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獨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印度獨立運動是一系列活動,其最終目的是結束英國在印度的統治[1]。
最初的1857年印度起義是在服役於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英國軍隊和印度王國反抗英國而起,英國後將該地重新劃分,成為英屬印度及土邦兩地,試圖發展起一個受高等教育的精英階層。
孟加拉地區首先發起了爭取印度獨立的運動[2]。後來新的印度國民大會黨組建,其中有著名的溫和領導人尋求他們在英屬印度參加印度公務員考試的基本權利。20世紀初期,拉爾-巴爾-帕爾和奧羅賓多·戈什等人提出了更為激進的主張[3] 。
1920年代開始的最後階段,印度國大黨採用了甘地的非暴力和公民抗命。錢德拉·玻色,巴格特·辛格,Bagha Jatin和蘇利耶·森等人宣揚武裝革命以實現自治。
二戰期間,印度國大黨的退出印度運動和由蘇巴斯·錢德拉·鮑斯領導的印度國民軍運動在日本的幫助下達到了運動的頂峰[3]。
印度的自我統治運動是一場群眾運動,涵蓋了社會的各個方面。它也經歷了意識形態不斷演變的過程。該運動的基本意識形態是反殖民主義的,也得到了獨立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以及世俗,共和,民主和自由主義的政治結構的支持。
這最終產生了1947年的《印度獨立法》。1947年8月15日午夜,在印度分割出巴基斯坦,英屬印度的歷史結束。在1950年1月26日印度憲法生效並建立印度共和國之前,印度一直是王室的領地。1971年,東巴基斯坦宣布獨立為孟加拉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