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歷史趣聞:古代科舉考試現場就有古人打廣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臭豆腐

來自網絡的圖片

歷史趣聞:古代科舉考試現場就有古人打廣告「可與松花相媲美,敢同蝦醬做競爭。」在北京眾多的老字號中,若提起王致和臭豆腐,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1]

就連嘗遍了珍饈美味的慈禧太后,都對它讚不絕口,將其列為御膳小菜,賜名「青方」。

從金榜落第到「一臭萬年」,從「棄仕從商」到衣錦還鄉……說起來,這位隔壁老王的發家史,就是又一個草根逆襲的傲嬌故事嘛

清康熙八年(1669年),京城舉行會試。全國各地的優秀考生聞訊趕來,他們都是各地鄉賢推薦,通過層層考試選拔上來的舉人,會試競爭非常激烈。然而,落榜者中仍有不少佼佼者,王致和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個普通的窮書生,王致和不甘心就這樣收拾行李匆忙回老家,他決定暫留京城,找份差事做着,等待下一次科舉。

迫於生計,王致和決定一邊學做豆腐維持生活,一邊忙中抽閒刻苦攻讀。轉眼間,大半年過去了,到了盛夏季節,生意進入淡季。豆腐一時賣不完,他便從集市上買來一些罈子,把剩下的豆腐切成四方小塊,配上鹽、花椒等佐料,放進罈子里暫且醃着。

炎熱的夏天悄悄過去,轉瞬秋涼已至。王致和驀然想起自己曾醃製的幾壇豆腐。當他打開罈子時,一股臭味撲鼻而來,將豆腐舀出來一看,全都成了青灰色,還泛着長長的綠毛。王致和頓時懊惱不已,心疼起這幾鍋豆腐,悔不該粗心大意。

王致和自幼以勤儉為本,在京城飽嘗生活的艱辛,儘管發現「豆腐壞了」,但總覺得這樣扔掉十分可惜,於是他大着膽子嘗了一嘗,忽然發現別具風味。

接下來,他反覆品嘗了幾次,發現自己身體並無異樣,遂將其分送給左鄰右舍品嘗。沒想到鄰里看到散發臭味的怪異豆腐,個個不敢下口,直到王致和當面試吃,他們才小心翼翼地品嘗起來。

這一吃不當緊,大家馬上發現這豆腐入口竟有一股濃郁的醬香味在舌尖纏繞,品嘗者無不嘖嘖稱奇,認為這是天下少有的美味。很快,王致和的臭豆腐一下子傳播開了,「聞起來臭,吃起來香」,一時成為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奇談。

雖然名為「臭豆腐」,但並非人們想象中的惡臭。王致和抓住這一點做文章,發明了好幾種獨到的吃法,最叫絕的就是臭豆腐熱湯麵,最受當時淪落京城的莘莘學子們的喜愛,很多人一吃就是三大碗。

「窩窩頭就臭豆腐,吃起來沒個夠。」「吃上一塊臭豆腐,錦繡文章不知休」,在文人墨客組織的小型聚會上,臭豆腐也頻頻「登場」,成為眾人下酒吟詩的一道好菜

王致和誤打誤撞,製作出了人間美味「臭豆腐」,他一時名聲大噪,成了當時京城婦孺皆知的名人。很多聰明的同行深受啟發,也開始琢磨臭豆腐的做法,幾個月的時間,街頭就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十幾家臭豆腐店。由於賣豆腐多是行商,沒有固定攤位,當時的情況可謂「一臭萬年,香飄萬家」。

由於一門心思做豆腐,加之生意太忙,王致和漸漸忘記了科舉,直到房東一遍遍提醒,他才恍然大悟,想起自己來京城的目的,是要考取功名衣錦還鄉的,生意人在當時社會地位較低,做豆腐生意就算身價數萬,恐怕回到家鄉也並不光彩。

很快到了會試時間,王致和發現自己的策論成績下降得厲害,深感光陰虛度,在考場裡一時愁眉不展。心思也總是回到自己的豆腐鍋里,擔心這幾天豆腐做不好砸了生意。他越想越出神,嘴巴竟忍不住砸吧起來。​

這時王致和發現,考「詩」的題目是「知味下車」,不禁靈機一動,吟詩一首,盛讚起自己發明製作的臭豆腐。他奮筆疾書寫下開篇:「名言臭豆腐、名實正相當。」

寫下這兩句,王致和暗自慶幸:自己發明創造臭豆腐或許會讓自己流芳千古,百年後的名氣恐怕不會低於今日的狀元。

於是他不禁詩興大發,接着寫道:「自古不釣譽,於今無偽裝。」接下來,他開始描寫臭豆腐的特點:「撲鼻生奇臭,入口發異香。素醇饒回味,黑臭蘊芬芳。」再寫到臭豆腐的深遠影響:「珍饈富人趣,野味窮者光。既能飫饕餮,更可佐酒漿。」

詩文結尾處,不忘再次吹捧一番:「餐饌若有你,宴飲亦無雙,省錢得實惠,賞心樂未央。」寫完之後,他頗為得意,甚至打算將此詩帶回去,到了詩會上給大家炫耀一番。

他拿着卷子離開座位,將卷子遞給監考。由於王致和交卷較早,監考翻開卷子一看,八股文寫的一般,再看後面竟然寫了一首盛讚臭豆腐的打油詩,頓時勃然大怒,立刻喊住王致和。「大膽!」監考大聲呵斥。

王致和本就在考場茶飯不香、營養不良,猛聽一聲吆喝,嚇得渾身一哆嗦,回過頭來一看監考雙目圓睜,鬍子翹起,活脫脫像一隻欲要撲過來的虎狼。

他小心翼翼地張口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你可知罪?」監考一下子將卷子扔在地上,「我看你這潑皮竟然褻瀆考場,應當拉出去重打二十大板!」王致和一下子糊塗了,自己何曾有褻瀆考場舉動,嚇得半響說不出話。

這時候,主考官聽到動靜走了過來,詢問發生了什麼事。監考看到上差過來,趕緊匯報:「這位考生玩世不恭,寫作歪詩褻瀆考試聖地……」說完便彎腰從地面拾起王致和的卷子。

王致和在文學上思維敏捷,一聽是怪罪自己的詩,頓時就想好了對策。這時候,主考官問王致和為何用臭豆腐入詩。王致和不慌不忙的回答:「以往『知味下車』之題,考試皆千篇一律論『酒』,豈不乏味?況且草民所作的臭豆腐,表面為臭,腹內都是寶啊!」

主考一聽,王致和對臭豆腐的解釋倒是合情合理,而且別有寓意,不禁點了點頭,對監考說道:「臭豆腐入詩,別開生面,且詩意豁達,以詩閱人,作者定是有真材實料之人,應當重新裁定才是。」

監考一聽,連忙稱是,將王致和的卷子恭恭敬敬地收了起來。王致和險中遇救,得中第一百零七名,放任鐵嶺縣,後升任衛輝知府。

但是做官時,王致和的豆腐情結始終存在。最後他終於辭官,在北京延壽街開了一家臭豆腐鋪,專心經營自己的字號。他不但將自己當年考場寫的詩裝裱放在店內,而且大門還寫了一副特別醒目的對聯:「可與松花相媲美,敢同蝦醬做競爭。」橫批為:「臭名遠揚」。

臭豆腐歷經三百多年,早已走進尋常百姓家中。即便時至今日,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在很多高檔酒席上,它仍然作為一道小菜,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給人以無窮的回味。[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