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縣功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縣功鎮

中文名 : 縣功鎮

所屬地區:陝西省寶雞市

縣功鎮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區正北十九公里處,204省道(寶平公路)穿境而過,北與千陽縣相連·縣功鎮是唐宋吳山縣故城·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8年)遷北魏舊縣長蛇縣縣治於此,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稱吳山縣;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改稱華山縣,旋復舊名·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吳山縣併入汧源縣後改名縣(亦用"獻")頭鎮,今名縣功鎮·二00二年元月,由原縣功鎮、上王鄉、雙白楊鄉三鄉鎮合一,貫名縣功鎮,有資料顯示,全鎮39個行政村,人口4.3萬,面積210平方公里。歷史悠久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物產豐富,稱為果品大鎮,畜牧強鎮,寶雞市衛星鎮。二00一年國內總產值1.5億。[1]

鎮街概況

縣功鎮位於陳倉區中部。東接賈村鎮,西連金台區硤石鎮,南鄰金台區金河鎮,北靠新街鎮。鎮域東西長17千米,南北長49千米,總面積210平方千米。總人口44600人(2010年),其中城鎮居民人口5600多人。轄1個社區、32個行政村,197個村民小組,302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南一路,距虢鎮35千米、寶雞市區19千米。212省道以及千北、功新、縣石、底縣公路穿境而過。是陝西省107個重點鎮之一,寶雞市四大衛星鎮之一,也是陳倉區第二商貿大鎮、西部山區農副產品集散地和經濟文化的副中心。

歷史沿革

1949年為縣功區縣功鄉、上王鄉、雙白楊鄉。1958年設立縣功公社,下設上王、雙白楊等管理區。1961年分設上王公社、雙白楊公社。1967年分別更名八一公社、衛東公社、團結公社,1971年分別復名縣功公社、上王公社、雙白楊公社,1984年改縣功鄉(同年撤鄉建鎮)、上王鄉、雙白楊鄉。

1996年,縣功鎮面積64.9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葫蘆溝、白道溝、先鋒、翟家坡、桃園、下河西、三灣、張家什字、桃灣、安台、焦峪溝、安家山、宋家山、安常溝、新窯、張家坪、上河西、陳家嘴、馮家莊19個行政村;上王鄉面積125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寬灘、八里莊、吳家莊、姚家崖、碧鋒寺、南關村、何家槽、三棱山、謝家崖、強家莊10個行政村;雙白楊鄉面積62.8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嚴村庵、楊家坪、鮮家山、陳家莊、肖家什字、杜村、郭家莊、張家莊、李家崖、龍渠庵10個行政村。

2002年1月1日,原上王鄉、上白楊鄉正式併入縣功鎮。代碼610321111,轄縣功鎮街道居委會,葫蘆溝、白道溝、翟家坡、張家什字、先鋒、安常溝、桃園、焦峪溝、下河西、三灣、上河西、安台、陳家咀、新堯、馮家山、宋家山、安家山、張家坪、桃灣、陳家莊、嚴村庵、鮮家山、楊家坪、肖家什字、郭家莊、杜村、張家山、李家崖、龍渠庵、吳家莊、碧峰寺、何家槽、八里莊、姚家崖、強家莊、南關、寬灘、三棱山、謝家崖39個行政村。

經濟發展

畜牧業迅猛發展,至今年上半年牛存欄8700頭,羊存欄11000頭,雞存欄64000隻,豬存欄4520頭。先鋒村為秦川肉牛基地,秦川牛遠銷香港澳門

縣功鎮鄉村企業以建築業為龍頭,以小城鎮為依託,三產並舉,年產值1.2億元。陝西三和學院、寶商集團晨濟製藥廠、久天銅業、陝西宇恆鎢鉬業有限公司在鎮內發展。

鎮內森林面積5780公傾,8年來實施了"德援造林"25597.5畝,日元造林10663.5畝,生態造林1764畝,受到省市多次表彰和外國專家的好評。

縣功鎮旅遊資源豐富,有蜂泉山、西山、夕陽洞等名勝古蹟有待開發。

縣功鎮交通便利,信息暢通,資源豐富。

視頻

寶雞市縣功鎮_20180605_124506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