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盧勝(1911年11月5日-1997年9月23日),原名盧家揚,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獲朝鮮民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生平
廣東省樂會(今屬瓊海)縣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三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閩南紅三團班長、排長、副連長、連政治指導員,獨立營營長,第四支隊支隊長、副團長、團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四團團長、團政治委員,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蘇皖支隊政治委員,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第一師三旅政治部主任、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蘇中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政治委員兼中共地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政治部主任,第一師一旅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十師師長、師政治委員,第四縱隊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二十三軍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軍政治委員,福建省軍區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四、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大事年表
1911年11月5日生於廣東省樂會縣(今海南省瓊海市)第一區芳嶺村一個農民家庭。
1927年參加農民自衛軍。
1929年3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2年10月在廈門轉入中國共產黨,12月奉派到閩南從事軍事鬥爭。
1933年在福建閩南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閩南紅軍第3團班長、排長、紅4連政治指導員。
1934年任中國工農紅軍福建閩南獨立三團團長兼政委。
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後,他留在閩南地區堅持三年游擊戰爭,攻城拔寨,驍勇善戰,大大小小的戰鬥不計其數,為福建的解放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1935年9月任紅軍雲和詔獨立營營長,後任閩粵邊紅軍支隊支隊長(旋改為閩粵邊獨立營,任營長)。
1936年9月,指揮獨立營和紅3團骨幹組成的一支隊伍攻克雲霄縣城,威震閩南。
1937年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二支隊四團團長兼政委。
1938年5月,奉調新四軍參謀處工作(陶勇接任團長),10月重回第4團,改任政治委員。
1939年10月與陶勇率部北渡長江,組成蘇皖支隊,開闢揚州以西至安徽天長地區抗日游擊根據地。
1940年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蘇皖支隊政委,曾以兩個團打敗國民黨13個團而威震華中[1]。
1940年,任蘇中軍區四分區司令員、政委兼中共地委書記,率部參加黃橋戰役。
1945年—1947年曆任華中野戰軍七縱政治部主任,華東野戰軍一師一旅政委,四縱十師師長兼政委,四縱副司令員,率部參加著名的蘇中戰役和棗莊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
1948年,率部參加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攻克了數十個國民黨軍團以上兵力守備的村落、據點。
1949年,任第三野戰軍二十三軍政委,率部殲滅由南京等地南逃之敵五個軍的大部。
1952年任志願軍二十三軍政委,率部入朝,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4年回國後入軍事學院學習。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2],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8年起任福建省軍區政委,福州軍區副政委。文革時期受到衝擊。
1975~1983年任福州軍區顧問(大軍區正職待遇)。
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7年9月23日在福州逝世。
視頻
盧勝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長征中的海南將軍盧勝:以「勝」之名勇斗頑敵,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6-10-24
- ↑ 盧勝將軍傳奇,海疆在線,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