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拉博加茲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卡拉博加茲灣(土庫曼語:Garabogazköl Aylagy或Kara Boğaz Göl,意為浩瀚的或黑色的峽湖),是地球上最大湖泊裏海的一個海灣,也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潟湖。位於裏海東岸、土庫曼斯坦巴爾坎州的西北部。面積18,000平方公里。

卡拉博加茲戈爾灣土庫曼語:Garabogazköl Aylagy或Kara Boğaz Göl,意為浩瀚的或黑色的峽湖),是地球上最大湖泊裏海的一個海灣,也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潟湖。位於裏海東岸、土庫曼斯坦巴爾坎州的西北部。面積18,000平方公里。

它被一條長約100公里、最窄不到1公里的沙石洲與裏海主體分隔開,沙洲中部有一開口,開口內水道略有彎曲,長7公里左右。含鹽量達35%,是普通海水的10倍,是裏海的近30倍,不適合生物生存。主要原因是裏海湖水以固定流向進入卡拉博加茲戈爾灣,在灣內蒸發,故鹽度特別大。因此該潟湖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成為周邊地區食鹽重要來源,當時鹽結晶主要堆積於潟湖南岸。

在上世紀30年代,人工挖鹽被機械挖鹽所取代,蘇聯新的鹽工廠建在了潟湖的西北部,逐漸成為潟湖的鹽業中心,被稱為卡拉博加茲。上世紀50年代,蘇聯開始抽取周邊地下水以提取種類更豐富的鹽分。1963年至1973年,蘇聯又建立了更新的工廠,之後採挖不再依賴自然蒸發。[1]

美麗的卡拉博加茲灣風光。

由於自1929年起裏海水位下降,蘇聯政府認為與海灣奪去裏海的水有關,於是在1977年決定興建堤壩,把海灣和裏海隔開。工程在1980年竣工。但湖水蒸發比預期速度快得多。1980年湖面面積為5,03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2公尺,到1983年面積僅為37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0.16公尺。1984年完全乾涸。[2]

造堤的結果是裏海鹽度增加、水位上升,更導致鹽廠停產和鹽風暴等問題。結果於1984年9月在堤壩上興建引水裝置。1992年6月,堤壩在水的衝力作用下破損,並最終被拆毀,裏海湖水重新注入卡拉博加茲戈爾灣。[3]

參考文獻

  1. 田裕釗、劉恕,他山之石: 百年之後話真知——從3 個工程案例, 看人類改造自然的「願和果」,《科技導報》,1/1999,頁36-39。
  2. 前蘇聯的瘋狂計劃 為了提升海水位選擇封閉大壩 百家號 2018年2月5日
  3. 被騙了!世界上最鹹的湖根本不是死海,亞洲有一個比它咸多了_網易訂閱 2017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