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友誼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友誼關
圖片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社區

友誼關,原稱鎮南關[1] 是中國十大名關之一。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牆,右側是右輔山城牆,猶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氣勢磅礴。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友誼鎮卡鳳村(市區西南15公里處),湘桂鐵路穿越峽谷連接越南諒山,是中國和越南之間的重要關口。自西漢始建,曾用名雞陵關大南關界首關。古稱雞陵關,明朝永樂三年(1407年)改稱鎮夷關,亦稱 大南關、 南關、界首關,明末稱鎮南關雍正時兩旁增築城堞百餘丈,為邊防要隘;1953年改名睦南關,1965年更名友誼關至今。

城樓重建

在帝國主義的侵略炮火中曾兩次被毀。1957年基本按原貌重建。整座關樓由底座和迴廊式樓閣兩部分組成,通高22米。底座建築面積為365.7平方米,長23米,底寬15.9米,平均高度為10米。公路從隧道形單拱城門通過,拱門上方用漢白玉雕刻的「友誼關」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題寫的關名。 關樓底座上原來只建有一層木結構迴廊,重建時改用鋼混結構,並加了兩層迴廊,每層迴廊平均為80平方米。迴廊的四周是拱形大窗,窗欞裝飾了各式圖案,外牆為墨綠色石米貼面,顯得莊嚴、古樸。 迴廊第一層以圖片形式陳列着鎮南關大捷、鎮南關起義和紅旗插上鎮南關的歷史。第二層是中越高級領導人會晤室。五六十年代,周恩來總理曾兩次在這裡親切會晤越南人民的領袖胡志明主席。第三層是中國九大名關展覽廳。

歷史

光緒十一年(1885年),法軍1600餘人自越南諒山進犯鎮南關,馮子材黑旗軍等部在關內4公里處的關前隘成功伏擊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孫中山黃興等曾於此發動反清的「鎮南關起義」。

1939年,日軍占領鎮南關並燒毀關樓,將橫額「鎮南關」的拓印寄回日本向天皇請功,之後劫走「南疆重鎮」石刻橫額。

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11日,關樓升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標誌中國共產黨完全接收廣西

關內陳設

名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