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盧詠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盧詠椿
出生 南京
國籍 中國
職業 詞作家

盧詠椿

人物簡介

盧詠椿,南京人,1942年出生於古城金陵的名門望族。高祖是清末同治年間翰林院編修、雲南學政。外祖父是光緒年間進士。伯父盧前(冀野)是民國時期著名學者、教授、詞學家,他作詞的《本事》(黃自曲)是我國現代歌詞的經典之作。台灣作家瓊瑤、三毛及大陸作家閻肅的小說或文章里,均引用或提及過這首歌詞,可見盧前的影響之廣。盧詠椿就出生在這樣有着濃厚文化氛圍的家庭里。上小學以前,母親就教他讀唐詩宋詞,背「古文觀止」,培養並激發了他對文學的興趣。

第一首詩

1958年,正在讀高中一年級的盧詠椿在《南京日報》上發表了他的第一首詩歌,那年才16歲。這次詩歌的發表,初顯了他的文學才華,也被他看作創作生涯的開始。1961年,高中畢業的盧詠椿報考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即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因非工農家庭出身,成績再好也無緣進入大學的校門,只好當了一名小學教師。孩子們純真的童心、活潑的童趣,卻給了盧詠椿無盡的創作源泉。

作品《踏着烈士的腳印前進》

1964年初,為了準備全校師生去雨花台掃墓,他創作了一首《踏着烈士的腳印前進》的朗誦。詩歌詞淺意深,琅琅上口:「翻過小山崗,走過青草坪,烈士墓前來了紅領巾……」,盧詠椿覺得如果譜上曲,不是可以演唱嗎?於是把這首詩寄給在北京的中國音樂家協會,竟然很快地發表在內部油印的刊物《歌詞》上(多年之後,他才得知,當時選中這首詞的編輯應該是我國著名女歌詞作家王健先生,作為他歌詞人生的第一位引路人,盧詠椿對王健大姐充滿感激之情)。這首詞很快被中央樂團的作曲家劉莊譜了曲,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少兒合唱團演唱,在中央台首播和教唱。《中國少年報》、《歌曲》雜誌、《兒童時代》、中國唱片社同時刊登或選用,並選入全國小學音樂教材。1965年《歌曲》雜誌本刊評論員文章,把這首歌和《我們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等5首歌曲,並列為「近年我國革命歌曲創作的新收穫」。2007年,中宣部和中國音協合編的建國以來我國革命經典歌曲《頌歌獻給偉大的黨》的選集中,又重新收錄這首歌。歌如歲月,歲月如歌,雖然近50年過去了,這首億萬人熟悉的歌,至今還留在人們的記憶里。如今,只要在「谷歌」上搜索一下「踏着烈士的腳印前進」,有關信息就有一萬多條。網絡上既有因懷想這首歌而求索歌譜的,也有唱着這首歌帶上紅領巾的親切回憶;既有自錄自唱這首歌的音樂小樣,也有全國許多學校繼續在教唱,把它作為清明節紀念革命烈士活動的主題歌曲……這首跨世紀的歌曲經久不衰,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經典作品。

作品《雷鋒叔叔望着我們笑》

初寫歌詞的實踐,小荷已露尖尖角的喜悅,社會賦予音樂的使命,不斷激發着盧詠椿的創作激情,從此歌詞創作成了他一生執着的事業。1973年,盧詠椿被秦淮區文化館館長朱平慧眼識珠,這位伯樂親自把盧詠椿調進了區文化館工作。不久他創作出《雷鋒叔叔望着我們笑》的歌詞。「這些好事是誰做,問誰誰都把頭搖」、「雷鋒叔叔望着我們笑」,這些淺顯而精彩的詞句,描繪了一群孩子學習雷鋒的動人畫面。這首詞一經譜曲,就成為南京小紅花藝術團的保留節目,接待過外賓和國家領導人,並選入當時的《戰地新歌》,在全國各地電台播出,出了唱片,傳唱至今,還收入小學教材及十多種歌曲選集。1984年這首歌入選人民音樂出版社《建國35周年歌曲選》。2011年,這首歌詞由於「構思和語言不無別致之處,使之當時在孩子們中間大受歡迎,到處演唱」而入選由金波名譽主編、晨楓主編、喬羽為顧問的我國權威性歌詞選集《百年中國歌詞博覽》。

文革以後

十年「文革」結束以後,文藝創作迎來風和日麗的春天。1979年,文化部藝術局通知盧詠椿和省里另一位歌詞作家解華,代表江蘇參加在湖南株洲召開的全國歌詞創作座談會。此時,他又從文化館調到南京市歌舞團,成為一名專業詞作家。先後擔任了江蘇省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南京市音協副主席、南京市政協委員等職務。盧詠椿的歌詞創作進入碩果纍纍的成熟期、高產期。

盧詠椿以委婉清新的筆調,描繪了多彩的生活。他的詞作中,有故土絢麗的風情,有祖國熱烈的頌歌,有青年純真的戀情,有孩子天真的童趣。「其歌詞作品的最大優勢在於,他坦誠的處世態度,使他的藝術始終從真情出發,努力發掘自己所熟悉的世界裡的真善美,從而給人們以美的感染。」(晨楓《中國當代歌詞史》434頁)

盧詠椿似乎特別鍾情於謳歌江南,那《漁村的傍晚》《白雲深處的小山村》《我愛江南春》《枇杷熟了》,那《白帆》《山泉》……無一不在他筆下流淌出一首首動情的歌。水一樣的江南,賦予他水一樣的情感;讀盧詠椿的歌詞,唱盧詠椿的歌曲,總感到祖國特別可愛,故鄉特別可愛,青春特別可愛,世間的一切皆是那麼可愛。

面對萬紫千紅的春光,盧詠椿寫下了他的又一首代表作《這就是我的祖國》:

「這裡的土地多彩又遼闊,春有綠葉,秋有金果,冬有遍地春色;這裡的風兒多情又柔和,飄着花香,飄着笑語,飄着不落的歡歌。要問這是什麼地方?這就是我的祖國!/這裡的太陽輝煌又溫暖,照耀藍天,照耀大地,照進人們的心窩;這裡的人民勤勞又快樂,相親相愛,團結一心,建設美好的生活。要問這是什麼地方?這就是我的祖國。」

這是詩,又是歌。使人的心靈盪起詩情畫意,猶如讓人走進郭蘭英的《我的祖國》。在詞作里,我們能看到其力透紙背的哲理,情透紙背的文采;還能聽得到他深沉的依戀,看得到他由衷的讚美。主題是那樣鮮明,用詞是那樣準確,此作雖然寫於20多年前,但絲毫沒有「過時」之感,正是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一曲讚歌。

這首詞經著名作曲家陳述劉譜曲後,由當時的青年歌手顧欣(現為中國音協副主席)演唱,一舉獲得中央電視台第二屆青年歌手大賽美聲專業組的第一名。一年後,在第三屆青歌賽決賽中,竟有7位歌手選唱這首歌。其中陳憶獲得了美聲組的第二名。不久,這首歌又獲得中國音協藝術歌曲優秀創作獎。此外,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張建一、戴玉強,中央歌劇院的王豐、南京師範大學的有德鄉,上海歌劇院的魏松等一批歌唱家,都曾在國內外演唱過這首歌。這首歌已成為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廣州星海音樂學院等全國數十家音樂院校的教材,收入《走進新時代——中華百年歌典》《中國藝術歌曲選》等十多種選集中。

《賣蜜桃》

談起盧詠椿的歌詞,不能不提及他那首引起詞壇軒然大波的《賣蜜桃》。那是1983年春天,中國音協組織一批詞曲作家到蘇南農村深入生活。在太湖洞庭山的集市上,他看到一群趕集的農村姑娘,那健美的身姿,歡樂的笑容,展現出改革開放後農村的新風貌。為此,盧詠椿用純情的筆,寫下了歌詞《賣蜜桃》:

「一根扁擔兩頭翹,兩籮蜜桃肩上挑,姑娘桃甜人也美,臉兒好像五月桃。『賣桃子唻』一聲水靈靈的叫,一個甜蜜蜜的笑,惹得小鎮也醉了。/一根扁擔兩頭翹,兩籮百貨肩上挑,賣完蜜桃回家去,留個背影給小伙瞧。『桃子甜唻』小伙子甜得高聲叫,姑娘裝做沒聽到,只撒串歌兒輕輕飄。」

這本是一幅健康清新的江南風俗的小品畫,可在發表後,竟有人提出了「這是賣桃還是賣俏?」於是《詞刊》展開長達半年之久的爭論,《光明日報》《作品與爭鳴》和解放日報的《報刊文摘》,都作了報道和介紹。大量爭論中,見仁見智,眾說紛紜。半年後,《歌曲》雜誌重新發表為這首詞譜曲的歌,給這場論爭作出肯定的答覆。接着濟南歌舞團獨唱演員岳娜在全國首屆青年民歌、通俗歌曲大選賽中,演唱這支歌,獲得了「金孔雀杯」獎。 原圖鏈接

盧詠椿的詞作,特別注重意境的追求和語言的錘鍊,佳句迭出,妙趣橫生,信手拈來,比比皆是,令人不禁拍案叫絕:

如今家鄉日子美,我在杯中細品味,莫道清茶不是酒,情到濃時也會醉。(《家鄉茶》)

勇敢的人,從海底採回閃光的珍珠;懶惰的人,在岸邊揀着破碎的貝殼。有志氣的人,給天空送上耀眼的明星;輕浮的人,只吹起幾個肥皂的泡沫。(《生活啊,沸騰的生活》)

為遮我的肩,濕了你的衣。傘外一個雨的世界,傘下一片愛的天地。(《走在三月的小雨里》)

我胸懷如寬闊的夜空,你臉兒像明媚的圓月,雪花才是最美的花,我們相聚在花好月圓之夜。(《雪花飄飄之夜》)

不必羨慕粉紅嫵媚的桃腮,不須追求菊花般苗條的身材,只要你在花叢中微笑,就會像鮮花一樣可愛。我們生活在花的世界,人生就有開花的未來。(《生活在花的世界》)

男兒三杯更豪壯,女兒半盞添嫵媚,秦淮春江花月夜,人生不妨醉一回。(《秦淮醉酒歌》)

更可喜的是,一個歌詞作家及其作品,能成為綜合性大學文學專業研究的對象,在我國尚鮮有先例。2010年,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的研究生于慧在河北省藝術研究所主辦的《大眾文藝》上,發表了長達13000字的《論盧詠椿歌詞的特點與意義》的畢業論文,指出:「作為江蘇歌詞領域的重要人物,盧詠椿40年中發表了近千首歌詞作品,在歌詞形式、意境營造及風格創造方面,都形成獨特的藝術魅力。盧詠椿及其歌詞作品,在江蘇歌詞史上的意義不容忽視。」

人物評價

2010年初夏,南京市音樂文學學會召開第三屆會員大會,詞壇同仁,齊聚一堂。會上,盧詠椿力薦頗有文化成就的詩人、詞作家高安寧擔任新一屆學會主席。與會者向盧詠椿投來尊敬的目光和陣陣掌聲。那情那景,讓人想起盧詠椿曾經扶植過不少新人走上了詞壇。當今江蘇最活躍的詞作家李朝潤、朱小松,均出於他的門下。20多年前,他對李朝潤等歌詞後學傾注了滿腹熱情和一腔心血;在當今詞壇卓有成就的熊初保、張鴻聲等人也受到他的悉心指點;而江蘇與南京更多的詞作者都得到過他的真情幫助。

《中國當代歌詞史》一書,對盧詠椿的為人給予了高度評價:「文如其人。盧詠椿的藝品與人品是在一個相互依存的層面上和諧地統一起來,他從不虛張聲勢,也不去追名逐利,他有自己做人為藝的價值取向。他『在詞壇已碩果纍纍光彩照人,但言談舉止絕不像一個名人,他溫文爾雅,謙和普通……每每在熱鬧場合靜若處子,鮮言寡語,微笑多於客套……他認為要作出高品位的詞,必須做高品位的人!先生的詞風清麗純情質樸,可吟可喁,嚼後余香滿口』(文君《秋色更比春色稠》)。應當說,對於盧詠椿的人格與藝品的這些評價,無虛浮之辭,亦無吹捧之嫌,是較為恰如其分的。」

視頻

夫子廟抒懷 仝蒙演唱 盧詠椿作詞 吳小平作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