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葉細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葉細辛,別名:烏金草, 拉丁文名:Asarum caulescens Maxim. ,是馬兜鈴目、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頂端圓形,常向內彎接近葉柄,兩面散生柔毛,葉背毛較密;無毛;芽苞葉近圓形,邊緣密生睫毛,花紫色,被柔毛;花被裂片三角狀卵形,開花時上部向下反折;雄蕊和花柱上部常伸出花被之外,藥隔錐尖;子房近下位,略成球狀,花柱合生,頂端6裂,裂片倒心形,柱頭着生於裂縫外側。果近球狀,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四川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節間長3-5厘米,有多條鬚根;地上莖匍匐,有1-2對葉。葉片近心形,長4-9厘米,寬5-10厘米,先端常具長1-2厘米的尖頭,基部心形,兩側裂片長1.5-2.5厘米,寬2.5-4厘米,頂端圓形,常向內彎接近葉柄,兩面散生柔毛,葉背毛較密;葉柄長6-12厘米,無毛;芽苞葉近圓形,長寬各約13毫米,邊緣密生睫毛,花紫色,花梗長1-2厘米,被柔毛;花被裂片三角狀卵形,長約10毫米,寬約8毫米,開花時上部向下反折;雄蕊和花柱上部常伸出花被之外,花絲比花葯長約2倍,藥隔錐尖;子房近下位,略成球狀,有6縱棱,花柱合生,頂端6裂,裂片倒心形,柱頭着生於裂縫外側。

果近球狀,直徑約1厘米。花期4-5月。[1]

主要價值

全草藥用。湖北民間用治胃痛有良效。

物種鑑別

A. Franchet在1898年把采自四川城口的標本定為A. caulescens Maxim. tchuenense Franch.,認為和原變種區別是花柱頂端的裂片心形,柱頭着生於心形裂縫外側,但原變種的原始記載中已說明柱頭着生裂縫外側。經觀察日本標本與我國標本是一致的,故應歸併。L. Diels就四川南川標本發表A. franchetianum Diels,其原始記載說明與本種的區別在於子房全部與花托合生,而本種的子房僅一半和花托合生。但經觀察各地所采本種標本,其子房均大部分和花托合生,四川標本亦如此,並無完全合生者,故應歸併。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200-1700米林下腐植土中。

分布範圍

產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