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星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星系統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雙星系統

學科: 天文學

組成: 兩顆恆星

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位置看起來非常靠近的天體系統,聯星是指兩顆恆星各自在軌道上環繞着共同質量中心的恆星系統。雙星可以當成聯星的同義詞,但一般而言,雙星可以是聯星,也可以是沒有物理關聯性,只是從地球觀察是在一起的光學雙星。雙星系統是天體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對於研究不同天體間的關係問題具有重要意義。[1]

發現歷史

1650年,Giovanni Battista Riccioli在大北斗(大熊座)發現雙星系統。

1685年,在南天的南十字座,豐特奈神父發現了明亮的十字架二雙星系統。

1767年,約翰·米契爾最早提出雙星可能彼此間有着物理上的關聯性,他認為雙星都是由彼此對齊而形成的可能性太小。

1779年,威廉·赫歇爾開始觀測雙星系統,不久就發表了含700對雙星的目錄。

1802年,科學家威廉·赫歇爾首次提出了"雙星"這個名詞。

1827年,第一個雙星系統的完整軌道大熊座Xi,由Félix Savary計算完成。

1844年,德國天文學家貝塞爾根據它的移動路徑出現的波浪圖形推斷天狼星是一顆雙星,因為該星在附近空間中沿一條呈波形的軌跡運動。天狼星及其伴星都在偏心率頗大的軌道上互相繞轉,繞轉的周期是49.9年,平均距離約為日地距離的20倍。儘管亮星光芒四射,用大望遠鏡還是不難看到那顆7等的伴星。伴星的質量與太陽差不多,它的半徑卻只有太陽的1/50,密度則比太陽大得多,平均密度為30㎏/立方厘米,是第一顆被發現的白矮星。

2015年03月09日,天文學家發現系外行星繞奇特"四體"恆星運行。

分類介紹

物理雙星

雙星有多種。一顆恆星圍繞另外一顆恆星運動,並且互相有引力作用,稱為物理雙星;一般所說的雙星,沒有特別指明的話,都是指物理雙星。

光學雙星

兩顆恆星看起來靠的很近,但是實際距離卻非常遠,這稱為光學雙星。

目視雙星

根據觀測方式不同,通過天文望遠鏡可以觀測到的雙星稱為目視雙星;

分光雙星

只有通過分析光譜變化才能辨別的雙星稱為分光雙星。

食雙星

有的雙星在相互繞轉時,會發生類似日食的現象,從而使這類雙星的亮度周期性地變化。這樣的雙星稱為食雙星或食變星。食雙星一般都是分光雙星。

密近雙星

還有的雙星,不但相互之間距離很近,而且有物質從一顆子星流向另一顆子星,這樣的雙星稱為密近雙星。

X射線雙星

有的密近雙星,物質流動時會發出X射線,稱為X射線雙星。

物理特點

銀河系中,雙星的數量非常多,估計不少於單星。研究雙星,不但對於了解恆星形成和演化過程的多樣性有重要的意義,

而且對於了解銀河系的形成和演化,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

其中一個的萬有引力由另一個星體提供,反之相同。它們的向心加速度之比為他們質量的反比。

注意:行星圍繞恆星做勻速圓周運動,或者衛星繞行星做圓周運動時,萬有引力作用的距離,剛好是行星(或衛星)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但是在雙星系統中的引力作用的距離與雙星運動的軌道半徑是不同的,雙星系統中兩星做圓周運動時的角速度和周期是一定相同的。它們的線速度之比與其各自運行的軌道半徑之比相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