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度洋天皇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印度洋天皇蝶魚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印度洋天皇蝶魚

界:動物界

鱸形目蝴蝶魚科

蝴蝶魚屬

蝴蝶系列品種

印度洋天皇蝶魚,為鱸形目蝴蝶魚科蝴蝶魚屬蝴蝶系列品種。 [1]

簡介

印度洋天皇蝶魚:別名三角蝴蝶魚,為鱸形目、蝴蝶魚科、蝴蝶魚屬、蝴蝶系列品種,原產於印度洋,馬達加斯加至安達曼海以及印尼附近群島。野生於水深1-25m的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1831年命名。成魚通常生活在軸孔珊瑚、鹿角珊瑚附近,多半成對生活,具一定的領域性,常成對在領地來回巡視,幼魚則單獨生活在珊瑚枝芽間。體側密布淺黃色和藍灰色交替的「人」字形細紋,尾柄黑色,基部有黃色條紋,尾鰭黑色,末端和尾柄端都有黃色邊緣。

外形雖然非常漂亮,由飼養難度頗高。外觀和顏色都和天王蝶魚相似,除去個體差異的條紋和顏色差別外,最主要的差別在於三角蝴蝶魚尾鰭的黃色彎月形條紋。面部淺黃色,有三條紅色至棕色的垂直條紋分別位於嘴部、眼睛和鰓蓋邊緣。

生存環境:海水 最大長度:16cm 形狀分類:碟形 顏色分類:灰色_藍色

活動區域:中下 飼養難度:較難 性情習性:溫和 適宜溫度:24℃±2℃

酸鹼範圍:8.2±0.2(PH) 硬度範圍:8±2(DH) 壽命年限:12年 食物飼料:雜食

印度洋天皇蝶魚形態特徵

體長12-16cm。成魚呈卵圓形,側扁,頭部上方輪廓平直,鼻區處稍內凹。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體被中型鱗片,背鰭單一。體乳白色,體側具十數條灰藍色箭狀條紋。頭部另具三條橙紅色至黑色弧帶,第一條在吻部。第二條為眼帶,眼帶窄於眼徑,且向後延伸達腹鰭前緣。第三條由背鰭硬棘後方經鰓蓋至腹鰭後緣,以上三條黑色帶間均為白色至淺黃色。背鰭軟條後緣及臀鰭軟條後緣為黃綠色,尾鰭後端具白緣。

印度洋天皇蝶魚飼養方法

人工飼養有一定的難度,很難接受水族箱環境,野生以以鹿角珊瑚屬的珊瑚蟲為食,人工飼養需使用訓餌的方法,讓他們習慣吃生餌及冷凍蝦肉。需要注意的是,生餌要殺菌消毒後才能餵食。

印度洋天皇蝶魚雌雄分辨

印度洋天皇蝶魚繁殖方式

卵生。

參考來源

  1. 印度洋天皇蝶魚,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