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取代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取代基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取代基是指在有機化學中取代有機化合物中氫原子的基團,不同的取代基會導致不同的效應,如誘導效應、共振效應、電子效應及立體效應等,從而使不同的化合物產生不同的性質。

物質介紹

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等均可以除去一個或幾個-H而形成稱作取代基的基團,如-CH3甲基,-C2H5乙基,-CH2CH2-亞乙基。

含氧的取代基有-OH羥基,-COOH羧基,-CHO醛基,>C=O羰基等。

一個化學信息學的報告在調查了3043941個有機化合物中的849574個不同取代基後,指出有機化合物中最常見的5個取代基依次為:苯基、氯、甲氧基、羥基和乙基。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共同領導、中國科學院代管的全國性機構。

全國名詞委的任務是負責制定中國科學技術名詞規範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應用工作;開展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學技術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開展中國術語學學科建設和中國國內外術語學學術交流活動。

據2018年10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顯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各名詞審定分委員會95個;聘請了中國學科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35人擔任全國委員;數千位科學家參加過名詞審定工作。

參考文獻