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捲瓣半蒴苣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捲瓣半蒴苣苔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捲瓣半蒴苣苔

學 名:Hemiboea follicularis C.B.

Clarke var. retroflexa YanLiu

& Y.S. Huang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管狀花目

科:苦苣苔科

族:長蒴苣苔族

屬:半蒴苣苔屬

捲瓣半蒴苣苔(學名:Hemiboea follicularis C.B. Clarke var. retroflexa Yan Liu & Y.S. Huang )是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屬植物。 [1]

捲瓣半蒴苣苔形態特徵

莖4棱、花冠黃綠色帶有紫色條紋、內部具半圈毛環、花冠裂片向外反折、退化雄蕊2個、花絲及退化雄蕊長1.0-1.2mm。

多年生草本。莖上升,高30-45厘米,無毛,不分枝,具3-4節。葉對生;葉片稍肉質,干時草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長8-19厘米,寬4-8.8厘米,頂端漸尖;

基部斜寬楔形至楔形,或一側楔形,另一側圓形,近全緣或中部以上淺波狀或有淺鈍齒,上面深綠色,疏被貼伏的短柔毛,下面淡綠色,無毛;

蠕蟲狀石細胞嵌生於維管束周圍的基本組織中;側脈每側8-10條,與中脈成直角或鈍角;葉柄長0.3-3.5厘米,無毛。聚傘花序假頂生;花序梗長2-3厘米,無毛,具3-6花;

總苞球形,直徑1.5-2.5厘米,無毛,開放後呈船形;花梗長1-4毫米,無毛。萼片5,線狀披針形,長1.5-1.8厘米,寬2.5-3.5(-4)毫米,頂端微鈍,白色。

花冠白色,具紫斑,長3-4厘米,外面疏被腺狀短柔毛,內面在距基部4-5毫米處有一毛環;筒長2.3-3.2厘米,口部直徑1.2-1.4厘米,基部上方直徑5-6毫米;上唇長8-10毫米,2淺裂,裂片卵圓形,下唇長10-13毫米,3深裂,裂片長圓形。

雄蕊花絲着生於距花冠基部8-10毫米處,狹線形,長13-14毫米,花葯長圓形,長3.5-4毫米,頂端連着;退化雄蕊3,側面2個長5-7毫米,頂端小頭狀,中央1個長4毫米。

花盤環狀,高1-1.2厘米。雌蕊長2-2.5厘米,子房線形,無毛,花柱被短腺毛,柱頭近截形。蒴果線狀披針形,長3-3.3厘米,寬2.5毫米,無毛。花期8-10月,果期11-12月。

捲瓣半蒴苣苔產地生境

貴州省荔波縣立化鎮,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附生於陰濕石灰岩上,海拔725m。

半蒴苣苔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

半蒴苣苔主治 主治濕熱黃疸;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燒燙傷。

半蒴苣苔食用方法-泡水喝的功效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鮮品絞汁塗。

半蒴苣苔藥用部位 為苦苣苔科植物半蒴苣苔的全草。

半蒴苣苔選購保存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參考來源

  1. 捲瓣半蒴苣苔,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