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厲馬秣兵(漢語成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厲馬秣兵(漢語成語)

"厲兵秣馬"餵飽馬,磨快兵器。形容準備戰鬥。 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介紹

題名: 厲兵秣馬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出處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解釋

解釋 磨好兵器,餵好馬。形容準備戰鬥。

相關例句 [1] 孫權克仗先烈,雄據江東,舉賢任能,~,以伺中國之變。(宋·陳亮《酌古論·呂蒙》)

典故

春秋時期,秦國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人領軍駐守鄭國,卻美其名曰為:幫助鄭國守衛其國都。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報告秦穆公,說他已"掌其北門之管",即掌握了鄭國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秦國進攻鄭國,他將協作內應。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報後,覺得機不可失,便不聽大夫蹇叔的勸阻,立即派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率兵進攻鄭國。蹇叔的兒子也隨部隊出征,蹇叔對自己的兒子哭着說:"你們一定會在淆這個地方遭軍隊抵禦,到時我來收你的屍。"秦軍經過長途跋涉後,終於來到離鄭國不遠的淆國,剛好被鄭國在這裡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鄭穆公報告,一面到秦軍中慌稱自己是代表鄭國前來慰問秦軍的。弦高說:"我們君王知道你們要來,特派我送來一批牲畜來犒勞你們。"弦高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襲鄭秦軍的懷疑,使秦國懷疑鄭國已做好了準備,所以進軍猶豫不決。鄭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報告後,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門查看,果然看見杞子的軍隊"束載、厲兵、秣馬矣",即人人扎束停當,兵器磨得雪亮,馬餵得飽飽的,完全處於一種作為內應的作戰狀態。對此,鄭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說:"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們的孟明就要來了,你們跟他走吧!"杞子等人見事情已經敗露,便分別逃往齊國和宋國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後,也怏怏地下令撤軍。成語"厲兵秣馬"既來自於典故中"束載、厲兵、秣馬矣",指準備戰鬥 。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