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厚唇舌唇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厚唇舌唇蘭

中文學名 厚唇舌唇蘭

拉丁學名 subsp.Pachyglossa

別 稱 厚唇粉蝶蘭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厚唇舌唇蘭(學名:Platantheramandarinorumsp.pachyglossa)為蘭科舌唇蘭屬下的一個亞種。產於我國台灣省(巒大山、李楝山、大霸尖山、太平山、雪山、啞口、新竹),生於海拔2600––3000米的高山草原上與箭竹混生。

信息

目 微子目 Microspermae

亞 科 蘭亞科Subfam.Orchidoideae

屬 舌唇蘭屬 Platanthera

種 尾瓣舌唇蘭Platanthera mandarinorum

科 蘭科 Orchidaceae

族 蘭族Trib.Orchideae蘭亞族Subtrib.Orchidinae

亞 屬 舌唇蘭亞屬Subgen. Platanthera

分布區域 台灣省

形態特徵

本亞種的距向下彎曲,長約13毫米;葉較寬,長圓形至橢圓形;藥室平行等,與原亞種易區別。花期6--8月。

尾瓣舌唇蘭(原亞種)

植株高18-45厘米。根狀莖指狀或膨大呈紡錘形,肉質,粗5-6毫米。莖直立,細長,下部具1(-2)枚大葉,大葉之上具2-4枚小的苞片狀披針形的小葉。大葉片橢圓形、長圓形,少為線狀披針形,向上伸展,長5-10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成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具7-20餘朵較疏生的花,長6-22厘米;花苞片披針形,長10-16毫米,最下部的與子房等長或較長;子房圓柱狀紡錘形,扭轉,稍弓曲,無毛,連花梗長10-14毫米;花黃綠色;中萼片寬卵形至心形,凹陷,長4-4.5毫米,寬3-4毫米,先端鈍或圓鈍,基部具3脈,有時中部具5脈;側萼片反折,偏斜,長圓狀披針形至寬披針形,長6.5-7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具3脈;花瓣淡黃色,長5-6毫米,下半部為斜卵形,寬2.8-3.2毫米,上半部驟狹成線形,尾狀,增厚,向外張開,不與中萼片靠合,基部具3脈,有時中部具4脈;唇瓣淡黃色,下垂,披針形至舌狀披針形,長7-8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鈍;距細圓筒狀,長2-3厘米,向後斜伸,有時多少向上舉;藥室叉開,藥隔寬,寬2-3毫米,頂部微凹;花粉團橢圓形,具長的柄和近圓形的粘盤;退化雄蕊2個,顯著;蕊喙寬正三角形;柱頭1個,凹陷,位於蕊喙之下穴內。花期4-6月。

產地生境

產地分布:產於我國台灣省(巒大山、李楝山、大霸尖山、太平山、雪山、啞口、新竹)。生於海拔2600--3000米的高山草原上與箭竹混生。[1]

舌唇蘭屬介紹

描 述:Platanthera Rich. 舌唇蘭屬,蘭科,約200種,分布於北半球,向南可達中美洲和熱帶亞洲,我國約40種,南北均產之,以西南為最多。陸生蘭,常有塊莖;葉基生或莖生,1至數枚;總狀花序頂生,具數朵花;中萼片常與花瓣靠合成兜;唇瓣一般不裂,舌狀,基部常呈耳狀,有距;蕊柱貼生於唇瓣基部;藥室平行或叉開;柱頭1個;花粉塊2,由許多鬆散小塊組成,有短的花粉塊柄與粘盤。[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