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原始婚姻婚姻儀式中掠奪形式源流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始婚姻婚姻儀式中掠奪形式源流考 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原圖鏈接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原始婚姻婚姻儀式中掠奪形式源流考》,有關婚姻家庭發展理論的著作。J.F.麥克倫南著。1865年出版。

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認真研究了落後民族的婚姻家庭習俗,試圖通過因果聯繫,把相繼出現、流行較廣的習俗,如搶劫婚、外婚制、一妻多夫、依母系算世系聯繫在一起。認為這4種現象,是同一原因的結果,即原始部落因殺嬰習俗造成婦女不夠。婦女的缺少,使部落一些男子共同以一個婦女為妻,即所謂一妻多夫(分奈爾和西藏兩類)。而一妻多夫是依母系算世系即母權制的主要原因,因為無法確定父方。婦女的缺少,又使本部落男子用搶劫辦法從外部落娶妻,即所謂搶劫婚。由於搶親習俗的確立,形成了同本部落婦女結婚(內婚制)的成見,因而產生外婚制習俗。外婚制、內婚制兩詞均為作者首創。隨着部落內部男女比例平衡,婦女不感缺少,於是外婚制不被遵守,甚至在一些部落已為內婚制所取代。依母系算世系逐漸讓位於依父系算世系,由母系制過渡到父系制。

本書提出的母權制在歷史上先於父權制這個觀點,瑞士民族學家巴霍芬於1861年已提出過,但是,知道巴霍芬著作的人不多,作者只是在他著作出版後的1866年才看到。所以,對讀者來說,發現母權制的不如說是麥克倫南。作者由於不了解外婚制只是對氏族而言,並不包括部落,所以未能正確地確定外婚制在社會歷史中的地位和意義,所以,恩格斯在《關於原始家庭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中指出:他把外婚制同設想的殺嬰習俗聯在一起,就將問題搞亂了;把外婚制部落與內婚制部落對立的理論所造成的害處,要多於他研究所帶來的益處。在英國,作者的觀點一時頗受歡迎。本人被官方譽為原始歷史學派的創始人和領袖。

作者簡介

J.F.麥克倫南(John Ferguson Mclennan 1827—1881),英國人類學家、社會學家。進化學派主要代表之一,曾就學阿伯丁皇家學院、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長期從事原始社會研究,為婚姻史研究創始人。指出原始社會存在外婚制,母權制是最初的世系制度,並對圖騰崇拜首次作了系統的描述。主要著作還有《父權論》、《動植物崇拜》、《古代史研究》等。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書籍,是思維的結晶,知識的寶庫,智慧的源泉,人類最主要的精神食糧。名著,則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原始婚姻婚姻儀式中掠奪形式源流考 相關視頻

雲南「神秘的女兒國」,仍是母權制家庭形式
馬克思恩格斯關係的再認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