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曼陀羅(秦道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又見曼陀羅》是中國當代作家秦道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又見曼陀羅
獨自行走郊外,感受着冬日陽光的溫暖,心如不羈之舟,漫遊在田埂、曠野之間。這是一種獨特的心靈感受;持有這樣的感受能讓浪漫、自由的因子給庸常的人生添增一點色彩! 心是這樣的想,可此刻的我又去往何方?不斷從眼前衝過去的車輛帶起陣陣煙塵,讓鼻孔里充滿了令人窒息的二氧化碳味道。還是去城北的那座寺廟吧,雖然它有些冷寂、蕭索,可一種少見的清幽遠勝過紅塵中無聊的喧囂。何況我心裡還惦記着寺廟裡幾個月前盛開的曼陀羅花,鼻息間似乎還不時回漾着那一絲兒清淡、幽雅的花香。時光過得真快,轉瞬間初冬便至,寺廟裡那曼陀羅花還在開放嗎?關注每一個細微生命的生長,是我慣常的秉性與愛好;經歷過歲月中曾有的離合與悲歡,內心常懷有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那金色的曼陀羅花又怎能輕易在腦海中把它忘掉?
由於疫情緣故,進寺廟也得掃碼。當我掏出手機正說掃碼時,那位低着身子掃地的僧人把頭抬了起來。喲!原來是那位慈祥的師太。幾年前我和她在寺廟的大雄寶殿裡曾有次簡短的照面。我向她鞠了一躬。她雙手合十,客氣地對我還了一個禮。我說來廟裡的人感覺少了。她說鬧疫情,好多人都不敢來了,進廟掃碼也難住了不少老年的施主。這不,都大半下午了你還是第一個進廟的人!
聽着她的解釋,腦子不禁回想起幾年前的那次偶然的碰面。
當時我獨自在大雄寶殿裡來回逡巡,面對着三尊佛像細看。寺廟大雄寶殿裡供奉的三尊佛他們究竟是誰?說法很多,可我一直也沒鬧清楚過。有說大雄寶殿供奉的三尊佛通稱為三世佛:代表東、中、西三個不同世界的佛叫做橫三世佛;代表前生今世未來的三尊佛叫做豎三世佛。而橫三世佛即為代表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代表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和代表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豎三世佛即代表現世的釋迦牟尼佛、代表前世的燃燈古佛和代表未來的彌勒佛。也有說這三尊佛他們分別是;中間釋迦牟尼佛、左邊文殊菩薩、右邊是普賢菩薩。看來沒有佛門師傅的介紹,我等俗家弟子面對三尊佛的名號與來歷終是滿腦子的糊塗。待我轉過身子發現有個紅色的「功德箱」,便掏出一張紙幣放了進去,隨即頷首合十與我佛完成一次心靈的交集。不料殿內此刻響起一聲清脆的鐘鳴。不知怎的,鐘聲鳴響時我眼眶裡竟不由自主溢出了眼淚。
此時大殿裡已有幾個大媽級別的信眾,圍着木桌前一位身着灰色衣衫、頭戴棕色布帽的師太正低聲細語。我正欲轉身離去,忽聽得師太對那位喋喋不休的婦人說道,你要學會放下!一旦放下,一切自然就會順利。
「學會放下!」這四個字瞬間吸引住我,我不由得放慢行走的腳步。路過她們時師太看着我說道,他便是個已經放下的施主。猛一聽此語我頗感詫異,便緩步來到他們面前輕言道,請問師傅,你何以知曉我已經放下?
佛說,相由心生。箇中之理我知。言罷她雙手合十念了句「阿彌陀佛」便轉身離去。
當年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卻不知師太心裡還有印象否?我把師太看着,便問道,師太,還記得那年你對我說過的一句話麼?
師太把我上下打量着搖了下頭,我對你說過什麼話?不記得了呀。
真難為她了。寺廟裡每天要接待無數香客,可謂「閱人無數」,咋還記得我這庸常之人啊?
怎麼?當年我說了什麼讓你不高興的話,還一直記着。師太問了一句。
沒有!沒有!我只是隨口一句話。
你坐嗎?這裡有凳子。說話間她從木桌下拖出一根條凳。
我說要去看大雄寶殿門前新塑的龍柱。便辭別師太登上去往佛堂的石梯。此時的禪院異常的靜,唯有寺廟大殿檐口掛着的風鈴在西北風中「叮噹」作響,整個禪院顯得澄澈而空靈。
修行之地本是淘洗心靈之所,理當如此的靜;也唯有這樣的靜才容易讓人進入冥思之境。三個月了,大雄寶殿前左右兩根立柱上塑就的虬龍終於完成了最後的造型和噴金,那金燦燦的騰飛之狀叫人眼前一亮。每根立柱皆塑有三條虬龍,每隻虬龍其勢威猛、其形猙獰;倘門前八根龍柱竣工後定會為寺廟添增一道奇幻之景!
繞過大殿,我匆匆來到讓我牽掛的曼陀羅花樹前。三個多月已去,花樹的葉片雖未在冬日裡凋殘,但枯萎的花朵無力地耷拉着;遠沒有幾個月前那一簇簇金色的花朵綻放於綠葉間的奇異之感。看來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繁盛和衰亡期,都得接受自然律令的輪轉;讓人回味的也只能是那美好的瞬間。記得第一次看見這高挺的枝葉間簇擁着的那一團團金色的花朵時甚感驚奇。這是什麼花啊?花葉金色,花形呈喇叭狀且簇擁成團。一位師父路過,我便虔敬地請教此花何名?師父甚為客氣地為我講述了一番。原來此花即曼陀羅花,佛教四大吉花之一,也是佛教極富寓意的一種花;有言見花則見吉祥。上網檢索,方知此花確不簡單!相傳釋迦牟尼傳法時,手拿着曼陀羅花,而當時,天空也下起了象徵純潔清爽,吉祥如意的白色曼陀羅花雨。曼陀羅花色有白、黃、紅三色,而印度佛門視此花為天界之花。在佛經中曼陀羅花是適合的意思,也就是「見到它的人都會感到愉悅」。它還包含着洞察幽明,超然覺悟,豁達開朗、樂觀向上之意。想不到啊!這曼陀羅花竟蘊含如此多深意,看似寂寥的寺院卻蘊含如此多的知識;關鍵是我們能否持有一顆謙卑之心去虛心學習!
圍着花樹轉了一圈,心頭略感一絲遺憾;看來這份相思只有寄託於來年。此時天色向晚,西北風也吹了過來,大殿檐口的風鈴又響起一陣奇妙的樂音;該回家了。
大門前,師太和善的雙眼看着我問了一句,有收穫嗎?
佛門重地,處處皆存教益,來此怎會沒有收穫啊?我也很隨意回了一句。
師太笑着把頭點了一下說道,那坐一會吧。
既如此,我便在長凳上坐了下來。
看來你這位施主心地隨和、敞亮,世事皆能放下,這樣很好!
我抬頭把她認真地看着問道,師太,還記得那年你曾對我說過這相同的話麼?
是嗎?師太眼眸里放出謙和的光彩。
我便把幾年前的那一場對話給師太講了出來。師太聽罷雙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彌陀佛!
隨着話題我便虔敬地問起師太,我們尋常百姓該如何理解佛家「放下」這兩個字的真實內涵?
師太的眼神微微怔了一下,隨後不緊不慢地說道,「放下」這兩字,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就是佛門弟子也有各自的看法。我想「放下」無非就是要我們做人達觀一點、開朗一點,不要過分計較而耽溺於一種執念。常言:'一念放下,萬般自在。』這世間啊,你要想多少的虛榮和名利,就得受多少的苦痛與煩惱;而丟棄這些虛妄的東西你自然就輕鬆、自在。這是我的一點理解!對與不對,施主你自個兒去掂量吧!
師太講完這番話,便起身去理她頭頂牆垣上伸出的一叢樹葉,驀地從葉叢里彈出一枝金色的花朵,在冬日單調的色調中顯得格外的醒目、耀眼。
這株曼陀羅花樹冬天還開花。師太說着便把花朵從樹葉中理了出來。
我頗感驚訝。便問起師太,這真是曼陀羅花嗎?
是啊!寺廟有兩株曼陀羅花樹,這一株,院裡一株。院裡那株樹的花早就謝了,可這株樹還在開。
看來我與這曼陀羅花真還有緣!秋天曾見過花兒盛開,沒想到在冬日裡不期然間又見到花開燦爛的模樣。其實一想,眼前的這位師太不就是一朵吉祥的曼陀羅花嗎!告辭時我向着師太深鞠了一躬。
寺院外迎面而來的西北風甚為沁涼,卻讓腦子變得格外的清亮,昨晚讀過的文章有段詩人濟慈的詩躍入腦際:「人的一生,不過是把名字寫在水上。」 真沒想到,這英國人原來也如此的佛系。[1]
作者簡介
秦道廉,一位曾經的老三屆知青,閒時喜歡在電腦上碼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