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蜜拉 (小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卡蜜拉 (小說)
圖片來自books

卡蜜拉》(英語:Carmilla)是由愛爾蘭作家喬瑟夫·勒芬紐創作於1871-72年的一部Vampire literature|吸血妖怪題材哥特小說,也是早期吸血鬼作品的名作之一,與布萊姆·斯托克的《德古拉》齊名。故事帶有驚悚和女同性戀傾向元素,講述了一個化名為「卡蜜拉」的女性吸血怪與一名年輕女子的關係。本作品衍伸出了諸多戲劇及影視改編作品。

靈感來源

評論者們對這部作品的靈感來源感興趣。其中之一是一篇由多姆·奧古斯丁·凱爾麥(Dom Augustin Calmet)寫於1751年的論述魔法、吸血妖人及幽靈顯現的論文《幽靈顯現和吸血妖人或源自匈牙利摩拉維亞之還魂者之特徵》(法語:Traité sur les apparitions des esprits et sur les vampires ou les revenants de Hongrie, de Moravie, &c.)。其證據是凱麥爾報告稱,從一位牧師那裡打聽到有一座小鎮在3年前曾被吸血妖人侵擾。牧師曾前往該鎮,向多位居民調查和收集信息。牧師得知當地的吸血妖怪是在夜間從墓地中爬出的,它們折磨了許多當地居民,還纏着許多睡在床上的居民。一位不知名的匈牙利旅行者在此期間來到鎮上後,幫助當地居民在墓地設置陷阱,並將怪物斬首處理,守護了小鎮。這個故事後由勒芬紐轉述和改編,成為《卡蜜拉》中第13章的情節。

根據馬修·吉布森(Matthew Gibson)的說法,Sabine Baring-Gould|薩賓·古爾德寫於1863年的《狼人之書》(The Book of Were-wolves)及古爾德對血腥貴族巴托里·伊麗莎白的描述、塞繆爾·柯勒律治的《科瑞絲貝爾》(Christabel, 1797年出版第1部分及1800年出版第2部分)以及Basil Hall的《海因菲德大屋;或在下施蒂利亞的一冬》(Schloss Hainfeld; or a Winter in Lower Styria, 1836年出版於倫敦愛丁堡)也都為《卡蜜拉》提供了來源。霍爾的描寫為施蒂利亞背景提供了諸多材料,尤其對簡·安妮·克蘭斯通(Jane Anne Cranstoun)的描寫為卡蜜拉和勞拉都提供了人物模板。[1]

主要情節

作者勒芬紐先引入了一個從事神秘現象調查的人物海賽柳斯醫生(Dr. Hesselius),然後以「海賽柳斯醫生案例集」之一的形式講述這個故事。[2]

參考文獻

  1. Gibson, Matthew. Jane Cranstoun, Countess Purgstall: A Possible Inspiration for Le Fanu's Carmilla. Le Fanu Studies. November 2007 [2017-12-21]. ISSN 1932-95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4) (英語). 
  2. Dr Martin Hesselius. gwthomas.org. [2017-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