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發光的骨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震驚世人的職業傷害 催人淚下的女工遭遇 ★ 亞馬遜分類暢銷榜榜首,讀者高分推薦 ★ 全球zuì大書評網站Goodreads讀者票選「2017年度zuì佳歷史傳記類圖書」 ★ 美國圖書館協會評為「2018年度值得關注的非虛構圖書」 ★ 美國圖書館員2018年zuì喜愛的非虛構圖書 ★ 《紐約時報》《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巴諾書店、書籍瀏覽網等評為「年度圖書」 ★ 艾瑪·沃特森女權主義讀書俱樂部「我的共享書架」選書 長眠地下的骨頭 永恆地發着光 那是致命的光芒 也是精神的光輝 【這是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黑暗歷史。】鐳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然而,100年前鐳公司里的女工並不知道,她們每日與鐳親密接觸,甚至攝入鐳。在接連地生病、慘死後,她們成了鐳公司賺錢的代價。罪魁禍首鐳公司卻選擇了隱瞞真相,用法律漏洞逃避責任。官員、專家、律師對這些鐳姑娘的悲慘遭遇漠不關心,就連法律也不支持她們維權……這些駭人聽聞的事實,是美國工業史上的恥辱。

【這是一曲女性力量的讚歌。】在必死的絕望中,鐳姑娘們堅持捍衛自身的權利。她們在支持者的幫助下,勇敢控訴鐳公司的貪婪與無恥。她們的反抗精神引發了一場革命,促使政府加強對輻射行業的監管,促成勞工保護法律的修訂,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世人從她們的苦難遭遇里意識到了輻射的危險。科學家通過研究她們的身體,積累了關於輻射風險的知識。這一切讓後人受益匪淺。鐳姑娘們的勇氣和犧牲,價值難以估量。

鐳,眾所周知,是居里夫婦發現的一種元素。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元素曾在20世紀初的美國引領了一股時代潮流。鐳可以殺死癌細胞,由此被認為是一種健康元素。商家推波助瀾,民眾為之瘋狂,鐳產品一時熱銷。然而,鐳並沒有區分癌變細胞和健康細胞的能力,它也會給人體帶來致命傷害。

鐳有熒光效應,被用於描畫夜光手錶上的數字。從事描畫錶盤這種精細工作的基本是女孩子。這群不諳世事的姑娘在對鐳的輻射危害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毫無防護地工作,然後一個接一個地生病,受盡痛苦折磨,悲慘死去。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企業拒絕承擔責任;官員、專家、律師無視鐳姑娘的悲慘遭遇。這些底層女工的健康和性命一文不值。害人性命的鐳公司卻能逍遙法外,賺得盆滿缽滿。然而最終,勇敢的鐳姑娘們站了出來,團結一致,在支持者的幫助下,贏得了她們的正義和尊嚴,也警醒了世人,鐳並不是健康神話。不過,她們的故事不止於此。

本書作者凱特·摩爾通過閱覽受害者的日記、信件、法庭發言,並且訪談受害者親友,走訪有關現場,翻閱律師、醫生留下的檔案和報紙的相關報道等,嚴謹細緻地梳理,深入挖掘這段被埋藏的黑暗歷史,從鐳姑娘的角度,以極強可讀性的紀實敘事風格,生動再現了這群鮮為人知的悲劇主角和她們所經歷的痛苦掙扎、頑強鬥爭。

名人推薦

這本書真的推薦。鐳姑娘是在工作中受到的傷害。這段歷史也揭示了人類無知的後果。

——張騰岳(《走近科學》等欄目主持人)

一群英勇無畏的女工,她們的反抗精神在工業安全標準領域引發了一場革命。《發光的骨頭》的描寫振奮人心、感人肺腑,是對世界各地女性力量的一種褒揚。

——娜塔莉亞·霍爾特(Nathalia Holt)

《紐約時報》暢銷書《讓火箭起飛的女孩》作者

我特別欣賞摩爾對本書主人公的同情之心,以及她講故事的能力,她在這本書里生動再現了美國工業史上一個充滿恥辱的時代。

——林克·巴克(Rinker Buck)

《俄勒岡之旅》作者

摩爾曝光了美國勞工史上黑暗的一章。那些殞命於商業和科學的邪惡聯盟的鐳姑娘們,在這本書中猶如鳳凰涅槃,死而復生。

——梅根·馬歇爾(Megan Marshall),

普利策獎得主

氣勢強大,內容震撼人心,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卡倫·阿博特(Karen Abbott),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這本書寫了一群令人驚嘆的勇敢女性,精彩絕倫,但又令人感傷。這是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瑞秋·伊格諾托夫斯基(Rachel Ignotofsky)

《無所畏懼》作者

讀起來觸目驚心又痛苦難過。那些女工勇敢地挺身而出,雖然在無意中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卻依舊從墳冢里對我們道出了她們的心聲。閱讀這本書是我們對她們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

——彼得·斯塔克(Peter Stark)

《阿斯托利亞》作者

媒體推薦

《發光的骨頭》讓我們記住了鐳姑娘們的苦難遭遇。摩爾有意讓讀者發自內心地理解這些女性所經歷的痛苦,以及她們為了讓自身的問題得到承認而不得不進行的鬥爭……這個故事令人難以忘懷,因為事情並沒有多少變化,鐳姑娘們那發光的幽靈仍然困擾着我們。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書評(NPR Books)

這本內容豐富的書完美融合了歷史、科學和個人,為這一特殊元素[鐳]及它在改變工人權利方面所起作用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喧囂》(Bustle,電子版女性雜誌)

對於任何一位對美國歷史、女性歷史以及對法律、健康和工業安全等主題感興趣的讀者,本書都可謂必讀之書。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非常出色!

——《舊金山書評》(San Francisco Book Review)

本書精彩地闡明與大企業鬥爭、為正義而戰並非易事……[鐳姑娘的故事就是]一個聳人聽聞的遭遇不公正待遇的例子……

——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頻道《女性時間》(Woman’s Hour)

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20世紀初,美國的企業和法律制度是如何讓數十名受輻射毒害的女工保持沉默的……摩爾的描寫感人至深。

——《星期日郵報》(Mail on Sunday)

[一部]引人入勝的社會史——深刻地反映了捲入本事件中的那些人員的階級和性別特點……

——《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令人信服的女性紀實。這些女性的工作使她們致殘致死,而她們的僱主、醫生和政府卻對她們的痛苦視而不見。

——《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

以小說的緊湊節奏,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在鐳錶盤工廠工作的女孩們所遭遇的可怕卻真實的故事……

——《書頁》(BookPage)

我們有時需要提醒健康和安全的來源,以及為什麼它們對進步是如此重要。《發光的骨頭》迫使我們記住。

——《化學世界》(Chemistry World)

書中對於發光的錶盤畫工的描述,將會讓讀者感到震驚……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歌頌了一群女性的力量,她們鬥爭的決心改進了勞動法和鐳中毒相關的科學知識。

——《書單》(Booklist)重點書評

作者簡介

凱特·摩爾,英國人,暢銷書作家,代表作《發光的骨頭》(The Radium Girls:The Dark Story of America's Shining Women)廣受好評,攬譽無數。她對政治和講故事充滿熱情,熱衷於再現被遺忘的英雄,作品常涉及歷史、傳記、犯罪等題材,其中多部作品登上《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其作品已被譯介超15種語言。

劉暢(譯者),副教授,金海翻譯社骨幹成員,現任教於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文理學部。迄今已完成近五百萬字的翻譯作品,主要譯著有《甘地與丘吉爾:抗爭與妥協的壯麗史詩》《奇爾伯里村女子唱詩班》等。

原文摘錄

她們使用的是纖細的駱駝毛木杆畫筆。一位錶盤畫工後來回憶說:「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精緻的畫筆。我覺得筆頭的駱駝毛也就30根左右,簡直小巧至極。」然而,儘管畫筆精緻,但筆頭的硬毛卻總會分叉,這讓畫工們在幹活時很受困擾。她們所畫的最小懷表錶盤的直徑只有3。5厘米,這就意味着可供描畫的指針只有1毫米寬。此外,塗料不能溢出纖細的指針邊框,否則她們將面臨巨額罰款。她們的解決方法就是讓畫筆的筆尖變得更細。她們知道,要想做到這一點,只有一種方法。 「這種方法就是充分發揮嘴唇的作用。」凱瑟琳簡明扼要地說。這種技巧被稱為「抿筆尖」。發明這一技巧的是第一批從事這一行的錶盤畫工,她們都有在瓷器彩畫廠工作的經驗。 這些姑娘有所不知的是,畫錶盤這一行當在歐洲已經存在了十多年,而那裡的錶盤畫工的工作方式卻與美國的截然不同。每個國家所採用的技術各有千秋,但沒有一個國家採用過抿筆尖的方法。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歐洲各國根本就不用畫筆。瑞士使用的是實心的小玻璃棒;法國採用的是木質小棉簽;其他歐洲國家的工作室則運用了削尖的木筆或金屬細針。 然而,美國的錶盤畫工也並不是毫不猶豫地直接採用抿筆尖的技巧。據梅回憶,工作室創立於1916年,她最初採用這一技巧時,工作室才成立沒多久。她和同事們都對此提出了質疑,因為吞下鐳還是讓她們覺得「有些忐忑」。她回憶道:「我們提出的第一個疑問就是『這東西有毒嗎',他們對此的答覆是『沒毒』。薩沃伊先生表示鐳非常安全,還說我們根本就沒必要擔心。」說到底,鐳是一種神奇的藥物;如果說真會有什麼影響,那一定是姑娘們從中受益,因為她們可以跟鐳親密接觸。很快,錶盤畫工們習慣了用嘴唇抿筆尖,心裡的疑慮隨即也煙消雲散了。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