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殼層結構的基本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原子核殼層結構的基本理論》,原子核結構理論有關殼層模型的專著。瑪·邁耶和約 ·詹森合著。1955年美國維萊出版社出版。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前言、13章正文和4個附錄,共269頁。前言指明了本書主要用殼層模型處理有關的實驗數據,只使用簡單的理論方法和概念,不去細論獲得數據的實驗方法。第1—3章敘述了穩定核的一般性質,2、8、20、50、82等幻數存在的實驗證據和回顧原子中的電子獨立粒子運動與殼層結構。第4、5章是理論的核心,研究了核內核子運動有不同於電子的強自旋—軌道耦合作用,自旋取向向上和向下的不同,使能級有很大差別。建立了原子核的殼層模型理論並首先用於穩定原子核的基態。隨後各章討論了核的殼層模型應用於各種情形並和實驗數據比校。第6章核子數為奇數核的性質。第7章氘核的削裂反應。第8章核的電四極矩與能級的同位素位移。第9章核子數為奇數核的β衰變。第10章涉及同位旋,專門討論了輕核。第11章核子數為偶數核的性質。第12章核譜學的性質:壽命,選擇定則,多極性和躍遷幾率等。第13章研究了同質異能素。4個附錄分別是單核子本徵函數,全同粒子耦合,非全同粒子耦合和多極矩及其輻射場。
本書從大量實驗事實出發,揭示了核內核子運動的一種重要運動形態——強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的獨立粒子運動,創建了原子核殼層模型理論,它是與原子殼層結構類似又不盡相同的原子核殼層結構。本書所用數學公式不多,理論概念清晰,實驗數據翔實。原子核結構理論從液滴模型——殼層模型——綜合模型的發展,反映了人們對原子核結構認識的深化,本書的出版是此認識長鏈中的重要一環。
作者簡介
瑪 ·邁耶(Maria Goeppert Mayer,1906—1972),生於德國的美國女物理學家,原子核殼層模型理論的創立者之一,曾任芝加哥大學、聖地亞哥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1948—1949年間,發表了殼層軌道中質子與中子的穩定性與組態方面的數篇文章,1955年與德國原子核物理學家詹森合著《原子核殼層結構的基本理論》,並共享196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她還從事量子電動力學和光譜學方面的研究。約·詹森(Johannes HansDaniel Jensen,1907—1973),德國原子核物理學家,原子核殼層模型理論的創立者之一。曾任德國漢堡大學教授,海德堡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1948年初用核子獨立粒子運動的強自旋—軌道耦合作用解釋原子核的幻數,獨立地創立了原子核的殼層模型理論。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原子核殼層結構的基本理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讀?《連線》雜誌為你推薦這些!,搜狐,2017-12-26
- ↑ 工具書是一種按某種體例編排的專供查找特定資料而不是供系統閱讀的書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