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發射光譜分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發射光譜分析

在歷史上,牛頓是第一個發現色散現象的科學家。1666年,牛頓發現,如果將一枚稜鏡置於一個光源和一塊屏幕之間,就會看到彩色的映像。因此,他推斷太陽光是由不同折射係數的光線組成的,不同的折射係數決定了這些光線的顏色。

簡介

分析化學中包括了光學分析法,而發射光譜分析是一方法中最為古老的一種。其理論基礎就是光譜學。隨後他通過對各種稜鏡性能及縫隙寬度的研究,希望得到一個較好的色散,最終得到了一個25厘米寬的光譜。從此,光說學宣布建立了。90年之後,德國化學家馬格拉夫在實驗中發現鈉鹽和鉀鹽可以使火焰帶有不同顏色的事實。英國天文學家赫休爾在1800年,對處在太陽光譜中不同部位的輻射溫度更高。依據這些事實,赫休爾推斷在紅端以外的區域有我們看不見的輻射存在,稱為紅外輻射。1801年,德國科學家里利根據不同光譜區域的輻射氯化銀的分解作用又推斷出了紫外光的存在。在此之後,英國人武拉斯頓等人在1802年前後,觀測到太陽光譜的不連續,其中有黑線存在,但他們沒有深究原因,誤認為是稜鏡的缺陷導致的。直到1814年,當物理學家弗朗赤費在利用燭光對玻璃稜鏡的色散度進行研究時,發現了一條銳利的光帶,這條光帶在日光下卻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數不清的暗線,其中一些幾乎已成黑色。與武拉斯頓等人不同,弗朗赫費經過冷靜的思考得出一個判斷,那些暗線應該是太陽所固有的,而不是儀器的缺陷導致的。他將這些線繪成圖,並測量了它們的位置和波長,將較暗的一些標示出來。之後,弗朗赫費還進一步研究了星球光譜,發現了也有暗線,但遠不及太陽光中那樣多。對於電火花,弗朗赫費也不放過,它的光譜與陽光和火焰都有所不同,在這種光譜中出現一絲亮線,其中一條位於光譜綠色部分中,格外明亮。然而,一個人的智力畢竟有限,弗朗赫費雖然觀測到這一事實,卻未能意識到它會在以後的技術上有那樣重大的意義。

評價

1822年,赫休爾對各種火焰尖端研究之後,他認為這些不同顏色的火焰可能源於有色物質的分子,當他們被變為蒸氣狀態時就處於激烈運動之中,但其結論卻一概而論,認為所有的火焰在某一溫度下都可變成黃色,並未揭示出焰色與物質原子特性的關係。1825年,英國的塔波爾通過自己製造的儀器觀測經待研究物質浸泡過的燈芯燃燒後的焰色光譜,觀察到鉀鹽能夠發射一條特徵紅線,而鈉鹽則發射黃線。這樣,他成為第一個特徵譜線和物質聯繫起來研究的人。之後,他又用這一分析方法將鋰和鍶區別開來。從此,發射光譜分析的設想逐步被提出來了。瑞典科學家昂斯特朗指出,某種金屬無論是處於單質狀態還是處於化合物中,都將發出相同的光譜。這一觀點載於他185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在該論文中介紹了一系列固體和氣體物質的光譜。1854年,美國人阿爾特在以上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正式提出了光譜分析帶的數目、強度及位置都互不相同,因此可以通過對發射光譜的觀測檢索元素,而且,他以表格的方式發表了一系列元素在可見光譜區的特徵譜線。[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