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峰縣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峰縣圖書館於1952年12月建立。1991年新館落成,館址設在蔡和森廣場南側一永豐鎮書院路67號,總建築面積3千多平方米。全館在職人員15人,大專以上學歷8人。館員5人,全館人員年齡平均34歲。館長蔡素瑋。1953年底統計,每年到館借閱的人數平均 50人次以上。

基本介紹

雙峰縣圖書館的前身是縣文化館圖書室。它創建於1952年12月,室址是今永豐鎮文星街50號。當初,有各類圖書2300餘冊,並接收了一些私人藏書(如金溪朱剛偉家藏的一套線裝本《二十四史》)充實館藏,還訂閱一些報紙、雜誌[1]。1953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借書憑「鋪保」及本人私章,讀者憑書本式目錄檢索。管理員由文化館幹部輪流值日工作。1953年底統計,每年到館借閱的人數平均50人次以上。

展廳展館

1996年以來,在省、地、縣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圖書館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使拖欠十餘年的館舍交付使用,並舉行了隆重的新館開館儀式。館舍面積由2600平方米擴建至3000平方米,館內設采編室、輔導室、外借處、社科用覽室、自科閱覽室、資料室、少兒閱覽室、自動化管理室和館長辦公室等。現全館在職人員15人,男9人,女6人;高中以上學歷的14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8人);有中級職稱的5人,初級職稱的10人。全館人員年齡平均34歲。

館藏實力

該縣現有基層圖書館、室568個。為提高各基層圖書管理員的業務水平,該館專門編有《基層圖書館、室業務學習資料》,並多次舉辦業務培訓班,對重點圖書室還派專人到現場輔導。該館還計劃與青樹鎮文化站和學區聯繫,支持一定數量的圖書、恢復青樹鎮兒童圖書館的開放。還和我省着名作家譚談等已達成共識,在曾國藩故居富厚堂藏書樓舊地建「愛心書屋」,現一切工作都在積極準備之中。為進一步促進本縣兩個文明建設的需要,開發信息資源,該館還定期編有《新書推介》和各種科技信息資料。

歷史沿革

1954年,該室接收了縣工人圖書館藏書3000餘冊,室藏擴大,達8171冊,訂閱雜誌、報紙42種,制發借書證,確定專人管理。當時圖書分為29類,填制卡片式目錄一套。便於清檢借閱。為全面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在全縣設置了64個借書小組,12個圖書流動箱,2個流動書庫,定期流動圖書。1958年大躍進期間,該室曾一度改為「雙峰縣圖書館」,但人員、經費、業務仍由文化館管轄,實際上依然是文化館內的一個圖書室。以後,圖書逐年都有所增加,至1966年初,該室藏書已達20000餘冊。十年內亂期間,藏書無人管理,散失嚴重,古籍受損過 5000餘冊,歷年收藏的報紙作廢紙賣光。

1976年,圖書館、文化館財務分開,分得館舍面積300平方米,工作人員4人。藏書開始按《中圖法》分類、文獻按《中文普通圖書統一着錄條例》(試用本)着錄。1986年,縣裡撥款20萬元,省文化廳增補10萬元,在蔡和森廣場另建新館。1996年以來,在省、地、縣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圖書館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使拖欠十餘年的館舍交付使用,並舉行了隆重的新館開館儀式。館舍面積由2600平方米擴建至3000平方米,館內設采編室、輔導室、外借處、社科用覽室、自科閱覽室、資料室、少兒閱覽室、自動化管理室和館長辦公室等。現全館在職人員15人,男9人,女6人;高中以上學歷的14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8人);有中級職稱[2]的5人,初級職稱的10人。全館人員年齡平均34歲。

視頻

雙峰縣圖書館 相關視頻

雙峰縣24小時自助圖書館新聞報導
雙峰縣圖書館青樹坪分館開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