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發放貸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貸款發放是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貸款人發放貸款

哪些機構可以發放貸款

在項目融資過程中,資金方往往會有通過借貸的方式向融資企業放款的需求。然而,貸款業務個是高度管制的行業,是金融監管部門的行政許可事項,即只有那些獲得金融許可證牌照的特定機構方可開展。如果沒有放貸資質而從事貸款業務,那就涉嫌會被認定為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導致合同無效,甚至可能承擔非法經營等刑事責任風險。因此,弄清楚哪些機構有放貸資質尤為重要。

未來可能會成立的幾十家理財子公司,銀保監會在最新的規則體系中明確理財子公司不得發放貸款。這是對理財子公司業務範圍非常大的打擊。

2018年以來整個社融指標一路下行,直到10月份,監管層開始大幅度轉變思路,開始放鬆部分監管口徑,並明確鼓勵表內貸款投放。但是銀行表內貸款投放面臨太多約束,銀行體系內部規章制度疊加數百部監管規則約束,各項監管指標約束,導致表內貸款難以起色。然而表外貸款受到2018年1月份的《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限制,所有受託資金都不能發放委託貸款;緊接着證監會通過窗口指導禁止了所有集合類資管計劃(如果是單一資管計劃要穿透看是否為集合類募集資金)投資信託貸款。所以整個貸款投放渠道大幅度受限。

需要注意,實踐中某類資管產品即便不具備貸款資質,實際業務中也並不意味着一定要走信託通道,構造一個債權收益權受讓,北金所債權融資計劃,股權+回購,或其他明股實債也可以實現類似目的。但總體來看,直接貸款結構最簡單,債權最清晰。


可以發放貸款的機構類型

可以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其中又具體可以分為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和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兩大類;非銀行業金融機構,比如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都沒有發放貸款的資質,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形,比如證券公司的股票質押,本質上也是貸款業務的一種,但是並沒有明確的法律支持,因此本文也不具體討論。

在金融機構之外,一些「類金融機構」也可以發放貸款,這包括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公司等,這些主要是為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規定,普通工商企業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偶發產生的借貸也合法,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貸款業務有嚴格的准入門檻,同時受到了監管嚴格,這隨之而來產生除了「影子銀行」,即沒有放貸資質,但是通過各種繞開監管的方式,實現給企業房貸的目的,最典型的莫不過於資管產品的非標投資了。

銀行和信託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是貸款業務的主力軍,貸款規模也主要集中在這兩類機構上。

銀行實際上可以分為政策性銀行及商業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包括國開行(目前已經被定位為國家開發性金融機構)、農發行和進出口銀行。截至2017年底,這三家銀行的貸款餘額分別為11.04萬億元、4.51萬億元和5.33萬億元,合計達到18.29萬億元,占金融機構全部貸款餘額(130萬億元)的15%左右。

此外,除了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之外,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資金互助社、村鎮銀行等業可以吸收公眾存款和發放貸款,本文不作具體區分。

銀行和信託公司

一)商業銀行:自營貸款委託貸款

商業銀行的貸款可以分為自營貸款和委託貸款兩大類,但以自營貸款為主,委託貸款在委貸新規之後,因禁止了資管產品發放委貸,規模急劇萎縮。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消息,在嚴監管、去槓桿的背景下,2018年上半年,信託貸款、委託貸款規模大幅縮水,其中委託貸款減少8008億元,同比多減1.4萬億元,同時根據央行根據央行的統計數據,2018年11月末委託貸款餘額為12.58萬億元,同比下降9.6%。

根據銀監會2017年年報,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情況如下表所示,不過其數據也是來自於人民銀行,其貸款統計口徑不僅僅是普通貸款,還包括了票據貼現、回購/返售等,此外銀行業金融機構除了商業銀行之外,信託、農村金融機構等都包括在內,所以這是個非常寬泛的數據。[1]

信託公司:固有資金貸款和信託貸款

根據《信託法》信託公司管理運用或處分信託財產時,可以依照信託文件的約定,採取投資、出售、存放同業買入返售、租賃、貸款等方式進行。此外,信託公司固有業務項下可以開展存放同業、拆放同業、貸款、租賃、投資等業務。

因此,信託公司不僅可以做信託貸款,其固有資金也可以發放貸款。然而,信託的貸款業務經營模式和銀行不同,信託公司主要是信託貸款為主,即表外業務,通過受託管理的信託財產發放貸款,而固有資金貸款,即通過自有資金髮放貸款則少之又少。

這主要是目前信託不作同業拆借之外的負債,而同業拆借的期限最長也只有7天,所以如果信託信託要自營貸款,只能是用資本金,就是股東的真金白銀去房貸,這是個相當「奢侈」的事情。

信託公司不得開展除同業拆入業務以外的其他負債業務,且同業拆入餘額不得超過其淨資產的20%。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另有規定的除外。

根據信託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共有68家信託公司,固有資產共有6903.60億元,其中貸款餘額335.60億元,占比4.86%;信託資產共有23.14萬億元,其中信託貸款餘額7.86萬億元,占比40.31%。[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