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陽書事七十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歷陽書事七十韻》是一首古詩,中國作為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早在商朝甚至更早就擁有了文字,而正是文字的誕生,讓詩詞的記錄得到了可能,詩詞的發展,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 先秦時期的《詩三百》;兩漢時期的樂府古詩[1];魏晉南北朝新的文學取向;李唐的詩歌高峰與詞的興起;趙宋的詩的綿延和詞的高峰;元明清的繼承與發展。
“ |
一夕為湖地,千年列郡名。霸王迷路處,亞父所封城。 漢置東南尉,梁分肘腋兵。本吳風俗剽,兼楚語音傖。 沸井今無涌,烏江舊有名。土台游柱史,石室隱彭鏗。 曹操祠猶在,濡須塢未平。海潮隨月大,江水應春生。 憶昨深山裡,終朝看火耕。魚書來北闕,鷁首下南荊。 雲雨巫山暗,蕙蘭湘水清。章華樹已失,鄂渚草來迎。 廬阜香爐出,湓城粉堞明。雁飛彭蠡暮,鴉噪大雷晴。 平野分風使,恬和趁夜程。貴池登陸峻,舂穀渡橋鳴。 駱驛主人問,悲歡故舊情。幾年方一面,卜晝便三更。 助喜杯盤盛,忘機笑語訇。管清疑警鶴,弦巧似嬌鶯。 熾炭烘蹲獸,華茵織斗鯨。回裾飄霧雨,急節墮瓊英。 斂黛凝愁色,施鈿耀翠晶。容華本南國,妝束學西京。 日落方收鼓,天寒更炙笙。促筵交履舄,痛飲倒簪纓。 謔浪容優孟,嬌憐許智瓊。蔽明添翠帟,命燭拄金莖。 坐久羅衣皺,杯頻粉面騂.興來從請曲,意墮即飛觥。 令急重須改,歡馮醉盡呈。詰朝還選勝,來日又尋盟。 道別殷勤惜,邀筵次第爭。唯聞嗟短景,不復有餘酲。 眾散扃朱戶,相攜話素誠。晤言猶亹亹,殘漏自丁丁。 出祖千夫擁,行廚五熟烹。離亭臨野水,別思入哀箏。 接境人情洽,方冬饌具精。中流為界道,隔岸數飛甍。 沙浦王渾鎮,滄洲謝脁城。望夫人化石,夢帝日環營。 半渡趨津吏,緣堤簇郡甿.場黃堆晚稻,籬碧見冬菁。 里社爭來獻,壺漿各自擎。鴟夷傾底寫,粔籹鬥成□。 採石風傳柝,新林暮擊鉦。繭綸牽撥剌,犀焰照澄泓。 露冕觀原野,前驅抗旆旌。分庭展賓主,望闕拜恩榮。 比屋惸嫠輩,連年水旱並。遐思常後已,下令必先庚。 遠岫低屏列,支流曲帶縈。湖魚香勝肉,官酒重於餳。 憶昔泉源變,斯須地軸傾。雞籠為石顆,龜眼入泥坑。 事系人風重,官從物論輕。江春俄澹蕩,樓月幾虧盈。 柳長千絲宛,田塍一線絣.游魚將婢從,野雉見媒驚。 波淨攢鳧鵲,洲香發杜蘅。一鍾菰葑米,千里水葵羹。 受譴時方久,分憂政未成。比瓊雖碌碌,於鐵尚錚錚。 早忝登三署,曾聞奏六英。無能甘負弩,不慎在提衡。 口語成中遘,毛衣阻上征。時聞關利鈍,智亦有聾盲。 昔愧山東妙,今慚海內兄。後來登甲乙,早已在蓬瀛。 心托秦明鏡,才非楚白珩。齒衰親藥物,宦薄傲公卿。 捧日皆元老,宣風盡大彭。好令朝集使,結束赴新正。 |
” |
— [唐代]劉禹錫 |
中西方詩詞特點
與西方商業性、開放性社會所形成的重視概念、範疇內涵的明確性,分析、歸納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強的思維方式不同,中國早在先秦已經形成感悟式直覺思維方式。前者持「天人相分」的哲學觀,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故努力明確事物內在聯繫與邏輯關係;後者持「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偏重於統一,偏重整體、直觀的把握,而忽視了精密和抽象的邏輯分析、歸納,是一種典型的「以物觀物」的方式,明顯不同於西方的「以我觀物」 的方式。這樣一來造成了語義含糊,難以進行分析研究,只能靠感悟來理解其中的意思,沒有精確的尺度去衡量其中的含義。例如《老子》開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2];名可名,非常名。」一直以來「道」的含義備受爭議,在翻譯中更找不出合適的能表達其意思的詞,只好用「dao」來表示,這是直覺思維下的典型產物。這種直覺式的思維上升為理性後,仍不離感性。當它運用於文學,特別是詩歌創作時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特有的概念,如風骨、風雅、陽剛等等。也就不像西方那樣先對概念作明確的界定,經過推理過程,然後才建構理論體系。它起源於感性體驗,經過感悟,後又約定俗成,在前後沿用中逐步發展完善,具有具體與抽象、體驗與概括結合的特點。
中國在長期的認識活動中,又形成了運用樸素的辯證法觀察事物的傳統,以及相應的辯證思維方式,體現在文學上就是既重視並揭示文學與社會的內在聯繫,也能夠揭示文學自身的規律。
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之下,中國的詩歌創作特別強調一個「悟」字,「頓悟」成了詩歌創作的最高境界,「悟」往往帶來神來一筆,它不一定與上文有直接邏輯的聯繫,但感情上具有連貫性,這種寫作方式是直覺思維方式的產物,它鑄造了中國詩歌特有的美麗。
參考文獻
-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你分得清嗎?,搜狐,2017-11-02
- ↑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道德經》全文,搜狐,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