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發宜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發宜興

作品名稱:發宜興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曾幾

發宜興是南宋詩人曾幾的作品。

曾幾(1085-1166),字吉甫,號茶山居士,生於江西贛州,是宋代著名詩人,也是一代名臣。曾幾為官期間,剛正不阿、人品高潔,享譽當世。[1]

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其詩的特點講究用字鍊句,作詩不用奇字、僻韻,風格活潑流動,詠物重神似。另外,其詩風格清淡,詞意明白,語言流爽輕快,形象也較為生動,內容多寫個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寫愛國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正文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將家上鐵頭船。

客留陽羨只三月,歸去玉溪無一錢。

觀水觀山都廢食,聽風聽雨不妨眠。

從今布襪青鞵夢,不到張公即善權。[2]

古詩簡介

發宜興》是宋代詩人曾幾的作品。此詩抒寫作者即將離開宜興前對宜興的眷戀之情,同時表達了作者對年華老去的感傷、對羈旅飄泊的痛苦、對歸隱之地山水的神往以及對賦閒生活的悵惘無奈之意。首聯說年已垂老而飄泊不定;頷聯說在宜興只能暫時客居,而返回舊居度日依然艱難;頸聯說國勢雖風雨飄搖,但自己只能寄情山水;尾聯扣題,表示十分眷戀宜興風景。全詩圍繞「述懷」這個中心進行構思,語言精於錘鍊又平和自然,對仗工整,平仄和諧,運用反覆和疊詞等手法,生動鮮活,餘味無窮。

譯文

我雖然已經六十歲垂垂老矣,卻又要拖家帶口登船去遠行。

在陽羨暫住了三月只是作客,早想要返回玉溪手頭卻沒錢。

游山觀水到了廢寢忘食境界,風聲雨聲都不會影響我睡眠。

從今後在我這個平民的夢裡,不是到了張公洞就是游善權。

人物生平

宋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將仕郎。試吏部優等,賜上捨出身,擢國子正兼欽慈皇后宅教 授。遷辟雍博士,除校書郎。歷應天少尹。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提舉淮東茶鹽。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改提舉湖北茶鹽,徙廣西運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紹興八年(1138年),會兄開與秦檜力爭和議,兄弟俱罷。逾月復廣西轉運副使,得請主管台州崇道觀,僑居上饒七年,自號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檜卒,起為浙東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對,授秘書少監,擢權禮部侍郎。以老請謝,提舉洪州玉隆觀。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以左通議大夫致仕。乾道二年(1166年)卒,年八十二,諡文清。

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後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閒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3]

親屬成員

父親:曾准,仁宗嘉祐八年進士。

長兄:曾弼,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進士,官至提舉京西南路學事。

次兄:曾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進士,累官至吏部尚書。

三兄:曾開,徽宗崇寧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4]

個人作品

有《經說》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傳。曾幾,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簡稱武英殿本),及《兩宋名賢小集》所收《茶山集》(簡稱小集)、《瀛奎律髓》(簡稱律髓)。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5]

參考資料

  1. 清正廉潔的曾幾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7-05-31
  2. 曾幾的詩詞全集 發宜興 古詩詞鑑賞網
  3. 曾幾 歷史的天空
  4. 曾幾 詩詞網
  5. 曾幾 歷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