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峴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峴鄉位於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部,土地面積78平方千米,耕地5.4萬畝,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13603人(2017)。境內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6 -7.6℃,降雨量在470 -520毫米 之間。糧食作物以冬小麥、玉米、豆類為主,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隨着近年來當地蘋果產業的發展,蘋果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1]

產業發展

近年來,積極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戰略,狠抓以養殖業、種植業為主的支柱產業,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人均純收入增加,各項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全鄉梯田面積達到95%以上,1996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梯田化達標第一鄉"。近幾年緊抓西部大開發機遇,累計完成退耕還林(草)1.2萬畝,"三荒"造林1.7萬畝,苗木保存率達到90%以上,成活率達到8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42.7%。同時,積極實施旱作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生產開始向"高產、優質、高效"方向邁進。種植地膜玉米7850畝,膜側小麥3100畝,洋芋種植實現坑種化。糧食總產量達到5464噸。果品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大支柱產業,全鄉果園面積發展到9310畝,年實現收入148萬元。

氣候條件

雙峴鄉屬濕涼半乾旱丘陵區,境內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6-7.6 攝氏度,降雨量在470 -520毫米之間;氣侯溫和,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於瓜果蔬菜的種植。近年來,雙峴鄉黨委、鄉政府積極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戰略,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從2003年開始,先後對原甘硤村、原李咀村、團莊村、頁溝村進行了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對上述貧困村的村社道路、塘壩、梯田、水窖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建設,帶領群眾大力栽植了果園,並向全鄉所有村社輻射栽植。全鄉現有果園2.6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9%;其中掛果園8000畝,年產果品1.2萬噸, 2011年果品總收入達6237萬元。所產紅富士蘋果含糖高、硬度大、耐貯藏、品質好,深受外地客商的青睞;果品產業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大支柱產業。[2]

經濟現狀

但是由於農業基礎條件差,生態環境脆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等方面因素的制約,鄉村兩級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農業水利、農村道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能跟上農業農村現代化快速發展的步伐,農業結構調整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蘋果產業規模化程度低;二、三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短期內難以發揮經濟增長優勢;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高;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產業規劃

今後,雙峴鄉黨委、鄉政府將堅持把發展果品產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擴量、提質、增效、創牌"的總體要求,做大做強果品優勢產業。不斷擴大基地規模,每年新植果園10000畝以上,力爭"十二五"末實現全鄉適宜區果園全覆蓋。並提升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早果豐產栽培技術,促進幼園及早掛果見效。積極推廣果、薯、菜立體種植技術,在盛果期果園內集中推廣以整形修剪、配方施肥、果實套袋、病蟲害綜合防治為主要內容的提質增效技術,增加果業科技含量,提升果園精細化程度,提高群眾果品收益,力爭到"十二五"末,果品收入占到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0%以上。

基礎建設

同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爭取和實施一批流域綜合治理、土地整理項目,積極實施村道硬化工程,加快田間道路建設,優化路網結構,改善交通、運輸條件。持續完善城鎮功能,不斷提升鄉區承載能力。並且,把改善民計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集中解決看病、上學、行路、飲水、住房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讓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文教衛生

文教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每年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10期,培訓農民1000人(次)。進一步發展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事業,徹底改變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