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拉摩爾根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卡拉摩爾根遺址卡拉摩爾根是伊犁河三角洲流域的保障性城址,9~12世紀伊犁河三角洲地區中世紀農耕文明最北端與最大的城市。該城興起於古伊犁河三角洲下游地區肥沃的河段上,在也是絲綢之路[1]上的一支。

從七河地區到達哈薩克斯坦中部和北部地區最近、最方便的貿易路線途徑卡拉摩爾根城。這是最直接的路線。卡拉摩爾根是絲綢之路巴爾喀什部分的重要中轉站,絲綢之路自此向西通往哈薩克斯坦中心地區,然後到達東歐。例如,從阿爾馬雷克到今阿斯塔納附近的博佐克,通過卡拉摩爾根的線路僅不到3000公里,任何其他線路都會長500至1000公里。

包括城牆、雙塔、坡道和溝渠等體現城市交通[2]保障功能的防禦體系遺存;管道、水壩、水庫、房屋、大壩等農業灌溉設施及供水設施遺存。

對絲綢之路的貢獻

卡拉摩爾根遺址是9至13世紀古老的Ili河流三角洲附近最大也是最北邊的中世紀農業文明城市。城市出現在古老的Ili河流三角洲低一些的富饒的河流——Shet-Bakanas附近,河流位於絲綢之路沿線。

最近也最方便的從七河區域到土耳其斯坦東部再到哈薩克斯坦中部和北部領土的路線就是穿過卡拉摩爾根去往那裡。這是最直接的路線。比如說:從Almalyk穿過卡拉摩爾根到達Bozok需要3百萬多米的距離,而其他的路線則比這條路線長50萬至100萬米。

卡拉摩爾根是絲綢之路Balkhash區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他通向哈薩克斯坦中部,最終到達東歐地帶。

基本信息

卡拉摩爾根位於Balkhash湖北方,Bakanas村莊東北方20萬米,Ortasu乾枯的河床流入Shet-Bakanas的匯流點北邊3000米處。這座古老的聚落的時期可追溯到9至13世紀。聚落主導着周邊地區約1.5至2米。卡拉摩爾根位於平地之上,一邊挨着高高的沙脊,另外一邊緊鄰古老的河道。古老的聚落呈矩形,面積為115*120米,對向四角。牆壁高達3米。在四角里有高4.5米的圓形塔。東北方和西南方還有兩個圓形寶塔,據估高達3.5米。在南方的塔東部20米處有一個梯形結構建築,周圍有斜向下的,高1.5米的壁壘包圍。西方的塔呈圓錐形,頂上有邊長為3米的正方形,被磚塊砌成的扶手包圍。塔是用土磚塊砌成,體積為55*25*8.5厘米。防禦牆是用泥磚塊,pakhsa磚塊,生黏土砌成,外面塗抹着生石灰。在rabad地區挖掘出了3窯爐的陶瓷花瓶,還有最豐富的材料:釉底料塗色的裝飾性和非裝飾性的陶瓷碎片。在這裡我們發現了珠寶商和鐵匠的製品,含鐵的和不含鐵的金屬,以及彩色玻璃和半珍貴石頭的珠寶。聚落的領土上的文化層發現了很多的骨頭,陶瓷,陶俑,和家庭廢物的內含物。文化層在古老的埋葬地里。聚落表面和周圍的takyrs揭示了大量的陶器和銅爐渣收藏品,表明了卡拉摩爾根曾經是銅製品的中心。聚落北部的小蓄水池的岸邊有明顯的陶器的殘骸。聚落的供水系統主要通過Akkum運河運作,分支流入西邊的Shet-Bakanas里,乾枯的河床是其中偏大的。它位於Ortasu和Shet-Bakanas的主運河之間。運河寬10-15米。沿着河岸可以看到保存下來的壁壘的殘骸,寬5-7米,高大約1米。運河的水流入古老的聚落連接着運河,和下滑的中間的壁壘相連。河床寬5至7米,深大約1米。運河總長大約10千米。離卡拉摩爾根主運河不遠處就是大壩的殘餘,大壩是用來增高水平線的。根據記載,在Ortasu運河的上游還有三個大壩穿過Bakanas主運河。運河呈下滑的壁壘的狀,寬3-4米,高1.5-2米。在大壩附近的領土上,殘留的土地被滾軸很好的劃分為矩形,鑽石型,和正方形。滾軸寬0.5-07米,高0.3-0.4米。區域的面積也各不相同,有10*12米,12*15米,和20*20米。遺址的西南方距離0.8-1千米處有一棵樹幹,從目前無水的Ortasu河漂流而來。第二條運河位於卡拉摩爾根以西2千米,它的河流方向由西南方流向Balkhash湖的海岸。整條河的長度預計10千米。

屬性

卡拉摩爾根是防禦屬性最好的聚落,它有強大的防禦牆和雙角塔。L型的坡道和溝渠。所有這些防禦的元素都是基本完整的防禦建築結構需要的,有效的保證了旅行隊的安全。建於河流管道和大壩上的農業灌溉系統,蓄水池,主運河,和第二水平面上的河流,分流的物品,和田地規劃的區域同樣也是基本維持城市和穿過沙漠的旅遊團隊生存能力的必須品。

旅行隊為了征服城鎮和聚落沙漠地區的這片路,他們會想辦法把一種儀器轉化為一系列的井。這些井不是用來灌溉的,而僅僅是提供可飲用水資源的。

卡拉摩爾根在絲綢之路段布局的問題與和環境之間的互動有直接的聯繫。中世紀時期,哈薩克斯坦中部的大草原用來開發非金屬性礦石。儘管Balkhash區域的沙漠擴展區域氣候條件非常不理想,城市的基地選擇在Saryesik Peninsula和狹窄的海峽的領土廊道上,商旅隊用船或者皮筏涉水,冬季以在冰上行走的方式過Balkhash湖,繼續沿着Nura河和Sarysu到達Ulytau的山腳下。這條狹窄的管峽讓過湖最省力最不花功夫。

沒有足夠的水資源,城鎮中心的建造和繼續存活基本無望。這就是為什麼聚落的出現和古老的Ili河流三角洲和高度曲折的河床的動力有關。沙漠聚落里的生命與水供給有直接的聯繫,水的供給依賴於Ortasu河流聚落東南方向1千米處的一條分流。通過河道把水資源從導管運輸到古老的聚落里,現在仍然有跡可循的殘骸長大約10千米。在軀幹殘骸的不遠處可以看到大壩的殘骸,大壩用來升高水平面並且自動流入河道中去。據記載,Ortasu河道的上游還有三座大壩的殘骸阻擋着Bakanas的主流。大壩周圍臨近的區域的地界呈規劃緊密排列,被脊劃分成矩形,鑽石,和正方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