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發射星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發射星雲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發射星雲(Emission nebula)由星際氣體組成的發光的雲。光譜中在很弱的連續背景上有許多發射線的亮星雲。發射線主要由氫、氦、氧、硫、氖和鐵的原子和離子產生,其中有些是禁線。在發射星雲內或近旁總有一顆或一群高溫恆星,光譜型屬O、B0或B1(見恆星光譜分類),在這些星的紫外輻射作用下,星雲中的氣體被激發而發光。發射星雲由氣體和塵埃組成,前者估計占星雲總質量的99%,後者只有1%。

簡介

發射星雲是能輻射出各種不同色光的游離氣體雲(也就是所謂的等離子),造成游離的原因通常是來自鄰近恆星輻射出來的高能量光子。這些不同的發射星雲有些類型是H II區,也就是年輕恆星誕生的場所,大質量恆星的光子是造成游離的來源;而行星狀星雲是垂死的恆星拋出來的外殼被曝露的高熱核心加熱而被游離的。

評價

在發射星雲中除大量熾熱氣體外,也包含少量塵埃物質。星雲中的物質密度,從暗星雲中的每立方厘米十幾個原子到較亮星雲中的幾百個、上萬個原子。它們的電子溫度一般在1萬度左右。銀河系中的發射星雲大都分布在銀道面附近和旋臂上,屬於扁平次系(見銀河系次系),和一些年輕恆星群(如O星協)的分布是一致的。所以在發射星雲和激發星之間,除能量供需關係外還存在着演化上的關係。射電天文觀測的進展,發現很多亮星雲位於一個更大的暗星雲之中,如人馬座大星雲就包含有礁湖星雲(M8)、鷹星雲(M16)、歐米茄星雲或稱馬蹄星雲(M17)和三葉星雲(M20)。它們很可能就是恆星誕生的地方。[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