。他還發現了這種氣體有漂白的作用。舍勒在化學實驗工作方面,涉及非常之廣。實際上,他當時在國外,特別在法國很出名。例如:拉瓦錫在1774年寫的書里,就用了相當大的篇幅,推崇舍勤的工作。他們還互相通信。儘管如此,舍勒始終堅信燃素說而不相信拉瓦錫的氧化學說。從現在來看,舍勒的許多實驗,在今天並不難做,可是在二百多年前,能夠發現那麼多化學成果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舍勒雖然只活了四十四歲,而他對化學的貢獻卻是永遠令人懷念的。瑞典科學院為了紀念舍勒,鑄造了一座銅像,矗立在斯德哥爾摩的廣場上。
參考文獻
此條目缺少頁面分類。請協助為此條目補上適當的頁面分類。參見頁面分類入門。(2019年9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