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白城海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廈門白城海灘 |
廈門白城海灘位於廈門環島南路,廈門大學東部的白城校門附近,為演武大橋與胡里山炮台之間的一片美麗的沙灘,代表景點有白城浴場、兩塊礁石等。這裡環境優美,交通方便,空氣清新,風景秀麗,是廈門天然的休閒公園,也是當地市民和各地旅客遊玩聖地之一。
基本內容
中文名:廈門白城海灘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門票價格:免費
適合:在此漫步遊玩
地理位置:廈門市思明區環島南路
開放時間:全天
特點:沙灘很長,環境優美,交通方便,空氣清新,風景優美
人文歷史
明朝以來,倭寇不斷騷擾我國東南沿海,1387年,為了防禦倭寇入侵,明太祖派江夏侯周德肖來福建策劃設防建築城堡。廈門乃我國東南門戶與海防重鎮,則在設防之列,於1394年建成廈門城(即現中山公園附近)。在鴻山寺附近設關卡道口稱「鎮南關」。而後在入海口築「塔城」(即現黃厝村塔頭),以及部分臨海的山坡構築土石城牆(如現廈大白城一帶)等。
「白城」興建的確切時間尚不清楚,現見的《廈門志》、《鷺江志》均未作記載。相傳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廈門,在南普陀寺前演武場操練官司兵時就有這個「白城」,它成為演武場的首要防線。後為來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也是一道重要的守防陣地。這道城牆由於用石灰呈白色而得名「白城」,城牆的中間地帶有個通向城外海灘炮台的孔道,與「鎮南關」對應稱「鎮北關」。而「白城」的範圍,據稱包括現廈大「白城新村」31-18樓,綿延物理館、南洋研究院樓,海外函授大樓,直至廈門港沙坡尾連成一片,猶如一條堅固的白帶橫亘着。1926年9月,魯迅先生從北平來廈門大學執教,於9月23日給許廣平的信中曾寫道:「我對於自然美,自恨並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動。但好幾天,卻忘不掉鄭成功的遺蹟。離我的住所不遠就有一道城牆,據說便是他築的。」(銅陵《廈門通信》)。信中提及的城牆即「白城」。魯迅初來廈大時居住現生物館,故距「白城」城牆較近。
清朝道光年間發生鴉片戰爭,「白城」成為廈門海防的前哨防線。1840年8月中旬,英國軍隊入侵我國奪取浙江定海之後,又乘戰艦企圖襲取廈門,就被設在「白城」外海灘上的炮台火炮擊退。為了加強軍事防線與炮火威力,清政府還特命閩浙總督顏伯燾,福建巡撫劉鳴翱到廈門布防,建造船塢,鑄造火炮,在「白城」前架設自白石炮台到磐石炮台的系列炮位。1841年8月25日,當英軍再次入侵時,展開了猛烈的炮戰,儘管最後被攻破,但在我國人民抗英鬥爭史上,卻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後一戰役攻也稱「石壁之戰」,英國人稱這些系列炮台為「長列炮台」。有的文章記述了「炮台後面有一片崎嶇的石山,中國人在山邊築了一道堅固的城牆,作為炮台的側面防禦。」文中所指的城牆,當為「白城」。
時代在變遷,但「白城」之名仍流傳世間。在國民黨統治時期這裡還成設為監獄,而處決點就在今天廈大東校門入口那裡的一條坡度極陡且有彎度的附近,這和當時另兩個相關時期和場地有一點相似,一個就是那時起有一階段叫白色恐怖階段;另一個就是位於重慶市,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白公館,它在1939 年時被國民黨軍統局將此地改建為監獄,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為第一監所。而這三個詞語都有個「白」字,這不是有些巧合嗎?
而在廈門大學建校初期,確實曾在鎮北關和「白城」山上建教員帶眷住宅,取名「白城」宿舍,林語堂、周辨明等著名教授均在那裡住過。1938年日寇入侵廈門,廈大為其據作軍營,那裡的住宅亦被拆毀,到了抗戰勝利後於1948年間才得以重建(靠東邊原「白城」大山頭處的稱「大白城宿舍」,小山頭處的則稱「小白城宿舍」)。
五十年代,1957至1958年間將「小白城宿舍」改擴建為南洋研究所樓和新物理館。八十年代又在原大小「白城宿舍」前蓋起教工宿舍,稱「白城新村」1至17號樓,直至九十年代又將原「大白城宿舍」改擴建為「白城新」18至31號樓;並在南洋研究所樓旁蓋超導盧海外函授大樓等。從而白城一帶則成為廈大校園諸多大樓群之一,也是教工住宅中心區之一。廈大白城公交站原來名叫廈大游泳池,因為陳嘉庚先生曾在白城外修有一游泳池,後因建白城天橋被拆除。公交公司在新村路口設停靠站(廈大白城)乃至環島路建成後,此名才逐漸為人所知。
「白城」和「鎮北關」的殘跡現仍遺存,位於現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海外教育學院)大樓右旁,鮮為人知。在「鎮北關」口的巨石上,刻有原我國國防部長張愛萍上將題寫的「鎮北關」三個大字和廈大人類學與民族學系教授陳國強於1998年的題語:「鎮北關係明代抗倭所建的白城關隘之遺址,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此及城內演武場操練官兵。」位於廈大建南大禮堂靠白城這側的大門邊的平地上有一處石碑,上面記載着清朝軍民一起對抗外來侵略者保護大小旦(地名)的歷史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白城的歷史和輝煌!
白城景觀
廈大白城位於廈門大學南部白城腳下,為演武大橋與胡里山炮台之間的一片美麗的沙灘。不僅是廈大學子,更多的廈門市民和遊客喜歡到此漫步、遊戲、游泳和觀賞夕陽,這裡是天然的休閒公園。廈大白城還有許多有趣的景致,沙灘上點綴着一隻只巨大的鼠標,半環型天橋猶如巨大的時鐘,白城遺址上雕刻着各種抽象的方形圖案……融合美麗景色與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於一體。
白城浴場
白城海域是廈門市民喜愛的海水浴場之一。夏天,沙灘邊戲水、游泳的人少則幾百人,多則數千人。這裡交通方便,多路公交車在此停靠,而且,這一海域白天任何時間都可找到適合游泳的地方,不受潮水的限制。
浴場接近岸邊的兩塊大礁石為人們所熟知。礁石下連着巨大的礁盤,低潮時露出,高潮時淹沒。 白城浴場的兩塊大礁石已經成為一景,明信片上都有這幾塊石頭。
兩塊礁石
在靠近胡里山炮台一側的海岸線上有兩大塊天然形成的礁石,它所處的位置對那裡的水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受海岸地形的影響,加上礁石群的存在,白城浴場水流複雜。比如,退潮時主流區海水由北向南流到白城海域;受胡里山岬角突出部的影響,近岸流變成自南往北流。近岸與外側兩股水流不一致,方向相反,形成一個地形環流。
礁石區則產生反時針的渦流,尤其是半潮到高潮時,流速大,渦流變化也大。許多外來遊客不了解這裡的地形與水流特點。每年,此處至少發生2-3起溺水死亡事故,2010年09月,廈大一位新生因為救人,在此不幸溺水身亡。此前一塊大礁石頂上曾立有「潮水湍急,禁止游泳」標語牌,但2010年10月23日「鯰魚」颱風來時,被風浪摧毀。
附近景點
南普陀寺是廈門著名古剎,居於鷺島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臨碧澄海港,風景絕佳。與廈門大學僅一牆之隔。
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建築精美,雄偉宏麗,各殿供奉彌勒、三世尊佛、千手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藏經閣珍藏佛教文物豐富多彩,有經典、佛像、宋代銅鐘、古書等,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花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寺宇周圍保留眾多題刻,著名的有明萬曆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和清乾隆御製碑。寺後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寬一丈。這個還是全廈門獨一處的上的漆色不同之地。寺後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號「五老凌霄」,是廈門大八景之一。
廈門胡里山炮台位於廈門東南端海岬突出部,扼守廈門航道的咽喉及九龍江的出海處,與對岸的嶼仔尾、
龍角尾形成封鎖廈門港的絕妙犄角,地理位置重要,因此被稱為廈門的「天南鎖鑰」。
炮台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3月8日,炮台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設東西兩個炮台,安放主炮和護炮。炮台原安裝兩門德國克虜伯兵工廠1893年製造的全鋼炮,口徑280毫米,炮重87噸,炮長13.9米,仰角可達30度,炮輪規道直徑7.36米,炮高4.6米,寬5.29米,可360度旋轉,有效射程19760米,每分鐘可發射1-2發炮彈,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海岸炮。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中,西炮台大炮被拆毀,現僅存東炮台大炮一門,護炮二門。
在美麗的環島路東南段,有一條集旅遊觀光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濱海走廊——環島路木棧道。木棧道全長約6公里,從廈大白城海濱浴場開始,沿海經過胡里山炮台、書法廣場、曾厝垵浴場、
音樂廣場、白石炮台遺址、太陽灣浴場以及多處沙灘、礁石灘等,然後到達黃厝段的石頭廣場。木棧道沿線人文景觀豐富,自然景色秀美。全程由美國進口優質南方松進行棧道鋪設,沿途的亭台樓閣都將用這種厚實的木材建造,其優良的抗腐蝕性可以在惡劣的海邊自然條件下使用20年以上,並且整體結構十分結實,可以抵抗颱風侵襲。
環島路木棧道開通後,使之前很多遊人無法到達的海邊礁石地段都可以通過木棧道一覽美景,另外,木棧道沿線還將設置音樂酒吧、觀景亭、LED夜景等景觀工程,開拓遊人視野,使木棧道成為環島路的一道新景,從而豐富環島路的旅遊資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